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以保定市为例

2016-08-07 14:45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行政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定市指标体系能源

◎赵 晨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高中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以保定市为例

◎赵 晨 (北京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876)

◎高中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070)

本研究以保定市为例,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对来自核心期刊的55篇低碳发展研究论文中所使用的评价指标进行编码和频次统计,共获得30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频评价指标。其次,基于上述评价指标在保定市的近年实际表现,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获得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将保定市2006年到2011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带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从经济发展、社会支撑、自然环境、低碳能耗、低碳排放和低碳技术等六个方面对保定市的低碳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存度;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低碳技术全面升级;增加碳汇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宣传低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

低碳发展;评价指标;指标体系;保定市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探索低碳发展路径,也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积极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新模式,把建设低碳经济作为地区的重要发展战略。作为全国首批8个低碳试点地级城市之一,保定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成国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中国电谷”,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向低碳转变,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太阳能之城”[1]。但保定市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城市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原始粗放,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这其中,缺乏行之有效的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愈发突出。因此,本研究以保定市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综合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成效,找出制约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符合城市低碳发展要求的政策和建议。

二、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对于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国内学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前期积累。例如,王斌斌从产业间结构调整、能源效率、环境改善效果、产业内结构调整等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大庆市低碳经济发展绩效进行评价[2]。李刚、王忠东和张明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能耗、污染减量排放、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六个方面对秦皇岛市的低碳经济进行评价[3]。侯卫星和高建中从基本经济、基础环境、居民生活和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对太原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评价[4]。正因为如此,本研究构建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首要步骤是查阅国内已经发表的相关研究,以便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选定

本研究首先对“中国知网”的期刊论文题名进行组合检索。其中,以“低碳经济”和“指标”组合检索到104篇论文,以“低碳发展”和“指标”组合检索到14篇论文,以“低碳经济”和“评价”组合检索到290篇论文,以“低碳发展”和“评价”组合检索到30篇论文。本研究对上述论文做进一步筛选。第一,保留发表于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论文①因为北大中文核心和CSSCI收录的期刊列表持续变化,所以只要某期刊在历年中曾经被收录过即保留。,以提高参照指标来源的文献质量。第二,保留明确提出评价指标并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的论文,排除综述类以及提出个别评价指标类论文。第三,排除对国家层面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论文,也就是排除以我国作为整体进行评价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的研究,保留市域、省域和区域(如珠三角)层面研究以及未明确说明指标体系应用层面的通用型研究。第四,保留公共管理、城市经济以及区域经济范畴的论文,排除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第五,排除针对特殊性城市(如矿业城市或林业城市)提出评价指标体系的论文,仅保留针对一般性城市提出评价体系的论文。

根据上述标准,最终保留55篇论文。在这些论文中,有13篇针对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占23.64%;有33篇针对省域或区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占60.00%;有3篇针对县域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占5.45%;其余6篇为部分层面的通用性研究,占总数的10.91%。在实证研究中采用的数量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分析(DEA)、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以及专家打分法(Delphi)等主观赋权方法。在此基础上,并对55篇论文中使用过的评价指标进行频次统计,共获得191个评价指标。其中,出现频次超过8次的评价指标共计36个,见图1。鉴于使用广泛且得到理论与实践支持,本研究将这些指标作为优选对象。并针对上述36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评价指标,做进一步筛选。其中,碳排放系数对于固定种类能源通常是常数,统计意义不大因此排除。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公众低碳理念普及率、低碳研发经费占R&D经费比重这5项指标因为难以从公开渠道获取,因此也排除。当然,这并不是说明上述指标不重要,如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获得这些数据,建议将这些指标一同用于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此外,虽然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保定市,实际不应为GDP而应为区域生产总值,但鉴于各研究中的通用性,在本研究中采用GDP表示保定市的生产总值,下文不再赘述。

根据已有研究并结合评价指标的实际特性,本研究将剩余的30个评价指标分成6个不同评价方面,分别为经济发展(8个指标)、社会支撑(4个指标)、自然环境(4个指标)、低碳能耗(5个指标)、低碳排放(4个指标)和低碳技术(5个指标)。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权重赋值

如果将上述评价指标体系转为实际应用,还需对每个指标赋予权重。针对赋权这一问题,已有研究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取向是由德尔菲法(Delphi),即通过征询专家意见获得权重;另一种取向是数据导向,采用探索式因子分析(EFA)或数据包络分析(DEA)来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这些相互关系进行比较来获得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采取第二种取向,原因是德尔菲法操作复杂,适合没有任何参照的扎根研究。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建构方面已有了很多前期积累,很多早期研究正是采取了德尔菲法,因此,没有必要重复这一费时费力的过程。对于数据取向的两种方法来说,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极其严谨的数学过程,实际可操作性较低,本研究不采用。而探索式因子分析虽然操作简便又不失严谨性,但其最大的缺点是维度的不可预测性,也就是说,探索式因子分析无法保证每次均能获得经济发展、社会支撑、自然环境、低碳能耗、低碳排放和低碳技术等六个评价方面,因此,仅适用于对评价指标所属维度进行初步探索。而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已经获得明确的测量维度,因此,探索式因子分析不适用于本研究。

表1 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避免上述方法的不足,本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来获得各指标的权重。与探索式因子分析不同,验证性因子分析适用于已经建立起清晰的因子结构或维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每个因子或维度中各个指标相互的重要性,从而获得每个指标的权重。为了实施这一过程,本研究收集了上述30个评级指标2006—2011年的具体情况,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河北经济年鉴》《保定经济统计年鉴》,另有部分指标为根据已有数据计算获得。指标汇总结果,见表2。本研究采用Mplus5.0统计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表1中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而得到最终版本的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结果

在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中,为避免因各指标单位不同对评价结果产生干扰,评价之前需要对各指标历年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每个数据减去均值再除以标准差)。然后再分别与权重相乘,并依次相加得到每个维度即评价方面的得分情况,结果见表3。其中,经济发展、社会支撑、自然环境低碳技术是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表明此年度在某评价方面成绩突出,数值越小甚至变为负数则表明此年度在某评价方面表现不佳。低碳能耗和低碳排放是负向指标,数值越小表明此年度在某评价方面成绩突出,数值越大则表明此年度在某评价方面表现不佳。

图2 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结果历年变化趋势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评价方面的历年变化趋势,笔者绘制了历年来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结果变化趋势,见图2。保定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水平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社会支撑水平在2010年前逐年上升,但在2011年出现较大程度地下滑。低碳技术水平在2009年之前进步显著,但近两年没有进一步改善,反而有倒退的趋势。碳排放水平和碳能耗水平在2010年前一直稳步下降,且2010年下降明显,但2011年均有所反弹,碳能耗水平反弹明显,这些负面结果需要引起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关注。

表2 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汇总(2006—2011年)

表3 保定市低碳发展评价结果①

三、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虽然保定市整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之处。2011年,保定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4.00%、54.63%和31.36%,而同期河北省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1.96%、53.65%和34.39%,同期全国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8.38%、51.16%和40.46%。无论是与河北省还是全国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保定市农业和工业比重偏高,服务型行业整体比重偏低。2012年,保定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比13.90%、54.98%和31.12%,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突出。此外,《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保定市传统产业比重大,新兴产业规模小,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服务业比重低。

李健和周慧的实证研究表明,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其中,第二产业是影响地区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因素[5]。因此,保定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是推进工业低碳。陈红敏提出,第二产业对于碳排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业生产对能源的直接消耗及其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二是产品生产过程中通过大量中间投入品而间接消耗的能源以及由此产生的间接碳排放[6]。从优化产业结构的视角,上述两方面同等重要,只是在降低排放的直接程度以及政策的作用时效上存在差异,决策者应当分别看待工业发展过程中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从而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从短期来看,保定市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以及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现状不会在短期内改变,这就需要努力降低工业生产及建筑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同时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进行局部优化。首先,企业生产中的CO2排放以及次级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对实现低碳发展目标具有重要影响。陈红敏的研究表明,建筑业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量最大,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占部门总隐含碳排放的比重最高[6]。保定市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防止重复及不合理的建筑施工导致资源浪费,同时将节能监管作为开工建设的必要条件。其次,第三产业作为表征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变量,在保定市过去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受到高度重视,虽然比重仍然偏低但发展速度迅猛。随着服务业的兴起,服务业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需要引起足够重视。虽然服务业属于低能源消耗低碳排放的产业,但韩岳峰、申瑛琦和张龙的研究发现,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服务业碳排放的影响较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对服务业碳排放影响较小[7]。这为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向。最后,农业发展也应重视低碳效应。保定市应创新农业发展制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同时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和低碳农业技术,从而实现农业系统内部CO2的零排放[5]。

从长期来看,应从结构上直接控制碳排放强度,最终实现经济的低碳高效发展。一方面,保定市应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加强对旅游业、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积极培育金融保险业、会展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态,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规模和水平[8];另一方面,通过新型工业化途径,依托国家新能源及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注重发展新能源和能源设备制造业,加快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体系[9],将保定市打造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电谷”。

(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存度

降低碳排放量还应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降低对煤炭能源的依存度。《保定市“十一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保定市能源消费中,对煤炭能源还存在较大的依存度。其中,原煤的消费比重高达90%以上。目前,保定市在一次能源中发电用煤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导致向空气中排放粉尘、SO2、CO2的量也呈现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同时,保定市缺乏合理的政策体系,无法在投资、税收、信贷、价格、管理等方面对降低煤炭消费进行引导。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期间仍然存在且并无本质改观。

在未来发展中,调整能源结构的具体措施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落实“气化保定”工程,增加天然气在保定市工业生产、居民采暖等方面使用比重,减轻对煤炭的依赖。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保定市天然气用气稳定,避免每年取暖期都会出现的“气荒”现象,需要通过加快天然气气源建设,加大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多渠道积极争取天然气用气指标,以便补充保定市天然气用气量的缺口[10]。另一方面,提高新型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例如在农村推广沼气应用。在这方面,丹麦有着成功的经验[11]。自2009年开始,丹麦哥本哈根开展太阳能、天然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工作。在哥本哈根市郊选取10%的村镇进行清洁能源推广的试点工作,利用哥本哈根市财政的支持,向农民传授清洁能源的使用方法,逐步取代煤炭资源。之后经过三年多的试点推广,到2012年年底为止,清洁能源在丹麦哥本哈根市郊将近50%的村镇普及。因此,应加大研究开发的力度。一方面,保定市处于京津冀的人才圈,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云集,在开发清洁能源技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该优势,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和技术应用实验室;另一方面,保定市可以在城市发展中积极借鉴国外城市低碳发展方面成功的做法与经验,按照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在政策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推进保定清洁能源应用推广的有效实施方案[11]。

(三)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低碳技术全面升级

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低碳技术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深入开发低碳技术是降低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提升幅度的重要措施。石敏俊和周晟吕的研究表明,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关键,通过发展低碳技术能够持续地推动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转换,从而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2020年减排目标的64%-81%[12]。然而,从本研究的图2可以看出,虽然保定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稳定上升状态,但保定市近两年低碳技术水平却止步不前,甚至有倒退趋势。同时,保定市能耗水平和碳排放水平在2011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弹,这均与低碳技术水平的停滞不前相关。例如,孙文生和杨洪艳(2012)指出,由于目前河北省尚未完善与洁净能源有关的技术和政策,导致该省整体的低碳环境发展水平不尽如人意[13]。因此,低碳技术是目前保定市乃至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

早在2006年,打造“中国电谷”就成为保定市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即旨在依托保定高新区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已经形成的优势,为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目前,保定市已形成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输变电及电力自动化等六大产业在内的发展平台。在该平台上,领军企业英利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YGE)拥有“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两大研发平台,其光伏组件产品和技术研发达到同行业最高水平。因此,保定市在太阳能、风能及输变电、蓄能设备制造等低碳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为何以发展低碳产业著称的保定市却在低碳发展的技术方面表现不佳呢?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保定市低碳技术发展失衡所致。

城市低碳发展中强调低碳技术的目的是了降低碳排放量,提升单位碳排放所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靠能源技术进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二靠能源结构转换,以低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三靠产业结构转换,降低高耗能部门的比例[12]。而保定市大力发展的光伏及风电产品只是转换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依存度的一种解决方案。而且,这些生产企业均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企业。英利集团CFO李宗炜曾经表示,英利90%的产品都出口到美国和欧洲[14]。虽然受美国和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调查影响,出口量有所下降,但仍未改变产业外向型的基本格局。也就是说,这些绿色产业仅作用于调整能源结构这一个方面,而且由于产品消费市场大多在发达国家或国内发达地区,因此,对保定市能源结构调整的积极效应并未真正体现。与此同时,从表2年鉴数据可以发现,保定市能源利用效率并无明显改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增长缓慢。也就是说,在污染防控技术没有实质提升的条件下,光伏及风电产业的快速增长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地区的污染。因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在题为《发展低碳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演讲中表示“生产太阳能产品把污染留在中国”[15]。

为此,本研究提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制度变革促进低碳技术的全面提升。首先,大力倡导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清洁生产。鼓励企业通过引进、吸收与创新等方式提升高效清洁燃烧技术、工业节能技术、工业清洁生产技术、工业废水处理技术、CO2捕获与埋存技术、固废物资源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其次,依托“中国电谷”的技术优势,实现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通过在保定市实施太阳能屋顶发电工程、集中供热水工程、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推广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路灯及交通信号灯等措施,使保定不但成为光伏产品的生产之都,而且成为光伏产品的应用与示范之都。最后,发挥政府在产业的低碳技术的创新过程中积极的引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注重培育本地光伏产品消费市场,通过政策引导、税收减免、资金补贴等方式让光伏产业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当地的绿色能源优势,使保定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能之城。

(四)增强碳汇建设,提高都市森林覆盖率

“源”上的减少和“汇”处的吸收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两条主要途径[16]。所谓在“源”上的减少,即通过上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低碳技术的提升等途径来减少碳排放。所谓在“汇”处的吸收,就是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绿地率来吸收城市高碳能源消耗所产生的CO2,从而达到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目的[17]。当前,虽然保定市自然环境持续改善,但在碳汇建设上尚存明显短板。保定市2012年森林覆盖率为22.6%,与国家森林城市标准规定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北方城市)的标准尚有差距,同时也低于河北省2012年初森林覆盖率26%的平均水平。保定市林业局局长王贺鹏指出:“从总体上看,保定市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城市,全市森林覆盖率、人均森林面积、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都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功能不强的问题还比较突出。”[18]因此,需要加大补贴资金,增强对于森林和绿地的抚育经营,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充分发挥碳汇建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优势和潜力。保定市于2013年年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决定实施大规模、高标准造林增绿三年行动计划,从2014年起每年森林覆盖率提高1.3个百分点。

(五)宣传低碳理念,倡导绿色生活

通过加强城市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市民、企业树立正确的低碳理念。首先,政府应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理念,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低碳意识,平时注意节水节电,购买和使用有节能环保认知标志的绿色家用电器,分类处理垃圾,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量,不买大排量汽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住房实施节能装修,采用节能的家庭照明方式,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包装过度的商品,努力实现个人生活的低排放直至零排放。其次,要积极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实现低碳化发展。对交通能源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完善便于市民出行的公共交通体系,对私家小汽车出行进行适度控制,推广新能源车辆逐渐代替燃油车辆,从而构建绿色、低碳城市交通体系[9]。再次,要鼓励并倡导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倡导辖区内知名企业每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低碳发展报告。充分发挥大企业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榜样力量,从而带动、帮助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探索符合低碳发展的模式。最后,政府机关应率先垂范,加强低碳城市的建设力度,开展创建低碳型政府活动,具体包括在政府采购中首选低碳节能的产品、减少公务用车、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实现办公垃圾的环保排放与回收,等等[9]。同时,政府自身也要加强信息公开,每年发布《环境质量与低碳发展报告书》,并将低碳政策在政府网站上公示,通过与市民互动的形式加强市民的关注与参与,形成全社会共谋低碳发展新风尚。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首先,本研究从已发表的学术研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样做虽然提高评价体系的通用性和可比较性,但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保定市的特殊性。因此,如何使评价体系既能满足城市间横向比较,又能凸显保定市自身特点,是今后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本研究在选取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强调了可获取性,即能够从统计资料和年鉴等公开途径获得所需数据,虽然这种做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但也使得评价体系对政策与引导等软性指标关注不足,例如,公众低碳经济知识宣传程度、公众低碳理念普及率等指标未得到有效统计。但这些指标又是反映政府宣传低碳理念的重要方面,后续研究需要从第三方客观的角度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价并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因为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从理论上推演出经济发展、社会支撑、自然环境、低碳能耗、低碳排放和低碳技术等六个评价构面,但因统计年份十分有限,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无法对如此划分评价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做出评判。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确认此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最后,由于保定市没有公开碳排放量的直接监测数据,本研究中的一部分的碳排放量数据只能基于能源消费量和能源碳排放系数进行粗略估算。后续研究可以采用更为精细的统计方法来更加准确地反映碳排放量,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和更有效的政策建议。

[1]河北保定谋划低碳崛起[N].经济日报,2015-07-28(15).

[2]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46-51.

[3]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以秦皇岛市低碳经济评价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1790-1794.

[4]侯卫星,高建中.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城市低碳经济实证评价——以太原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2,(6):15-19.

[5]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7-14.

[6]陈红敏.包含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3):25-30.

[7]韩岳峰,申瑛琦,张龙.基于碳排放角度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4,(1):100-104.

[8]保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2011.

[9]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R].2010.

[10]王尔德.当前面临的空气质量问题是整个北方地区的区域性、历史性、阶段性问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03-05(022).

[11]杨杰.加快发展保定低碳产业的战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4,27(1):127-131.

[12]石敏俊,周晟吕.低碳技术发展对中国实现减排目标的作用[J].管理评论,2010,22(6):48-53.

[13]孙文生,杨洪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33(2):54-57.

[14]英利能源拟扩大4倍产能并提高出口价格[N].中国日报,2010-09-27(15).

[15]谢庆裕,刘茜,吴晓彭.光伏产业把污染留给中国?[N].南方日报,2010-07-23(A10).

[16]陈群元,喻定权.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现代城市研究,2009,(11):17-19.

[17]盖军元,肖扬,杨瑞卿.基于增强碳汇能力的城市森林建设探讨——以徐州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3,(4):131-133.

[18]李卡,贾同温.打造现代林业发展增长极——访市林业局局长王贺鹏[N].保定日报,2013-06-29(A02).

(责任编辑:于健慧)

F299.27;F205

A

1005-460X(2016)05-0031-07

中出现频次超过8的评价指标

2016-05-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的整体性政策协调研究”(15BZZ040);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项目“保定市低碳发展战略研究”(201318)

赵晨(1983—),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高中华(1984—),女,山西祁县人,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从事组织行为学研究。

猜你喜欢
保定市指标体系能源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