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英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区域化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开展,能使活动更高效。它使幼儿的户外活动空间和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使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动作的发展更具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化
一、现状
1.户外场地无规划。幼儿园的户外设施设置没有规划,比较凌乱。对幼儿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也没有具体安排落实,导致孩子的户外活动没有系统性。
2.活动材料缺少更新。这是直接导致孩子缺少兴趣、降低参与性的原因。陈旧的材料乏人问津,导致幼儿活动枯燥无味,让原本应充满生机的户外活动如同一潭死水。
3.活动时间随性。教师对幼儿活动认识不足。虽然《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但教师往往只是靖蜓点水地掠过而未真正落实到位。
4.过度保护状态。安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家长和老师总是想自然而然地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但付出的代价就是生生剥夺了孩子冒险和创新的机会。
怎样才能让农村户外活动更有效?如何对户外活动进行区域化?我们从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筛选材料、科学安排内容和有效指导等四方面展开,让幼儿进行自主、愉快、充实的户外活动。
二、途径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创设的物质环境应渗透教育意图,并尽可能为幼儿所利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所以,怎样实现孩子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并能安全健康快乐地运动,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从环境入手,对园舍场地进行总体布局,将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设想纳入发展规划。我们分区分块物化户外活动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场地,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使每一寸空间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我们崇尚绿色、生态、自然,让自然的气息充满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一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绿,操场四周的空地都是草坪,小山坡上可以让孩子尽情翻滚玩耍,绿草可以供孩子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同时又是孩子的天然保护垫。
(1)变静为动。我们在草丛中增添了小酒坛,并用丙烯颜料美化,做成弯曲高低有致的酒坛步道,铺砌鹅卵石健康步道和梅花桩。用PPT管做成独木桥,既能锻炼平衡力,又能在孩子玩累的时候小憩一会儿。还新建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长廊……统感训练区、跑跳区、攀爬区、玩沙区、钻爬区、投掷区、运动区。我们将静态的环境赋予无限灵动的遐想,创设了一个丰富、自由、探索创造和挑战的环境。孩子们沐浴在大自然的环抱中,体验着那一份令人向往的悠然自得的快乐……(2)立体开发。我们将每块活动场地根据其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向空中、四面发展。如将柱子加上ppr接口进行创意美化后摇身一变成为形象生动的投篮架,利用废旧报夹和旧自行车轮胎自制成孩子喜欢的投篮框。还将废弃的足球门进行改造,做成简单又实用的攀爬器械。我们充分发挥运动长廊的空中拓展功能,开辟跳跃区和投掷区。幼儿可以赤脚走在上面,也可纵跳触物,用手够一下悬挂的小球、毛绒玩具等,更可以在紫藤树缠绕下的长廊里捉迷藏,寻宝,玩攀绳,充分体现趣味、娱乐和参与性。经过分区分块的区域,其活动空间和内容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让孩子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丰富器材,合理取材。充足合适的器械,是顺利开展各项户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1)丰富器材。我们花费一些资金增购了一定数量的运动器械以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另外,在创设和利用动态环境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制作多种体育器械,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2)筛选材料。从趣味性和生活化入手,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长廊顶上挂上“果子”,孩子们通过攀爬或通过跳跃玩摘果子的游戏。又如用大纸板箱当碉堡,孩子们通过投掷手榴弹晚玩炸碉堡的游戏。在材料筛选时我们还注重就地取材,挖掘本土资源实现“废物重生”,如梯子、铁环、轮胎、牛奶罐、易拉罐、奶粉罐等,无一不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运动。
3.合理化内容,层次化开展。户外活动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我们结合身心发展特点,在同样的材料或内容上,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像投掷区的投掷距离,又如“爬”,有适合小班的“簸箕”“山洞”等,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攀爬的爬梯等。又如玩球,分成小班拍皮球、中班拍网球、大班拍乒乓球的系列玩球游戏,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在材料投放上注重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如投掷区设置的篮筐的大小、高度的不同等。同时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使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挑战自我的机会,多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真正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提高。
4.制度保证,形式多样。除了空间和材料,还需制度的保证。我们采取分时间段和室内外运动相补充的原则。上午7:30—8:50晨间户外活动,9:00-9:30晨操活动,中午11:30—12:00餐后散步活动,傍晚3:30之后户外游戏,这是四个全园统一的锻炼时段。然后幼儿园通过课程表把户外体游、户外自主游戏、大型活动区活动、玩沙玩石等自然课程一一落实。另外,制订专门的户外活动安排表,每班每周轮流到各个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各区域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维护和更新。
在活动组织中,因活动内容的不同,玩法形式也迥异。如集体练习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游戏化循环练习与竞赛性活动结合,也有采用情境化给游戏大变样,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不管怎样,教师都应尽力站在孩子立场,通过孩子行动去把握其内心想法,理解其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对于胆小、不爱动或动作笨拙的孩子,教师应鼓励或带动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则需进行适当的指导。
幼儿的户外活动应是丰富多彩且充满艺术的。教育者要做个有心人,找到适合孩子的最好方式,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投入到优化的区域化户外活动中。使其在积极主动、自主愉悦的户外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严萍.关于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2003(1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