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红英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通过“课前观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微课;课例
论文创新点:本研究以翻转课堂的内涵价值、适用内容以及操作实施三个主题为切入点,以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为案例,试图探索出一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有效路径。
作为数字时代的教育人,无论我们身处繁华都市,还是西部边陲,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技术给课堂带来的变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抬眼四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俯身回望,看看我们的孩子,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一代,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亲近感远胜于其他,如果我们的课堂,对外看不到时代的巨变,对内关注不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那无异于“掩耳盗铃”。
从哪里入手呢?对,就是课堂。如果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教师该退到哪里?如果足够信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那么自主学习的内容怎么界定?如果调动家校合力翻转我们的课堂,那么前置学习的媒介是什么?如果学生课前都已经达成了双基的目标,那么课堂上我们又该做些什么?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通过深入课堂反复摸索,求证专家对比论证,借力互联网学习提升,我们开始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型的建构与思考。
以我讲授的《圆的认识》一课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设计前,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前测,从前测中,发现关于圆的认识,学生也并不是一张白纸,98%的学生已经画过圆,38%的学生能够用圆规画出一个工整的圆,66%的学生听说过或部分听说过圆心、半径与直径的概念。16%的学生能够正确地在一个圆里画出半径与直径。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起点。
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节课做了如下设计:
课前导学部分,让学生借助教材、自主学习单、微课达成认识圆各部分名称这一教学目标。课上互学部分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特性。课后练习部分通过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有力支持,在本节课主要表现在:课前微课,通过小方(正方形)、小三(三角形)、小平(平行四边形)以及小圆(圆)的对话引入话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与已经学过的图形进行比较发现圆是曲线图形。从欣赏生活中的一组熟悉的实物图片中抽象出数学中的圆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圆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数学中的圆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生活中的圆是附着在立体中的,可能是一个立体的截面的外圈。数学中的圆就是对这些圆形的抽象与概括。使其经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数学观。
课中微课,设计了各种圆的画法,引导学生关注各种运动中形成的圆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是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这一圆的本质属性,最后引出我国古代《墨经》对圆的记载,并让学生尝试解释“圆,一中同长也”这句话的意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数学本质的剥茧抽丝,也是数学文化的传承发扬,将数学课上出文化味道,让理性思维闪耀感性光辉。
课后微课,将拓展练习答案以微课的形式加以呈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型需要有一个更接近孩子思维的、能始终陪伴学生的“自主学习单”来落实我们的所有目标。 “自主学习单”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这是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单”,左侧为主要的教学环节,右侧用于师生批划、注解。结构上分为课前导学、课上互学和课后练学三部分。4A智慧课堂模型中的任务预设、发现问题环节在课前导学部分,探究活动环节在课上互学部分,评估检测环节在课后练学部分。本节课的自主学习单,老师手中都有,就不再赘述。
最后想说,“翻转课堂”教学法对传统课堂教学来说,理念上是一种超越,模式上是一种创新,它的前景让人无限期待。我的课堂模型实验也远未完善,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及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余文森.略谈主体性与自主学习[J].教育探索,2001(1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