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坤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革新。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小学课堂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且设置大量的探究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的主流形式。根据多年的教育从业经验,针对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如下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原因;备课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开展科学课探究活动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其思维活跃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效率低下就是一直困扰所有师生的重大难题。
一、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的原因
1.过于重视形式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开展中,造成探究活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个别教师对探究活动形式过分重视,而没有了解到探究活动开展的意义。探究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学生都是按照教师的指挥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活动,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从本质上来看,这种探究活动的开展没有任何意义。
2.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师备课阶段也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探究活动的设计,另一方面是对探究材料的准备。在这两方面的准备中,教师通常会忽略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经常溜号,并且探究活动的计划没有充分考虑到课堂时间所具有的局限性,而导致整个探究活动得不到有序开展,这都是由于教师的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而造成的。
二、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的对策
1.课前设计
在科学课探究活动的备课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制定严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将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作为教学计划制定的重要前提条件,并保证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可行;其次,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教材所涉及的材料为主,以选取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为原则,进行有计划的教学内容扩展,并计划好材料提出的时机和条件,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内容的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将“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的因素”作为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材料的准备方面,考虑到物体的体积、形状、质量等因素,进行材料的准备,例如准备同体积、不同重量的实验材料;或者是重量相同、形状不同的实验材料等等,并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到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对的准备。
2.课上探究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逻辑,通过实际动手体验,完成课程目标的学习。并且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并根据自己设想的内容进行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时地抛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到探究实践中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小学科学课中“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为例,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然后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得出结论。紧接着,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马铃薯的沉浮与其本身有没有关系?如果将清水换成盐水马铃薯会不会沉?并继续对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分组,让其根据问题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实践,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隐隐在学生中建立了一种竞争模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被牢牢牵引住注意力的同时,还使自身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课后思考
课后的延伸思考也是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事业中,已经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了“叶的光合作用”这一课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培育一株植物,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自己在课堂所学习的知识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最佳条件,制作观察日记,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创新意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上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出更多的解决对策,从而使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从根本上获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长华.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低效原因及其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5).
[2]马春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低效现象分析及其对策[J].教育科研论坛,2011(1).
[3]杨承莉.科学课堂教学低效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