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晓寒
摘 要:愉快教育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愉快教育”,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志趣,从而变“厌学”为“愿学”,变“苦学”为“乐学”,感受到学习的真正快乐。
关键词:小学数学;愉快教育;求知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2500多年前就阐明了“乐学”的重要性。而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这一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而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个甜美的微笑就像一杯热茶,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一个真心的微笑就像春天里的暖风,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房。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微笑的老师。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不仅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还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消除了紧张的情绪,抑制了学习中的疲劳,还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在“导入”中让数学变得“好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张景中院士的一篇讲集合的数学科普文章让我印象深刻。文章是以姑姑和6岁的小侄儿的对话形式来展开描述的:
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
“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
“那是腮帮子呀!”
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
的脸。
最后,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
接着,作者才说出:“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不难想象,这肯定比一上来就让孩子们背集合的定义印象更深刻。
而在讲授减法算式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被减数”“减数”与“差”这几个数学名称,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我对学生说:“在加法王国里,住着“加数”“加数”“和”三位成员,那么在减法王国里啊,也住着三位成员,大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通过创设情境,孩子们被很自然地带进了童话故事情境中,焦急地想要寻找答案。再比如说,在教授一年级的《找规律》这节课中,通过色彩鲜艳的图片呈现,摆一摆简单的教学用具(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做有规律的动作(拍手、跺脚),孩子们的积极性逐渐被调动起来,争着抢着要把自己所听到的规律、所创造的规律展现给大家,最后通过一首《拍手歌》将这堂课的气氛推到了高潮。全体学生起立,第一遍先听歌,第二遍边听歌边一起做动作,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他们所感知到的规律,让我明白其实教课也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让孩子能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才是现代教育应该所要呈现的状态。学生只有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求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会学会用的效果。
三、让风趣和幽默“点燃”求知欲
风趣幽默的讲话风格,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它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让处在逆境中的人看到希望;它又似海市蜃楼,能让人欣赏到更美好的景色。昨天去听了日照市数学优质课观摩会,有幸欣赏到了杨淑娟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让我印象深刻。在讲“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她说:“把兔子和鸡关在同一个笼子里,有头45个,脚116只,问鸡兔各几只?”当学生面露难色,不知所措时,杨教师又说:“兔子看见了鸡,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它们可以用两只脚走路,所以兔子就想起了一招,学鸡走路。谁知道此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开始叽叽喳喳,“笼子里都是‘鸡了!”孩子们哄堂大笑。紧接着,一名学生回答说:“笼子里少了脚。”老师接着问:“那你能模仿一下兔子模仿鸡的样子吗?”这位学生就学着兔子的样子模仿起来,老师又问:“这一只兔子少了几只脚?生:“2只。”“那45只兔子呢?”生:“90只。”接着老师又让大家一边模仿一边想,在杨老师的思维引领下,学生一步一步异口同声说出了最后的答案。整个教学过程诙谐幽默,教师从容淡定地带领这群大孩子们在数学这个大花园里遨游,乐此不疲。
总之,小学数学的愉快教学,关键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把被动的学习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在学习中,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品尝到甘甜的学习成果,便会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整个身心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这样,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
参考文献:
郑静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J].科学导报,2013.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