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2016-08-06 15:46冯兴方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7期
关键词:眼儿南郭先生齐宣王

冯兴方

一、 文学常识介绍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2. 作者韩非,战国时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他为“韩非子”。“子”附在姓氏后表示对人的尊称。

3. 被称为“子”的名人——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孙子、荀子……

4. 竽,是一种竹制管乐,靠嘴吹来发声,所以文中说——“吹竽”,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类乐器。靠弹奏丝弦来发声,叫弦乐器。所以古人用“丝竹”来代指“音乐”。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处的文学常识介绍,能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二、 学习课文《滥竽充数》

1. 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但两人喜欢的方式不同,分别是什么?(齐宣王喜欢听“合奏”,齐湣王喜欢听“独奏”。)

2. 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期是怎么吹竽的?画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语句。(品味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语句中“鼓”“按”“装”等动词的作用,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混)

3. 昨天,南郭先生是这样吹竽的,(引读)——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今天,南郭先生是这样吹竽的,(引读)——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4. 小练笔: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竽,却没有被人发现。想象一下,把他在吹竽时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学生练笔,交流评议。

5. 齐湣王当上国君,贴出告示,让吹竽人一一吹给他听。南郭先生看到告示后,他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想象南郭先生的心理活动和神态)南郭先生最后做什么了呢?(逃)他情愿离开吗?说说你的看法。(抓住“只好”一词,体会南郭先生逃走时灰溜溜的丑态)

6. 齐宣王在位时,南郭先生是“混”;齐湣王即位后,南郭先生是“逃”。南郭先生现在成了“滥竽充数”的代名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面充数)

7. 学了这篇文章,我们明白了,在学习生活中,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真才实学,不能“滥竽充数”。

【设计意图】对南郭先生的“混”,通过“昨天、今天”的引读,和等到齐湣王即位后,南郭先生只好“逃”对比,让学生在“旧我”“新我”中碰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迁移反馈

1. 读了《滥竽充数》,你想到了哪些与之相类似的成语?(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2. 下面句子中都有“滥竽充数”一词,你能说出它们正确的意思吗?

(1) 我买了一箱苹果,回家打开一看,竟然有很多烂苹果滥竽充数,我很气愤。

(2) 姚明是火箭队的主要得分手之一,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设计意图】“滥竽充数”是一个贬义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会“贬义褒用”,如姚明的“滥竽充数”就是一种自谦的说法,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这种用法。

四、 布置作业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他的人生之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请以《南郭先生后传》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设计意图】续写文章,学生能从中再次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连云区白果树小学)

猜你喜欢
眼儿南郭先生齐宣王
唉,真是报应啊
唉,真是报应啊
夺目的友谊
沉默的齐宣王
齐宣王好射
树杈
虫子的信
齐宣王好射
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发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