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2016-08-05 19:13吴伟斌曾贵青吕文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肿瘤

吴伟斌?曾贵青?吕文强

【摘要】 目的 对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 3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 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开胸肿瘤切除术)与观察组(行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 各1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4.12±5.11)ml、术后引流时间(1.81±0.42)d、住院时间(6.74±1.28)d、术后疼痛评分(2.21±1.18)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17.21±17.24)ml、(4.21±1.18)d、(11.23±1.95)d、(4.39±2.35)分,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加快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建议临床胸外科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方案。

【关键词】 剑突;单孔胸腔镜;前纵隔;肿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33

前纵隔肿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案, 随着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胸腔镜在手术治疗纵隔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数患者治疗后获得了良好预后, 改善了生存质量[1]。文中随机选取3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对观察组的18例患者行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相比行开胸肿瘤切除术治疗方案而言, 对患者带来的创伤小, 且安全可靠, 就此展开实验探讨, 现将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36例前纵隔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均为本院胸外科自2014年5月~2015年4月接收,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将其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行开胸肿瘤切除术)与观察组(行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 各18例。对照组中, 男11例, 女7例, 年龄45~68岁, 平均年龄(53.41±5.48)岁, 观察组中, 男10例, 女8例, 年龄47~69岁, 平均年龄(53.82±5.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均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后, 根据病变生长纵隔的区域及肿瘤的密度以及邻近器官的关系进行诊断, 均确诊为前纵隔肿瘤。排除标准: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等患者, 排除不愿意在实验授权书上签字的患者[2]。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胸外科常规手术治疗, 即对患者行开胸肿瘤切除术, 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确保符合手术治疗条件, 之后按照手术操作规范逐步进行。

1. 3. 2 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 同样在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确保符合手术条件后, 取仰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处理。在患者剑突下做一长约4 cm的纵切口, 于胸骨后与纵隔胸膜间分离肿瘤并做血管结扎处理, 之后将完整的肿瘤全部彻底切除。患者手术结束后, 用灭菌注射用水冲洗切口, 留置前纵隔引流管后缝合切口, 最后将切除的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

1. 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 其中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 住院时间, 采用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Henry)评定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5%低于对照组的3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经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 前纵隔肿瘤患者主要以干咳、颈部和上胸部水肿及静脉怒张、声音嘶哑、肋间神经痛、胸痛伴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 还有少部分病例无明显或典型症状, 因此, 治疗中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病灶和肿瘤, 减轻痛苦, 提高机体免疫力尤为重要[3]。文中详细探究了两种手术治疗方案:剑突单孔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 其中前一种手术方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全可靠, 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该方案在应用过程中不未包含肋间切口, 避免了对患者肋间神经的损伤, 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该方案以痛苦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越性, 在操作过程中, 其解剖结构相对比较简单, 于胸腔镜下可获得更清晰的手术视野, 便于钝性分离周围粘连和肿瘤[4]。除此之外, 相比传统开胸手术方案来说, 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引流时间方面均占有较大的优势, 由此可见,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前纵隔肿瘤患者的理想手术方案, 有利于提高术后生存质量[5]。手术需要注意:剑突下切口法进行后段解剖时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医生要认真仔细进行。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指标方面,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观察组的5.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

综上所述, 为了加快患者术后机体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建议临床胸外科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文, 吴晓阳, 张璐, 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疾患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医学, 2015, 22(6):754-756.

[2] 姜冠潮, 李凤卫, 李晓,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动静脉切断顺序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影响.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9):513-516.

[3] 周逸鸣, 姜格宁, 朱余明, 等.单中心连续20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分析.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3, 29(8):477-479.

[4] 李运, 赵辉, 姜冠潮, 等.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管损伤致出血的应对措施.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4, 30(3):133-136.

[5] 杨帆, 李晓, 王俊, 等.连续3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中期随访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1, 18(2):95-98.

[收稿日期:2016-04-18]

猜你喜欢
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肿瘤标志物检查需要空腹吗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肿瘤标志物也有“障眼法”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