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2016-08-05 06:29张金明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镇畜牧站
兽医导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体病涂片红细胞

张金明/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镇畜牧站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张金明/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镇畜牧站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体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不断有猪、牛、羊、兔发病的报道。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主要由蚊蝇及吸血昆虫叮咬传播。尤其是随着奶牛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生不断增多,不仅引起奶牛的死亡,而且引起奶牛的生长发育缓慢,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近年来,在不同地区出现了奶牛高热不退,用抗生素和退热药治疗无效,继而出现贫血,感染,消瘦,后期有红色尿液等特征;经实验室化验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一、流行病学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附红细胞体的寄生因种不同而具特异性。牛的附红细胞体种只感染牛,而不感染绵羊、山羊和鹿等。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传播。吸血昆虫如蚊、蝇、虱、蜱及小的啮齿类动物为传播媒介(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子宫感染垂直传播(母传子)。感染无年龄区别,新生犊牛、育成牛和成年牛都能感染,但以成年牛较易发病。并且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将奶牛体内的附红细胞体完全清除,所以此病较易反复,存在较大的治疗难度。

发病以6月末7月初开始,9月份停止,即夏秋季节。此时,正是高温多雨季节,杂草丛生,高温高湿,为蚊、蝇、蜱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临床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保持在39.5℃~41.8℃,长期不退。体表淋巴结肿大,有痛感。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和心跳加快,心音区扩大,结膜潮红、流泪。以后体温升高到40℃~42℃,鼻镜干燥,精神萎靡,可视黏膜苍白或呈黄红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欠腰缩肢,初便秘,后稀便或两者交替,粪便中带有粘液或血红色。心跳亢进,血液稀薄,不易凝固,尿呈浓黄或绿黄,尿频但无血尿。后期体温基本正常,眼睑、尾根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血斑,并且出现血红蛋白尿,尿呈红棕色或棕色,乳房表皮及外生殖器皮肤呈黄疸色,静脉采血,血液稀薄如水。病牛显著消瘦,颈静脉怒张,严重者全身发抖,站立不稳,行走时摇摆颤栗,甚至卧地不起或前肢爬行,后肢拖地,如不及时治疗,常在病后1~2月死亡。怀孕牛发生流产、早产、胎衣不下等。

三、剖检变化

主要表现为血液稀薄,死后躯体消瘦,胸肢部皮下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皮下结缔组织苍白或黄染,可视黏膜黄染,真胃黏膜有出血斑、肠黏膜出血,内脏各浆膜有出血点。脾脏肿大2~3倍,肝肿大,质软如泥,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血液稀薄如水,色淡、不易凝固。皮下组织及肌间水肿、黄疸。多数有胸水和腹水,胸腹腔脂肪、心冠沟脂肪轻度黄染。

四、实验室诊断

本病可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临床症状初步确诊,但应与其它血液原虫感染相区别,确诊时需进行血液学检查。

1.鲜血压片。采病畜血液一滴加倍量生理盐水稀释,滴于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在16×40倍光学显微镜视野下可见红细胞周围及血浆中有球形、椭圆形、颗粒状的摆动、扭转的附红细胞体,同时红细胞边缘不整呈齿轮状即可确诊。

2.涂片染色。鲜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法,在16×100倍油镜下可见红细胞表面和周围有大量椭圆形的多形态紫色虫体,红细胞呈三角形、四边形、星芒状等不规则形状。

鲜血涂片,用瑞氏染色法,在发病初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80%以上,每个红细胞上有4~6个附红细胞体,红细胞破损轻微。发病中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100%,每个红细胞上有6个以上附红细胞体,红细胞破损明显加重。发病晚期:红细胞被感染率达到100%,破损严重,在显微镜下呈锯齿状。

3.离心血涂片。在离心管中加2%柠檬酸钠生理盐水2~3 ml,再加病畜血液2 ml,混均后以5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以2 500 r/min离心10 min,取沉渣涂片,姬姆萨染色检查。见红细胞都变形,周围很多小球状物。没有发现其他原虫。

4.动物接种。从颈静脉采的抗凝血,在3 h内给小鼠腹腔注射,每只0.5 ml,每2 d剪尾血检1次。头两天发现血液涂片中有附红细胞体,接下来的检查发现红细胞中的虫体减少,一周后红细胞中的虫体又增多。小鼠表现正常,没有发病症状。血涂片中也没发现其他原虫。

五、治疗

对病畜应隔离治疗,专人护理,精心饲养。

1.咪唑苯脲。本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低,是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首选药物,但价格贵。每千克体重2 mg,一般一次可以治愈。严重的隔日再用一次即治愈。

2.血虫净或贝尼尔。每千克体重注射3.5~7 mg。用注射用水配成5%溶液,作分层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用生理盐水配成0.5%~1%的溶液静脉注射。有的牛按治疗剂量给药后,可出现轻微的副反应,如起卧不安、肌肉震颤,但很快消失,也可用阿托品。对体质差的或病重牛可同时进行强心和补液等对症治疗。

3.灭焦敏片。按10~15 kg体重服1片,1次/d,连用3~4 d;对重病牛还应同时进行强心和补液等对症疗法,以提高治愈率。

4.黄色素。按每千克体重3~4 mg配成0.5%~1.0%溶液静脉注射。

5.强心补液。对重病牛还应强心、补液、抗炎等。可选用5%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25%葡萄糖500 ml,5%维生素C 40~60 ml。

6.中草药治疗。中药用青蒿50 g,常山50 g,柴胡40 g,槟榔30 g,乌梅60 g,甘草15 g。水煎,候温灌服,1剂/d,连用3~5 d。对贫血严重者,在上述中药方中加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川芎、白芍各30 g。对重症的病牛除采用杀虫的中药外,还应用补气补血中药进行治疗,效果更佳。

六、预防措施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只能在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做好环境卫生。有试验证明本病可以通过皮下、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所以要防止昆虫叮咬,驱除体外寄生虫,注意医药器械的清洁消毒,注意饲草、饲料不受附红细胞体病原的污染,加强消毒,以切断空气传播。另外,本病为人畜共患病,兽医应注意自我保护。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要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如确实要引进时,必须确认无病才能转入牛群饲养。一旦发生本病,应立即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

2.杀灭蚊蝇及其它吸血昆虫。由于本病可以通过皮下接触传染,所以蚊虫叮咬可以传播本病,这也是夏秋季节本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强日常的杀虫工作。由于一些体表寄生虫容易寄生于奶牛的尾根凹陷处,定期针对性的对牛群体表杀虫也相当重要。

3.加强平时的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群稳定,防止应激反应。应激对本病具有严重的影响,饲养管理稳定的牛群很少发病,存在应激反应的牛群一旦发病,病情相当严重,感染率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

4.做好日常圈舍的卫生工作。本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所以饲料、饮水以及粪便等都可以传播疾病,特别是在奶牛抵抗力降低时,更容易引发本病;因此,要加强日常圈舍的卫生工作,同时要做好通风换气。

5.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病是条件性疾病,饲养环境、病原、污染严重、生物制品、消毒药物和器械的不足以及质量的不过关、兽医卫生防疫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尚未完全建立或不能认真执行等,都是集约化饲养存在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牛场兽医防疫人员有一个全方位的防疫思想,有一个总体的防疫卫生观念,建立一套防疫卫生制度并严格执行。

6.提高疾病诊断技术和检疫水平。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本病发生后的快速诊断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早发现,快速诊断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治疗和预防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

(略)

猜你喜欢
体病涂片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
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