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习惯成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怡情养正教育”特色述略

2016-08-05 02:37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饶小平
成才 2016年7期
关键词:办学生活学校

■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 饶小平

让好习惯成为每一个孩子终生受用的财富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怡情养正教育”特色述略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饶小平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第四小学(以下简称“邾城四小”)现有学生1642名,其中留守儿童1480名。2004年,该校率先面向留守儿童创办寄宿制小学,真情实策关爱留守儿童,养成教育特色鲜明,成为该区乃至全市寄宿制办学的典范,被媒体赞誉为“留守儿童第一校”,国家领导人刘延东亲笔批示肯定学校关爱留守子女的教育经验“可宣传推广”。

一、“怡情养正教育”办学特色的积淀历程

1.特定背景的现实命题

在强校林立的邾城街,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相对薄弱、松劲和落后的学校,就会迅速形成被动、弱小甚至艰难的发展局面。2004年暑期,在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大势中,邻近的罗畈村小学撤并到邾城四小,学校服务区范围内适龄入学儿童为547人,可到秋季开学的时候,来校报名人数280名,267名学生以随亲就读等多种理由转入街内传统强校就读。严峻的生存危机摆在时任校长张雷英和教师面前。他们理解家长们的选择:自己的学校地处当时的城乡结合部,刚从村小转身过来,校园简陋,没有鲜明的办学思想,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没有出色的办学成绩,而多走两公里就是不容置疑的优质教学资源,为了给孩子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他们凭什么在乎这两公里的路程呢?

但是,他们更不甘心无所作为地接受这样的事实。一向不甘屈从的张雷英和她的老师们开始共同思考这样的问题:弱小学校如何在布局点上强力站起?什么路径才是迅速赶超的有效构思?

2.渐擦渐亮的学校特色

学校把关注的目光瞄向了全区近10万外出务工农民家里的留守儿童,并下决心走一条面向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办学之路。2005年的暑期,酝酿近一年的振兴方案紧锣密鼓地付诸行动:他们齐心协力新建教学楼,校长带头拿出家里的积蓄,年轻老师拿出准备置办嫁妆的钱,中年教师拿出自家要盖房子的钱,购置水泥硬化操场,就全体上阵当小工,能省一分是一分。他们走村串户招收寄宿学生,看到无人照管的小孩就蹲下身子询问,是留守子女的,就找去家里宣传。又是一年秋季开学,他们在稳住了已有生源的同时,计划招收60名寄宿留守儿童,实际报名人数达到180。2006年秋季增加的留守子女寄宿制学位,当年春季即被全部预定。以后每年的留守子女寄宿制学位,都提前一年即被预定一空。

留守儿童因缺少父母的长期陪伴与关心,认知上相对更多偏狭、闭塞,情感上相对更多孤独、封闭,行为上相对更多随性、草率,集中表现出来,最突出的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较差。学校以打造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发展目标,坚持软件先行,硬件配套,软件与硬件并重;坚持规范为本,特色为要,规范与特色并举;坚持抓文化特色的内化融汇,抓特色育人的有效延伸,融汇与拓展并进,养成教育特色打造经历了并持续着下面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至2006年,自觉加强学校养成教育阶段。1996年,张雷英校长调入“邾城四小”的前身——原城关镇城东小学担任校长,面对村小简陋的办学条件和散漫的教学状况,张校长大力规范办学秩序,把占据校园一角的养猪场清理出校园,带领教职工自己动手捡砖块、硬化操场和道路,整洁教室,规范教师上课及在校行为,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用焕然一新的师生精神面貌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显著提升。特别是2005年开始面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办学后,学校以加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在关心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建立健全了学生个人卫生、生活自理能力、文明礼仪等培养和竞赛机制,学生入校后迅速培养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广受家长和社会好评。

第二阶段:2006年至2012年,系统深化学校养成教育阶段。学校遵循为社会提供优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动真情、办实事、奠好基、起好步”为治校策略,坚持“良好习惯从养成起步,美好人生从这里起航”的办学理念和“好家园,好习惯,好人生”的办学目标,强力推进“校园环境精美化、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师队伍精良化、课程建设校本化”,用真心、真情、真爱关注留守子女,系统加强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办学成果广受媒体关注和好评,《中国教育报》、《湖北教育》等市级以上媒体每年报道10余篇次,2011年被评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12年被确定为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武汉市养成教育样本校。

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高位推进怡情养正教育阶段。在2013年完成标准化小学建设、获评全国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完善办学思想体系,明确了养成教育即怡情养正教育的办学特色,制定实施了《邾城街第四小学三年发展规划》、《邾城街第四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等中期发展规划,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追求品位”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夯实师资队伍、课程资源、校园文化等发展内涵,校园每一个角落“墙面地板会说话,花草树木都育人”,“一训三风”的精神文化成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巨大感召,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校园文化形态呈现出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的生动格局。

二、“怡情养正教育”探索实践的理论指引

没有理论指引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缺少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低效甚至失败的实践。邾城四小从最初创办寄宿制办学破解留守子女教育难题起,就提出和坚持“欲办有价值学校,先办有品质学校”的发展理念,把寻求、借助科学理论指导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作为推进学校不断提质发展的重要动力。学校在探索实践中不断明确、引以借鉴的理论主要包括:

1.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引领学校养成教育办学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应该包括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科学地概括了人类发展的规律,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揭示了人的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条件,它为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和重要理论依据。

2.吸收中国古代重要教育思想,厚实学校养成教育底蕴。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着对加强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丰富阐述。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更是对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直接的方法指导。孟轲深造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重思存疑等教育思想,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论指引。自从颜之推创立家训这种家庭文献教育形式以来,传统家训中倡导的孝悌、勤俭、立志、勉学,正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南宋理学家朱熹把对孩童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指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其《小学》中的蒙养教育思想,对现代学校养成教育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古代童幼教材如《三字经》、《蒙学须知》、《幼学琼林》等,对现代学校课程建设仍具有指导价值。

3.引进斯宾塞快乐教育理论,增添学校养成教育活力。斯宾塞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启发人们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他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同时还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在教育中,努力去营造快乐、鼓励的气氛,让孩子有实现感和成就感;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点。他强调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需要自我克制。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从孩子的语言和行为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看到自己的言行。

4.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构筑学校养成教育实施体系。

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是其核心,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社会即学校”,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是其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强调“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5.学习叶圣陶素质教育理论,强化学校养成教育实效。有人这样几句话概括叶圣陶先生的素质教育观:“原来‘教育’这个词儿,如果解释得繁复,几本书未必说得完;简单的解释,一句话就可以说尽,就是‘养成好习惯’。”(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1945年《习惯成自然》)在上述著作中叶圣陶先生还对“习惯”作了多方面的阐述。他认为“能使才性充量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安置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大概也不过如此而已”。(1942年《改善生活方式》)他强调:“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也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他主张好习惯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上,从小事、细节抓起,“无论多么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要有理想,通过“自我教育”养成好习惯,“所谓‘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傍他人的力量,自己来养成这些好习惯。青年们如果怀着理想的话,如果热切期望实现理想的话,那么急于养成好习惯的愿望就会像火一般的燃烧起来。”有两种习惯不能养成:“一种是不养成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叶先生认为:“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

三、“怡情养正教育”的实践策略

1.浸润校园的办学思想

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尤其是校长的办学思想在实践中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引导力与推动力,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办学效益的优劣高低。邾城四小在探索寄宿制办学关爱留守子女教育的成功道路上,不断加强办学思想的总结、吸纳和借鉴,不断开展办学思想的讨论、碰撞和交融,不断促进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进化和完善。学校在不同阶段不断反思影响、决定办学行为的思想指引,充分依靠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指导,树立适度超前的前瞻意识,坚定强化内涵的可持续意识,坚持教学要素有机整合的协调意识,强化诸育并进的整体发展意识,以成功实践探索为基础,独具鲜明个性特质、充分吸纳专家智慧的办学思想体系日臻成熟。目前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系统如下:

第一,“核心价值观:教育大爱,公平正义”。这一学校核心价值观可解读为:用感恩、真挚、包容的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以平等、公平、正义的心态成全每一个生命。

第二,“教育理念:让真爱打动每一个心灵,让习惯支撑每一个生命,让幸福陪伴每一个童年。”邾城四小这一独特的教育理解可具体解读为:真爱真情的和谐共舞是打开师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良好习惯的陶冶养成是支持生命终身发展的关键,幸福记忆的灵动丰实是充盈童年世界的基质。

第三,“学校精神:秉仁爱心,做细致事,走自强路。”这一学校精神科解读为:教育,以仁爱包容为根;做事,以细致完美为准;创业,以自强不息为本。

第四,“校训: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这一隽永深刻的校训可解读为:习惯养成与智慧提升互相促进,教化陶冶与心灵丰富相与相成。

第五,“学校发展目标:留守儿童的家园,终身发展的学园,幸福生活的乐园。”邾城四小的学校发展目标可解读为:把学校办成舒适安全的温暖家园,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情的陪伴;把学校办成智趣并融的开放学园,为全校师生奠定好发展的基础;把学校办成简约至美的怡然乐园,与教育同仁领悟出幸福的真谛。

第六,“学生发展目标:能独立,爱学习,善共处。”邾城四小的学生发展目标可解读为:让学生逐渐发展出独立自主的精神,爱好学习的态度,善于共处的素养。

第七,“教师发展目标:有爱心,会工作,懂生活。”邾城四小的教师发展目标可解读为:让教师学会葆养教育的爱心,钻研工作的艺术,领悟生活的智慧。

第八,“学校办学特色:怡情养正教育”。邾城四小办学特色可解读为:情感的陶冶与习惯的养成融为一体。

2.春风化雨的课程滋养

邾城四小坚持以课程教学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路径,坚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生本化、校本化、情景化、多元化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不断贴近学生成长和学校特色两个实际,开掘和丰富课程资源,探索和优化课程执行,初步形成了邾城四小养成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1)初步完备的课程体系

第一,情境化的认知课程。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认知需要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认知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课程。课程构建包括课程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课程化。课程知识生活化,是将国家、地方课程经过校本教工,使知识学习的过程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帮助学生在认知生活过程中培养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情趣和境界。具体做法既包括联系学科知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也包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课在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文明合作、尊重他人,语文、数学等课程中学生间平等交流、礼貌用语,思品社会课上班级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不断将寓养成教育寓于课堂教学的一个个环节和方面,课程教学对维度对学生健康成长发挥潜移默化作用。生活知识课程化,就是将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生活知识系统化为课程建设。

第二,生活化的实践课程。从培养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集体生活等实际生活能力出发,把学生情景化的认知课程转化为生活化的实践课程,学校以教学的方式集中培养学生洗鞋袜、叠被子、梳辫子、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生活自理能力,组织学生通过聆听别人说话、夸奖别人行为、帮助别人改错、我为集体争光等教学活动提高交际能力。指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拓展书本所学,在实践中提升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学校倡导学生写养成日记,每年甄选部分同学的优秀日记并集结成册,通过实录化的琐碎小事及所历所感,引导学生在互相欣赏与交流中快乐成长。

第三,主题化的养成课程。突出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课堂主阵地,教师不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习惯养成知识的教育,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习惯风范得到提高。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课堂上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我们设置了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教学生学会礼貌用语。我们还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精心设计成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从中认识到什么行为才是讲文明、懂礼仪。

第四,多元化的拓展课程。充分反应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注重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兴趣特点,发挥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优势,组织实施兴趣活动类课程。近年来,学校不遗余力的加强了小提琴、书画、象棋、折纸、七巧板、拉丁舞、乒乓球、足球等活动类课程建设,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因材施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和空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

(2)自主高效的课程执行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邾城四小立足校情,强化和突出“让每个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快乐使者”的核心理念,积极构建“自主·乐学”课堂。

“自主·乐学”课堂的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是自主质疑,激起“乐学”之趣;第二环节是自觉研读,体验“乐学”之旅;第三环节是自由交流,分享“乐学”之果;第四环节是自发运用,践行“乐学”之法。“自主·乐学”课堂的支撑策略,主要有质疑问难、归并筛选、研读品味等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有乐问、能思、敢说、善听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教师创设、营造、信任、包容、激发、等待所引导的良好学习环境。“自主·乐学”课堂实施的效果体现为“堂堂清”,主导方面在于教师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做好备清;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做好教清;把好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关,做到补清。主题着力点在于落实为学生的自主与乐学,以兴趣关注为切入,以自主质疑为推动,自觉研读为触发。以自由表达为生成,以自发运用为生长,学在乐中,乐在学中,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主动学习,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快乐无垠的活动菜单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邾城四小注重开发和组织开展实践课外活动系列,整体设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阶段顺序,基于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注意前一年级的学习应为后一个年级打基础,不同年级间形成逐渐上升的层级,从而生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彼此加强的系列主题。主要包括习惯养成活动序列,潜能开发活动序列,交往实践活动序列等四个活动序列,具体如表1所示:

表1邾城四小学生活动序列表

(1)习惯养成活动序列。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小学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邾城四小组织开展习惯养成系列的活动主要是“生活自理我能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开展生活自理实践活动时,重点教给学生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使学生掌握技巧,从而增强自理能力。活动指导注重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生活指导教师深入教室、深入寝室、深入饭堂,对学生进行有重点、有针对的指导,教师指导和学生指导相结合,集中指导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从衣、食、住、行、医、洗、学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通过让学生听生活教师和学生的讲解,观看教师和自理能手的示范,到自己的实际操作、演练,再到反复训练达到熟练,从而掌握其基本要领,形成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自理能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传、帮、带作用,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对学生的生活自理情况实行一天一通报,一周一小结。各年级活动设定的具体目标为:

一年级:学会穿衣、穿鞋、洗手、洗脸;学会洗手帕、洗红领巾、洗袜子;学会自己吃饭、洗澡;学会物品归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年级:学会叠被子、铺床,学会整理衣柜,整理书包、课桌及学习用品,学会刷牙、刷鞋子、洗袜子,能和同学互相帮助。

三年级:学会洗短裤、学会梳头,较好地整理床铺以及自己的物品,学会扫地。

四年级:学会洗内衣、洗头、根据气温选择衣服并能适时增减衣服,学会拖地、整理寝室。

五年级:学会妥善保管自己的钱物,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能想办法解决。

六年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独立生活,自觉搞好个人卫生和寝室卫生,学会做好宿舍区卫生。

(2)潜能开发活动序列。近年邾城四小围绕“潜能开发”开展了航模、建模科技节、“四小之星”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等一系列活动。具体组织开展如表2所示:

表2

(3)社会交往活动序列。学校在各种活动中注意形成学生良好伙伴关系的建立,积极组建学生活动社团,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带动学生交往能力、公民意识的增强。具体包括:一、二年级以同伴关系为纽带,促进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形成,引导学生在寝室与同床的高年级同学兄弟姐妹一样交往,在教室与同桌形成良好的学伴关系,在课外活动中与一名学生形成良好的玩伴关系。三、四年级以兴趣交往为纽带,巩固学生间的伙伴交往,促进学生交往面的扩大,与同学间培养良好的友情,直接或者协助做好寝室管理工作,至少参加一个学科学习的兴趣小组,培养一个课外兴趣,在学习、生活中至少与一名学生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五、六年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交往习惯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要积极承担寝室管理、就餐管理、校园环境管理、照顾小伙伴等工作,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的活动,积极参加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文明小区创建、文明交通宣传等志愿活动。

4.气息浓郁的环境熏陶

温馨怡人的校园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邾城四小办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伴随着校园环境的不断美化、办学条件的不断完善。用完备的设施满足学生,宽敞整洁、服务上乘的学校食堂给学生家的温暖,配有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的宿舍给学生家的舒适,运动场、手工室、图书室等场所给学生家的快乐,高标准配置的信息化平台能及时排解学生对家人的牵挂。用整洁的环境影响学生,师生人人动手整洁校园,教室的窗玻璃上看不到一点灰尘,寝室内外每天洁净如洗,食堂里看不到一只蚊蝇,操场上找不到一片纸屑,整洁的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因为这一方整洁的校园自觉养成。用优美的环境启迪学生,学校以一条行知路为主干道,右侧前面是教学区,里面是运动区,左侧前面是科技楼,里面是生活区。道路右侧一条求知廊,是休憩、游玩、赏景、阅读的好去处。科技楼与生活区相隔,中间建有怡桩园、授知园两个生意盎然的小园,园间一个精致的小广场,授知池内鱼儿嬉戏,池上水景矗立,银杏、红枫、枇杷、橘子、樱花、乐昌、紫薇、丹桂等各种植物次第栽种,四季不同地绽放出各自的亮丽和芬芳。

学校坚持按照趣味化、融情化、功能化、美感化、人文化的要求,让一草一木、一墙一楼都给学生温情的感染、智慧的启迪和行为的指引。校园环境文化点缀主要有:

(1)区间文化。校门左侧镂空字宣传办学理念,右侧镂空字书写办学目标。行政楼上大字标明的校训格外引人注目。教学楼不同侧面分别写出校风、学风要求。宿舍楼上书写的学校愿景格外醒目。不同区间分别有景点衬托,景石上有“雅”、“乐”、“趣”、“真”、“爱”等艺术雕刻,花团锦簇的景点参差错落,布局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教学楼前的一处景观园是一个“心”型图案,旁边两处色块以夏娟吉祥草为主的地被呈双手合抱之势呵护中间一个“心”,红绿相称,寓意师生之间爱的呵护。

(2)长廊文化。风景长廊的文化主题分别为“英语乐园”、“科技探秘”、“动漫科幻”。教学楼走廊根据年级特点分设不同主题,各班在教室门口向过道者呈现了班级合影照、班主任照片和班训格言。在各层楼楼梯换步台设置有“艺术百叶窗”,内容包括绘画、书法、剪纸等艺术形式,出入换步台设置有温馨的文明提示语。在两栋教学楼连接处墙面设置有“校园文化墙”,内容包括活动图片、教师风采、校园明星等。宿舍楼走廊的文化主题以养成教育为主,科技楼走廊的文化主题以想象、探索为主。

(3)橱窗文化。橱窗文化的主题分别是学校精神、礼仪规范、社团文化、星级风采、校园时政等,讲道理,树榜样,展成果,激兴趣,定期更新橱窗内容。

(4)厅室文化。教室文化突显各班班级文化特色,学生的愿望,老师的心声,通过图片、黑板报传神地表达出来。陈列室布置图文并茂,厚重的历史呈现分明是对后来者无比的期望。图书室、实验室、仪器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教室都紧扣具体用途创设文化布置。学生寝室里的标语、挂图既具习惯养成的教育性,也充满儿童天性的趣味性。教师办公室的文化设计以展现教师精神风貌和专业追求境界为主。

(5)场馆文化。学校综合运用空坪拓展运动场所,在运动场周边墙壁上、硬化场地的地面上,都描绘上栩栩如生的运动图案。礼堂后墙面和侧墙面都设计有背景式标语,舞台上方中间悬挂有校徽图案,舞台基座和背景设计有彩绘,两侧是励志对联。食堂墙壁和立柱上书写有醒目的节约粮食格言、文明用餐提示。

5.传爱导行的教工团队

邾城四小基于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实际,在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形成教职工全员导师化的专业素养发展模式。

全员导师化的教工队伍建设模式是对留守学生教育三级承包制的总结提升。校级干部包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的三级承包制度,确保了每一名留守学生有人关注、关心和关爱,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和方面都有人强化、有人统筹、有人落实。但承包制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学生是学校工作的被动对象,学生成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的外力作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和自我发现。提高留守学生教育质量,努力避免传统的、权威的、粗暴的、统一的或这说简单的说教式教育,学校引入注重调动学生独立探索、自我立场的导师制育人模式,在留守学生教育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与成长中的主体地位,从教师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注重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在合作共同中让学生去理解问题情境,探索问题解决,实现自我突破,个性自由地全面发展。

全员导师化的教工队伍建设模式也更加突出留守学生养成教育的核心是爱的教育。邾城四小养成教育成果曾让学生家长、远近来访者惊叹不已,校园内看不见一片乱丢的纸屑,近两千学生出操、进餐、就寝等秩序井然,看见来访者主动敬礼问好,高年级学生耐心帮助与自己同床的低年级学生,学生自觉养成刷牙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高年级都能自己洗衣服洗鞋。但学校管理者清楚认识到内化为各个细节千篇一律的行为习惯养成,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自由活泼天性的生长。留守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爱的教育,用爱的教育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亲情缺失,用爱熏陶和启迪学生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用爱照亮和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邾城四小为学生打造身心愉悦的“乐园、学园、家园”,在爱的教育中突出“立德树人”办学宗旨,促进每一名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全员导师化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及表现,要求教职工要懂得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并贴近学生年龄、生活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邾城四小教工全员导师化通过与原有教育教学管理与机制相互融合、有机整合,实现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教工导师团队主要包括:

(1)成长导师。主要由班主任专业培训合格的在职班主任、助理班主任和其他教师担任。其职责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习惯;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医生,生活中的益友;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争取多方协作。并针对家长的实际情况,就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心理诸方面,给家长以指导。

成长导师是邾城四小留守子女教育的骨干力量,让学校师生关系重建为教育场域的亲情关系。正如《家长报》记者黄玮在采访邾城街第四小学后这样动情地说:“四小的老师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虽然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四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一千多名来自不同地方的异姓家庭成员,他们之间和谐相处、他们之间亲如一家、他们更在四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尽情地享受着‘父母之爱’,是四小为留守孩子孕育了爱的温床,是四小为留守孩子弥补了爱的缺失。”导师工作重点是贴近需要的成长呵护,在工作中保持耐心,关注细节,充分尊重学生的判断和尝试,恰当使用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主动领悟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

(2)学业导师。由学校专任教师担任。科任教师是任教班级学生的共同学业导师,不受学科限制。科任教师在与学生班主任协商同意后,还可跨年级继续担任往届学生的学业导师,或应邀担任某学生的学业导师。学业导师既教书又育人,要关心、理解、尊重、爱护学生,善于针对学生的成长实际制定学业指导方案,引导学生有效达成学业进步目标;要遵循规律,方法科学,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兴趣,支持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表达独到见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业导师使邾城四小师生关系在密切联系中更加和谐。学业导师是各类导师中与学生联系最频繁的,导师走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有了亲近感、依赖感、安全感,是对留守学生亲情缺失的具体弥补,师生在相互理解中建立了深刻的友谊。使学生自信在兴趣引导中更加坚定,导师普遍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好奇心,留守学生的好奇心开始有人尊重和呵护,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这对改变留守学生的身心面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探究的成就感中不断增强自信,能够走出较多不良心里的阴影。使学生成长在学业活动中更加丰沛,学生原本感觉枯燥的学习生活富有生气,生活习惯、性格特点、道德认知等,生动地展现在教师面前,教师能有意识地把良好品德与生活习惯的培养渗透于日常学习引导中,学生在导师支持和帮助下健康成长。

(3)生活导师。由学校食堂工作人员担任。学校工人除厨师外,寝室管理员均选择有爱心的已婚已育妇女,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培训试用合格者聘为生活导师,返乡照料子女读书的母亲优先聘用。他们要努力加强自身文明素养,做学生健康、文明生活的表率;要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按规定处理;要关注学生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应有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要关心爱护学生,注意学生消极和不良心理现象,及时用关爱温暖学生亲情缺失的痛苦,培养学生对父母、亲人尊重和敬爱的良好情感。

邾城四小生活导师亲人般的呵护直接培育了学生内心丰富而积极的情感世界。学生由原来不声不响的去食堂就餐、回寝室睡觉逐渐转变为要与生活老师一个眼神、一句话的打招呼,除了生活难题主动找生活导师外,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其他事情也愿意与生活导师分享,在生活导师引导下,同学间建立了更加友爱的同伴关系,学生对在外打拼的父母更多敬爱、思念等积极情感。在生活导师的积极鼓励下,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文明习惯,每名学生都有自己亲密交往的伙伴,乐于参加同学组织的游戏和其他有益活动,乐于与同学交换家乡、父母等生活信息,乐于表达对未来生活的期盼和长大后的职业理想,高年级同学间互帮互助,乐于与同学分享家中带来的食物。

6.精微细致的管理支持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邾城四小坚持把精细作为学校管理和教育应有态度和基本要求,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将管理责任明细化、具体化、机制化,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做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每一名教职工和学生都成为管理的一部分,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管理坐标,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1)时间上的精细化:全天候。一天24小时每一时段的管理学校都须做到无缝对接。学生早晨7:10起床铃响后,生活教师、值班教师就到寝室陪护学生起床,学生15分钟完成洗漱和内务整理,教师可与等待洗漱的学生轻松交流;早晨7:30开始,寄宿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晨炼,自由活动;7:40,师生一起吃早餐,8:00整准时做早操,教师全员到岗;8:10开始晨读。课堂上,学生能安心学习;大课间,教师们能根据每周的计划组织学生生龙活虎地开展各种游戏和锻炼。12点中餐后,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打扫卫生或自由活动,一切井然有序。一点前,学生开始午休,校园静悄悄。下午三节课后,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5:10晚餐,晚餐后学生自由活动一刻钟,然后在教室集中活动;晚上集中活动时间有老师陪护或者组织,然后送学生回寝室洗漱。洗漱后可自由阅读。八点半熄灯铃响后1分钟,学生应该上床就寝,宿舍必须关灯。

(2)空间上的精细化:全方位。寝室里开展“我为新家布置”活动,让学生开动小脑筋,拿点新创意,施展小巧手,为自己的寝室布置装饰。教师指导学生在厕所卷纸、寝室书架、用具摆放等细节卫生、整齐、美观。食堂每一处都一尘不染,每天餐前餐后打扫,上至从天花板下至排水沟,角角落落都清理干净。教室内布置得温馨、舒适,成为孩子们快乐的学园。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班级爱心箱”:花露水、指甲剪、创可贴、文具用品等,为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方便进行了贴心打造。教室后墙钉有挂钩,便于学生悬挂毛巾、拖把,使教室后面不至于杂乱,让学生永远置身于清洁温馨的环境。总务处对校园保洁工加强了教育和监管,保证校园每时每地的干净、整洁,给师生提供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制度上的精细化:无遗漏。寝室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寝室长民主选举产生,寝室长的工作职责包括进行卫生、纪律、好人好事记载,组织优秀家庭成员的评比工作。建立“学生之家”评比制度,少先队干部每天对寝室卫生进行一次检查,得分结果登记后上交德育处。坚持特殊情况专人陪护制,为身体不适的学生特殊配餐,陪深夜想家的孩子说话,进行心理疏导。对宿舍的夜间值班教师进行排班管理,实行夜间巡逻制,明确安全责任,确保校园安全。食堂管理要求每周制定一次营养餐菜单,每天不重样,严格卫生及操作程序管理,像父母一样对待每名就餐的学生。教学管理条块制度健全,督导到位。

(4)角色上的精细化:不缺位。教师是学生的生活关爱者,规定生活教师定期给孩子换洗袜子和内裤,冬天每周至少洗一次澡,换一次外衣,两周洗一次被子,每晚24时和次日凌晨3时查一次床,帮学生盖踢掉的被子。做学生的活动引领者,每晚安排学生定时收看电视节目,举办两周一次的住校生“电影节”,,班级之间的体育娱乐比赛,让学生更爱自己身边的人,更爱自己的班级,更爱四小大家园,形成和谐的内外氛围。寝室经常开展做合格家庭成员的活动,家庭成员从一件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大同学帮小同学洗澡、叠被、理床单,小同学为大同学挤牙膏,拿毛巾,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当好学生学习辅导者,教学时教师以耐心、精心、细心为原则,既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又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广阔的飞跃空间。

(5)方式上的精细化:低姿态。加强沟通的主动性,学校每月向教师赠送100元话费,要求在家长及学生生日、传统节庆日、学生重大转变或身体不适时,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倡导行动的主动性,遇到学生很不舒服,老师甚至将孩子带回自己家中,便于晚上细心照顾孩子。做操之前老师为学生剪指甲、梳头,吃饭前提醒学生洗手。天冷了,老师带来自己孩子的干净衣服给学生穿上。周五下午,有的家长忘了接孩子,老师迅速联系一直等到家长到校,亲手将孩子交到家长手中,老师才放心离去。增强关爱的主动性,特别是1~3年级的学生年纪尚小,恋父恋母情结难已割舍,思家心切容易影响孩子在校情绪,号召全体教职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以亲情填补孩子爱的缺乏,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成长。

(6)资源上的精细化:多样性。学校运动资源包括给每班配备了跳棋、象棋、军棋、跳绳、皮筋、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械,活动资源上组建了篮球、足球、舞蹈、书法、绘画、象棋、英语等兴趣小组,阅读资源有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爱的书库”、“流动图书室”等,网络资源上为每个班装备了数字电视、电子白板,学校配优可供学生网络视频聊天的亲情室,科学探究资源上由学生科学实验室、模型制作训练中心、植物园等。丰富的资源配置,成为陪护学生快乐童年的重要保障。

四、办学成效:美好人生从这里起步

在国家领导人刘延东批示肯定邾城四小的留守子女教育经验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又以“创新先行,特色引路,管理支撑”为题,单篇刊发工作信息,详细介绍邾城四小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路的做法。来自校园真切无私的关爱,无微不至的呵护,滋润心田的营养,让一批批留守儿童在这里感受到了与别的孩子一样的成长蓝天,拥有一样幸福快乐的成长。

在这里,他们不再孤单,内心充满幸福的亲情。饶春红老师有这么一个被罗西小朋友喊作“妈妈”的故事。小罗西三年级到饶老师班上就读,父母离异,各分东西在外打工。她进校时不喜欢说话,不敢与人交往,脸憋红了也不说,上厕所等没人了才进去。饶老师有意识让她当小组长,她流着泪不接受。一次,小罗西专心看着花丛里飞舞的蝴蝶,饶春红情不自禁过去拥着孩子的肩头,一起沉浸在花香蝶舞的世界,忘情时,两人四目相对,会心一笑。“好美!”这是饶老师听到罗西课外说的第一句话。“真好!”饶老师抒发出与孩子成为朋友的感受。饶老师更多地关注和鼓励着小罗西,去食堂路上,也牵着罗西的小手。“妈妈!”小罗西在路上,在众多同学面前,突然停下来,这样称呼着自己的老师。

在这里,他们不再胆怯,勇敢迈出跨越的脚步。徐卫东老师在体育课上这么鼓励学生勇敢完成障碍跑。五年级一节体育课的内容是障碍跑,障碍项目有跳、钻、爬,跳过连续折起的小垫子,钻过想象中吐着火焰的铁圈,爬过如同沼泽地的长垫子。男生胆怯,女生更是害怕,特别是刚转校进来的留守女生刘欢。徐卫东老师激励着说:“你们相信自己吗?相信老师吗?如果有这份信任,请不要辜负老师,更不要辜负自己,能做到吗?”老师的鼓励调动了学生的勇气,刘欢也勇敢地冲向障碍,虽然跨越时磕磕碰碰,虽然钻铁圈时失衡晃动,铁圈绊倒,但第一次就勇敢完成全程,在分组比赛中还主动请战。

在这里,他们不再灰暗,习惯造就阳光的形象。张雪梅老师讲述了小韩永刚半学期不到令人吃惊的成长。这孩子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守家中由外公外婆照看,脾气烦躁,爱吃零食,不爱学习,也不讲究个人卫生,三年级了,早起不刷牙、不洗脸,晚上睡前经常连脚也不洗。张雪梅努力更全面走进韩永刚的生活,创造机会把他带到自己家中,与自己孩子一起生活,自然而然培养起讲卫生、爱整洁的习惯,也有意识地改掉吃零食的习惯,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习中主动向同桌请教。假日回到外公外婆身边,两位老人看到孩子的变化,禁不住喜悦,一定要到学校感谢,并且送来一车扎好的扫帚,说:“我知道给别的老师们不答应,扫帚学生们用得上,自家种的扎的,请一定收下!”

在这里,他们不再迷茫,快乐放飞梦想的翅膀。陈芬老师高兴地看到余倩六年级时骄傲地夺得武汉市艺术小人才陶艺一等奖。余倩也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孤单的生活养成了沉闷、自卑的性格。在陈芬老师表扬她绘画有天分的鼓励下,她不仅参加了学校的美术活动社团,而且功课学习也有了兴趣和信心。学校分到三个艺术小人才陶艺比赛的名额,从未接触过陶艺制作的余倩在老师鼓励下勇敢参加备赛,搓、揉、切、压、粘等手法学得一丝不苟,房子、树、小孩、牛、兔子、乌龟等物件开始有模有样,区赛二等奖更是给了她信心,市赛创作一等奖,更让她感觉到未来的天空能够让她自由地展翅翱翔。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关爱一份成长。近年来,邾城四小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9.4%,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100%、优良率87.2%,学科成绩合格率99.9%、优秀率82%,学生在身心健康、品德修养、文明礼仪、人际交往、动手能力等方面也表现出色,在走进数学王国竞赛、艺术小人才、少儿书画、科学探索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2000余人次,海模兴趣小组连续两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小学生海模比赛并载誉而归。他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天天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完全有理想相信,他们美好的人生有良好习惯奠基,他们幸福的人生正从邾城四小起航!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办学生活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