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南根
(新昌知新中学, 浙江 绍兴 312580)
地理选考情况个案调查与教学启示
彭南根
(新昌知新中学, 浙江 绍兴 312580)
随着浙江省新课改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时有效掌握7门科目中地理的选考情况,对于当前的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首届参加浙江省新高考学生的个案调查,发现学生选考地理起决定性作用的人主要是学生自己,选考因素主要是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好信心;不同成绩学生选考地理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据此,应给予当前高中生及时有效的选课指导以及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指导;地理教师要构建更加丰富、可供学生选择的“私人订制”课程,探索“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模式,重新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新高考;选考;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分层分类走班
浙江省新昌知新中学是绍兴市新昌县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生源基础相对较薄弱,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同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落后,特别是在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情况下,教学设施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选取2014级选考地理的学生作为样本,因为2014级学生是新高考方案的首届学生,在选考地理后,对于怎样合理规划地理学业很多学生还是处在茫然状态,教师在新高考背景下如何有效组织教学及处理教学内容都是处在一个不断探索的阶段。所以选取2014级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对学生学业的合理规划和教师教学的有效组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7选3”中地理的选考情况分析
知新中学2014级学生共524人,这届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末进行了第一次初步选课调查(7选3),后来发现学生改动较大,于是在高一第二学期末进行了第二次选课调查,具体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各科选考人数统计图
从图1可以看出,选考地理的学生占将近一半,而高校专业选报机率最高的物理选择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是普遍感觉物理较难,且部分学生基础也十分薄弱,所以原先文理分科当中理科中间的一部分学生没有选物理,而是选择了地理,并且地理本身带有理科的性质,他们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2.地理与其它学科组合情况分析
对学生三科选择的组合情况分析,总共出现25种组合方式,其中涉及地理学科的共有14种组合。在组合中出现比率最高的是政史地,其次是化生地,具体与地理有关的组合见表1。
表1 地理与其它学科组合情况表
从地理与其它学科组合情况来看,传统的政史地组合还是占了最大的比重,主要是学生基础较薄弱,特别是理科成绩,所以原来选文科的学生还是选报地理的较多。其次出现比例较高的是化生地组合,这与一些重点中学有很大区别(物化生出现的较多),主要是原先选理科的一些学生因感觉自己物理可能与重点中学学生比较没有多大优势,而是选择地理来代替原来的物理。此外,地理与技术学科的组合也较多,主要是一部分目标定位在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学生选择较多。
3.学生选考地理上的群体差异
(1)男女生选考地理的差异比较
知新中学2014级学生共有524人,其中男生240人,占45.8%;女生284人,占54.2%。通过对男女生选考地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在选考地理的255人当中男生共有114人,占学校男生比例为47.5%;女生共有141人选了地理,占学校女生比例为49.5%,由此发现男女生在选择地理上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能与地理兼有文理科的性质有关。
(2)不同成绩水平学生选考地理的差异比较
在新高考背景下,知新中学采取的是行政班加教学班的形式组织教学,平时的语数英教学和自修是在行政班进行的,物、化、生、政、史、地、技7门学科采取的是走班教学。在行政班进行分班时采取了分层教学的形式,其中6班、7班学生基础较好(为A层),8、9、10班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为C层),其余班级学生成绩中等(为B层)。具体各个层级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见表2。
通过对这些班级选考地理情况进行统计我们发现,成绩较好的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以往成绩较好的学生选择理科的居多,选择文科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所以新高考背景下选考地理的学生生源质量上是有所提高,但我们也看到在C层级学生当中选考地理的也仍然较多,对这部分学生教学起点也不能定得太高。
4.学生选考地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对选考地理的255个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5份,收回249份,其中无效问卷2份,最后对247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1)学生选考地理的主要理由
问卷针对“7门课中你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最主要理由”设计了7个选项,具体统计结果见图2。
图2 学生选考地理首要因素统计图
地理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和学好地理的信心是学生选择地理学科的主要原因,而学生在选考地理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大学专业的招生要求和未来职业的规划。[1]另外,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选考理由上是有差异的,其中A层级学生的理由主要是“地理成绩相对较好”,比例占41.6%,其次是“学习兴趣浓”,比例占31.2%;C层级学生选考地理的理由主要是“相对其它学科有学好的信心”,比例占28.4%,其次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好”,比例占25.2%。通过访谈了解,这部分学生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较差,相比较地理更能“听得懂”。
(2)对学生选考地理起决定性作用的人
在调查“对你选考地理起重要作用的人”这个问题时,选择“自己”的占72%,选择“老师”的占14%,“家庭成员”占7.2%,“同学”占6.8%。在学生选考地理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是自己,其次是老师。
5.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情况分析
(1)学业规划情况分析
在对“在高中三年,你选考地理后打算第一次参加选考的时间是”这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选择“高二第一学期10月份”的占0.8%;选择“高二第二学期4月份”的占61.5%,选择“高三第一学期10月份”的占34.4%,选择“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的有8个人,占3.3%,这8个人在调查问卷中选择在高三第二学期参加第一次选考,意味他只参加一次考试,另外一次考试机会等于放弃,这也说明个别同学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自己的学业规划。
在“高中三年,结合自身情况你做过学业规划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32.3%的学生回答“有自己的学业规划”,32.7%的学生回答“听从学校的安排”,还有35%的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从统计数据看,67.7%的学生是没有自己的学业规划的。
(2)职业规划情况分析
在学生职业规划情况的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你选考地理,与你想读的大学专业有关联吗?”和“你觉得将地理学好后,对你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有帮助吗?”两个问题,具体统计结果见图3。
图3 学生选考地理与大学专业关联度和未来从事职业关联度的统计图
从图3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地理作为自己的高考科目时,只有19.9%的学生考虑到大学专业的选报,25.9%的学生考虑到将来职业的关联性,说明大部分学生选报地理并没有太多地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
1.构建适合学生多样化选择的“私人订制”课程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对象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很难再用统一的、整齐划一的课程计划来组织教学,需要地理教师研究本校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生学业规划情况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一是调查中参加浙江省地理选考的学生为255人,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简称学考)的学生为269人,根据浙江省2014版《地理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学考考生只要求掌握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而选考考生除了要学习基本要求的内容,同时还要学习发展要求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要根据这两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教学;二是选考地理的学生参加选考时间的不一致,也要求地理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不同教学进度的“私人订制”课程;三是根据浙江省深化新课改方案,高中学生除了要完成必修课程的学习,拿到相应的学分,同时还要自主选择选修课程,拿到相应选修课程的学分,因此地理教师还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源状况开发和提供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以供学生选择。
2.开展分层分类走班形式的教学是必然选择
在新高考背景下,地理教学对象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学考考生,又有选考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要分类开展教学,即分为学考班、选考班。同时在选考地理的学生中,成绩水平相差较大,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各占一定的比例,而不同成绩水平学生的地理基础是不一样的,教学起点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在走班的基础上还要分层教学,即分选考A班、选考B班和选考C班等形式,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层级,也即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
3.地理教学中渗透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指导
在对“在高中三年,你选考地理后打算第一次参加选考的时间是”这个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时,我们发现有8位同学选择在“高三第二学期4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这意味着他两次考试机会只使用一次,后来通过访谈了解,这并不是他们本来的打算,是自己没考虑清楚出现的错误,那么就反映他们根本就没考虑过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业,仍是被动等待别人的安排。另外在“高中三年,结合自身情况你做过学业规划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 67.7%的同学是没有自己的学业规划的。所以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及其它学科选考学考情况,科学指导地理学科的学业规划。
在“7门学科中你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之一的最主要理由”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在选考地理时主要考虑的是自己当下的学科成绩、学习兴趣及学好信心,而对于未来的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缺乏考虑。对于学科成绩好坏的鉴定,是根据自己在高一的几次考试中的分数来判断,本身这个成绩就处在不断变化中,而且有少部分学生是根据分数的数值来确定成绩好坏,如地理的分数值比物理、化学高,而不是考虑自己学科成绩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优势。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特质及自己的职业兴趣倾向,来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以早日实现与高三专业填报和将来职业选择的对接,减少志愿填报和将来择业的盲目性。
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选考科目?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职业?如何有效实现学业与职业的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唤醒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在地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职业能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2]
4.地理教学内容重组和有机融合
在学生参加选考时间的调查中,有61.5%的学生选择在“高二第二学期的4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这相对于以往的传统高考时间整整提前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给我们现行的地理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根据2014版学科指导意见和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的要求,我们在高二的第二个学期4月份之前要完成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以及区域地理的教学,在时间短、内容多的情况下教师要有效完成相关教学内容难度是很大的。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不能再按传统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来开展地理教学,而是要根据学生选考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有机整合,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如可以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整合到必修Ⅰ第4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来教学,将选修Ⅵ《环境保护》与必修Ⅱ第4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相整合,这样就等于把两本选修教材的内容整合到必修内容的教学中,既节约教学时间,又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5.区域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高二的区域地理教学中,我们以往是把《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内容逐个章节去复习,如果仍然按照这样去复习,一是时间明显不够,同时学生学起来也感觉枯燥乏味,这就要求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要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采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每个区域按照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人口等“八股文”式的方法去教学,而是结合近几年高考综合试题当中常考的一些区域,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分析。所谓“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是指运用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探讨某一区域中突出的地理现象(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分布与形成的一种探究式学习活动。区域“主题”定位于区域突出的地理特征和现象,通过“主题探究”力求能将区域地理琐碎分散的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通过区域“点”(主题)的探究达成对区域“面”的把握,总体上达成对区域环境特点的把握。[3]如西亚与中亚的“干旱”,东南亚的“季风气候与富饶的物产”,北美的“现代农业与三大工业区”,澳大利亚的“半环状自然带、独特的农业与矿业”等。[4]
[1] 刘宝剑.关于高中选择高考科目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研究,2015(12):142-148.
[2] 彭南根.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J].地理教学,2015(19):35-37.
[3] 曾卉妍.区域地理“主题探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地理教学,2014(21):25-26.
[4] 汤国荣.基于主题探究的区域地理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4(8):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