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
校园禁毒有必要采取“新思路”
曹灿辉
孙琴第一次接触毒品是为了减肥。那一年,她才14岁。“要想身材好,就用‘壶壶漂’。”孙琴说的“壶壶漂”是指用一种特定的容器吸食冰毒。吸食冰毒后,孙琴的皮肤变得惨白,没有血色。在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孙琴为自己的无知后悔不已。(中国青年报)
人一旦染上毒瘾就很难戒除,容易变得消极,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只有鸦片、大麻、海洛因等才算是毒品,冰毒、摇头丸、K粉这些被称为“俱乐部毒品”的合成毒品“新品种”,却被披上了“无害”的外衣。其实,与传统毒品相比,合成毒品“新品种”有更强的迷惑性、欺骗性、成瘾性、危害性,一旦吸食会导致中枢神经受损,毒瘾更大。即使强制戒除,仍有大部分人会存在稽延性戒断症状,复吸率非常高。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今年2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毒品滥用问题发生新变化,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下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比例上升,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合成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
毒品正在吞噬着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校园禁毒迫在眉睫,面对新动向,很有必要采取“新思路”。
一方面校园禁毒要紧盯合成毒品“新品种”。一是必须让青少年学会辨认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只有先辨别清楚,才能做到远离。二是必须让青少年清楚合成毒品“新品种”的危害,特别要消除很多青少年认为其不是毒品或者“无害”的错误想法。
另一方面,校园禁毒要增强“互动性”。青少年易于接受新鲜、直观、互动的传播方式,校园禁毒要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他们喜爱的教育方式,比如,上好禁毒课,搞好禁毒签名活动,邀请缉毒警察到学校做禁毒报告,让吸毒人员现身说法等。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微动漫、微小说等载体,让青少年积极互动,激发学习热情与远离毒品的决心。
当然,做好校园禁毒工作还需要相关部门花大气力打击毒品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