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电池目录发布动力电池企业的喜与忧

2016-08-05 01:44撰文李娜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年7期
关键词:动力电池三星电池

撰文/N.E.S 李娜

第四批电池目录发布动力电池企业的喜与忧

撰文/N.E.S 李娜

6月20日,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第四批)公示名单(简称:电池目录),包括单体和系统电池在内的32家企业榜上有名。截至当前,共有57家电池企业进入电池目录。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获得“通行证”,但此前备受行业关注的三星SDI 和LG化学却未能入围。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在《新能源汽车新闻》看来,电池目录事件反倒给国产电池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星、LG未进目录有何“猫腻”?

对于三星SDI和LG化学未进入电池目录一事,虽让人感到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此前,江淮、奇瑞等企业内部人士曾向《新能源汽车新闻》报料,三星SDI和LG化学已经积极申请,且有很大希望入围第四批电池目录,但结果却出乎意料。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分析,这两家企业未进入电池目录,似乎更加印证了此前外界所猜测的“有意而为之”。

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消息称,LG化学和三星SDI以亏损倾销手段抢占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经营日趋艰难。据《新能源汽车新闻》统计,LG已经与上汽、一汽、长安等16家车企达成供货协议,而三星也与7家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导致留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照此下去,国内电池企业将面临“倒闭”的风险。为了防止这样的结果出现,国家必须“干预”市场借以保障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稳步发展。

从工信部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来看,外资电池企业想要进入电池目录,除单体电池检测符合国家标准之外,还要需要满足建立产品设计研发机构、配备相应的研发设备等要求。这似乎是在“警告”外资电池企业:一,不能将中国视为生产代工厂;二,想要进入目录,必须留下核心技术。可实际上,外资企业不可能轻易将电池核心技术拱手相让。所以说,三星SDI和LG化学暂时不可能出现在目录之中。

电池企业“预谋”挤进目录

此前在工信部发布的前三批25家合格汽车动力电池企业名单中,全部为“中国血统”,而本次电池目录中却赫然出现了与三星SDI和LG化学同样“外资”身份的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简称:微宏动力)。那么,为何微宏动力可以成功进入目录?

微宏动力市场总监宋寒曾向《新能源汽车新闻》坦言,微宏动力并非纯外资企业。据调查得知,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投资方已经发生了变更,从原有的微宏公司100%的外企独资变成微宏公司占比48.9933%和湖州宏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占比51.0067%的中外合资企业。不仅如此,在第四批目录中,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也同样拥有美国A123和上海汽车集团的合资背景。由于一些外资电池企业在申请目录时遭遇诸多条件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进入目录。

而电池企业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目录,根本原因在于政策的规定。有消息称,“未采用电池目录内企业电池的新能源车型将无法获得补贴”,所以,一旦被目录拒之门外,最终将无法对外销售。

新晋企业有多少竞争力?

此前在“《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中明确规定,电池企业需要在6月底前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而在五月中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简称:中汽中心)便发布通知称,工信部要进行第四批电池目录审查工作,申报企业需在5月31日前提交材料。仅过了半个多月,第四批电池目录随之发布,速度之快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

《新能源汽车新闻》从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了解到,2015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约16 GWh,预计2016年年末将达到32 GWh。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多达130家,而符合电池目录企业仅占19.2%。据统计,前三批电池目录内的25家企业去年的产能总计已超过21.7GWh,今年随着众多电池企业纷纷进行扩产,能留给第四批及未进入目录的动力电池企业的产能缺口将远远小于10GWh。另外,由于能力较强的动力电池企业数量急剧上涨,因此那些综合实力稍逊色的企业未来很可能面临被其他电池企业吞并、收购的命运,甚至演变成二级供货商。

据悉,LG化学已经与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陆)签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双方拟在中国合资设立深圳科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储能领域展开合作。科陆副总裁桂国才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表示,未来有计划与LG化学展开动力电池领域的合作。

而三星SDI在中国已经成立三家合资企业,分别在西安、天津以及长春。今年三星SDI计划向电动汽车电池业务投资1万亿韩元(约8.65亿美元),但具体投资业务暂不清楚。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外资企业想要尽快进入电池目录,与国内电池企业合资未免不失为一条捷径。

国产电池企业乘胜追击

不可否认,当前国产动力电池与国外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电池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生产能力上。不过,产能问题随着企业规模化生产,将及时得到改善。另外,关于电池产品的稳定性,当前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主流电池企业在技术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熟度和市场领先性,完全具备给整车制造商配套电池的能力,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将会成为外资电池企业最强劲的对手。

既然国家有意推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市场份额,那么企业必然不会放过这次大好机会。加之去年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大批电池企业纷纷加大产能并扩建。据悉,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进行电池扩建;比亚迪非公开增发150亿元,计划再新增6Gwh电池产能;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投资125亿启动动力电池项目等。不仅如此,豪华品牌也开始采用国产动力电池,此前宁德时代已经与宝马展开合作,为其提供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目录或迎转机

第四批电池目录刚刚出炉,便有业内人士预测第五批电池目录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并且三星SDI 和LG化学入选该目录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另外,此次电池目录中合资电池企业符合申请条件已经准许通过,这似乎是在暗示外资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申请。

新能源车市受“目录”影响初显

从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高增长态势,今年5月产销量分别为3.7万辆和3.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8%和10%。即使经历“骗补”以及电池目录等事件,取得这一成绩着实给行业带来不小的惊喜。不过,仔细观察我们也不难发现,自4月起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逐月递减。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产销环比分别增长23.88%和38.5%,到了5月份产销环比增长则为18%和10%。如果照此速度发展,未来不排除负增长的可能性。此外,在电池目录事件后,无论是江淮新能源车型还是奇瑞、荣威等品牌,销量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业界人士曾预测,电池目录时间或将影响6-7月份的市场销量。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向《新能源汽车新闻》记者表示,受制于电池目录事件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上会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不过电池目录事件对销量的影响并不会持续太久,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实现恢复性增长。“车企会针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要求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这段时间并不需要太久。”叶盛基说。此外,他表示,国家严格审查汽车动力蓄电池,一方面是保证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是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次“肃清”行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速度过快,适当放缓脚步,更有利于市场前进。”

猜你喜欢
动力电池三星电池
探究动力电池自动拆解设备的设计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有用的电池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
V—NAND闪存NVMe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