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碎片化节目的探析

2016-08-04 19:56曹丹
记者摇篮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碎片化广播节目

曹丹

【摘 要】近年来,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受众区隔越来越细分化。这对传统媒体产生一定的冲击,而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之一,面对受众习惯的改变,也迎来了“碎片化时代”。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广播的碎片化节目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碎片化 广播节目 互动 大众传播

一、从宏观看碎片化对广播节目的影响

“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原意是指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如今,“碎片化”已应用于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如果让一个人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可以简单地描述成:白天听广播、看报纸,晚上读书、看电视。但是今天人们的生活被更多碎片化的内容切分,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节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1.节目编排

眼下已有越来越多的电台使用碎片化的节目形式,如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路况播报等。从纯粹的类型广播到内容越来越丰富的精品节目组合,表现出电台由单一类型广播向综合广播多元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趋向。

2.接收方式

新媒体来临,“碎片化”开始流行,受众更加在意个性化需求和感受,以往被忽视甚至被损害的个性价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伸展。因此要达到有效的传播,媒体必须开始重视每一个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个性与需求。眼下广播受众的收听方式呈现出碎片化趋向。在经历了传统的固定收听和汽车时代的移动收听这两次比较大的传播方式变革后,广播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重大变革——用手机收听广播节目。受众可以借助网络用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收听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广播节目。这些在“碎片化”内容基础上的创新延展,对未来广播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具前瞻性的启示。

二、从微观看碎片化对类型广播节目的影响

碎片化是一种日趋兴盛的广播节目制播方式,节目单元的碎片化和节目编排的碎片化,都是广播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受众需求为核心所展现出的发展与变化。其基本特征就是顺应听众需求,将内容精心制作成为更方便收听与传播的短小单元,在频率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解构节目表盘充实节目内容。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迷你化

无论是资讯类的插件节目,还是专题类的插件节目,或是文艺类的广播微剧,都以短小精悍、制作精良为基本特征。几分钟为一个单元,可以多次嵌入、滚动播出。如FM98.6的《音乐加油站》节目是一档4分钟的碎片化节目,节目以仿直播的状态录制上单播出,节目虽然短小却很精悍,歌曲经过精心挑选,播出的歌曲部分也是经过截取的精华副歌部分,信息量大,给人带来充分的愉悦与满足感。充分体现碎片化节目的本质,提升栏目内容的品质化。

2.多元化与系列化

对类型广播而言,碎片化节目的嵌入与融合,给听众带来的最明显的直观变化就是多元化和系列化。在不影响类型特色的前提下,广播电台增添了可以连续收听的、有实在内容的“干货”。如果说类型广播的常态节目是主食,那么这些碎片化的小插件节目就是点心。如FM98.6的《书含和她的朋友们》,这是一个录播的碎片化访谈节目,受访的对象多为商界精英、政界名流、行业翘楚等颇具影响力的人群,采访2小时最后露出3分钟精华部分样态,可听性极高。这类的碎片化节目既可以在全天其他时段重复播出,也可以在同一频率的同一时段连续播出,将日常节目精品化,使得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贴合移动收听的市场需求。

3.个性化

如今,受众有了更多个性化需求,因此要达到有效的传播,媒体必须开始重视每一个细分的个性化族群的特征,以及每一单一受众的个性和需求。为了应对这种需求,碎片化节目基本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大都是主创人员的个性释放,具有明显小众倾向的专题内容。在张扬个性时代,这种碎片化的小插件节目或许也是未来广播节目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4.互动性

把听众在微博、微信等参与互动时的内容截取出精华加以模板化,是近年各台主持人都在不懈努力做的事情。从手段来说,它使听众参与节目变得可控可听、精巧有致,较之电话点歌、短信互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自媒体导向的今天,这些形式上的互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年轻听众对于内容互动的需求。如杭州“西湖之声”有一档点式的碎片化节目——《红灯唱》。早晚高峰期间,等红灯已经成为驾驶人的常规动作,西湖之声的创意就是在每个播出点位选取一首大众耳熟能详且能引起共鸣的歌曲编辑制作,由当班主持人点击并召唤正堵在路上等红灯的听众跟随节奏大声唱起来,从而一扫堵车的阴霾。这种类似的互动每次只有2分钟,但这2分钟的意义十分重大。这类节目不仅起到调节大家心情作用,更增强了听众与频率之间的黏性,从而提高收听率。

三、碎片化广播节目的应用价值

1.碎片化广播节目是广播媒体同仁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而进行的尝试与探索

它的应用价值首先在于能够有效解构常态类型节目,把节目形态升级成为“碎片化+精品化”的节目模式,这也是广播频率定位更加细分的必然结果。

2.碎片化广播节目更彰显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私家车广播受众对节目品质与时长的个性化需求

十年前,路上最多的是公交车和出租车,广播移动收听的主力是出租车司机及其乘客,几乎是全天收听陪伴;而如今私家车的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私家车主的出行特点为频次多、时间短、时段相对集中,碎片化的广播插件节目应运而生。如FM98.6的“交警直播室”,主持人在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智能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将最准确、最新鲜的路况信息整合播报。同时听众通过微信平台提问的具体问题,主持人也可通过直观的观察大屏幕查出结果实时反馈。这类相对独立的小插件节目不仅在时长上和实用性方面最大程度迎合私家车主的需求,在内容的精致程度上,也更能满足大多数私家车主的口味。

总之,由于接收方式的碎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节目内容的精品化的不断推进,广播频率的制播方式正在悄悄改变。在这个全媒体时代,我们只有顺应发展,用碎片化的方式,重新整合广播节目资源,使之形碎而神不碎,才能最终聚合广播媒体新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严大立,李勇谨.“碎片化”全景下的新媒体发展.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碎片化广播节目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想象力都去哪了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