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理论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6-08-04 06:34张静徐胜牛瑞花
科教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自闭症

张静 徐胜 牛瑞花

摘 要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强化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强化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积极强化在应用中可以分为关系强化、实物强化、机会强化。消极强化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帮助自闭症儿童。强化要遵循依存原则、即时原则、匹配原则。

关键词 强化理论 自闭症 应用行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16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坚持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发展了一套解释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提出了强化理论并将它推广应用到教学和行为矫正等领域,并且产生了巨大影响。正确运用强化理论能够有效矫正自闭症儿童的各种问题行为,塑造兒童良好的社会行为。

1 强化理论

1.1 强化的定义

在斯金纳的体系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提高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的事件。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他认为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因为不同的强化在起作用,因此强化运用得当就能控制好行为。①

1.2 强化的类型

按照强化物的性质来分,强化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按照行为发生与强化物出现间隔的时间来分,强化可以分为即时强化(也称连续式强化)和延缓强化(也称间隔式强化);按照人类行为受强化影响的程度,强化可以分为原级强化和社会性强化。②

2 强化理论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在早期发展时期出现对感官方面过高或过低的反应、社会沟通和交往障碍、限制性兴趣或重复行为等症状。强化理论在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和塑造方面有重要作用。

2.1 积极强化的应用

积极强化根据强化物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关系强化、实物强化和机会强化。

2.1.1 关系强化

关系强化以注意为前提,以富有趣味的表情、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为内容。③例如,没有语言能力或语言能力很弱的自闭症儿童在学习发音的时,可能有很不清晰地叫“mama”,如果他的妈妈每次都在孩子发出“mama”时有意识地表现出惊喜,用充满喜爱的眼神望着她的孩子,嘴角微笑地夸这个孩子“聪明,能叫妈妈了”等等,则孩子在与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叫“mama”的可能性会增加,甚至变成有意识的主动的行为。这个过程就叫做关系强化。

2.1.2 实物强化

实物强化物以需要为前提,以满足行为的需要和变化为内容。④例,大双,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ABA)中心02个案,男,三岁,自闭症,几乎没有语言能力,只能模糊地说一个字或者两三个字的叠词,喜欢吃薯片。在进行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训练时,只要他把印有薯片的图片递给老师,老师就会立刻一手拿起之前准备好的一点薯片,一手拿起图片,一起放在儿童的眼前,然后把儿童的眼神带到看老师并且同时说“薯片”,之后给儿童吃薯片。老师在儿童递给自己图片并看向自己后马上把薯片给儿童吃,这个过程就叫做实物强化。

2.1.3 机会强化

机会强化以需要为前提,以获得实现需要的机会为内容。⑤例,严讇祝厍焓Ψ洞笱厥舛τ眯形治觯ˋBA)中心10个案,男,六岁,轻微自闭症,语言能力较好但发音不清晰,喜欢画画。开始上课后,老师说“严讇祝灰倩耍颐且峡瘟恕薄K崴怠拔乙薄@鲜酉吕椿崴怠翱梢曰任颐翘晡甯龅愕悖ㄒ恢执仪炕ぞ撸┚涂梢曰耍阅阋煤蒙峡闻丁!闭庋突嶂鞫掌鸹屎椭剑芘浜侠鲜ι峡危煊鲜Φ奈侍猓谕瓿裳叭挝窈蠼幼呕煌瓿傻幕U飧龉叹徒凶龌崆炕?

2.2 消极强化的应用

消极强化的事例在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我们在开车或者坐车时,前排的驾驶员或者乘客如果在汽车启动后没有系安全带的行为,那么车内就会有“叮叮叮”持续的报警声;如果出现了系安全带的行为,那么环境中的这个报警声就消除了。系安全带的行为使原本存在的某种环境事件(报警声)消除或者消失,这样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系安全带的行为。这个过程就叫做消极强化。消极强化的原理给了我们很多创造沟通机会的灵感,结合辅助教学技术,可以成功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很多正确的行为及表达方式。

2.2.1 认知领域

重庆师范大学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ABA)中心个案29号,是一个5岁的自闭症男孩,非常好动,逃避课程的行为十分严重。他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在教室里乱跑,动作很快,很难听从老师的指令坐在椅子上。在之前儿童在其他机构接受训练时,教师采取的是短暂满足与正惩罚并用的措施。例如,当孩子趴在地板上不起来时,老师会数到五秒让孩子起来,如果不凑效就捏住孩子的脖子使之疼痛然后拉起来。但后果是孩子趴在地上的时间会越来越长,也会把自己受到的惩罚模仿在别人的身上,例如用手指掐老师和家长。在来到重师ABA中心后,我们主要采取了消极强化的方法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例如在学生出现老师期待的行为后就给他玩最喜欢的平板游戏,只要出现逃避行为就会撤离平板。通过这样简单的操控,学生基本上能完成每节课的任务,认知水平有很大提高。

2.2.2 沟通领域

如果知道某缺乏沟通能力的自闭症儿童特别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就把盛有该食物的汤勺放到孩子的嘴边,如果该儿童能够用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不想吃或者拒绝吃的意图,就把这汤勺食物撤掉;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行为,就持续放在他的嘴边。社会可接受的拒绝方式可以是肢体动作(如摆摆手,摇摇头,或者在问道“你是不想吃吗?”以后点点头),也可以是语言的行为(根据儿童的语言能力,从说“不”到“不要”“不吃”再到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我不喜欢这个,我不喜欢吃**”)。这样长期有目的地训练后,该儿童的沟通技巧会有很大提高。

2.3 强化原则

影响强化效能有很多因素,强化物使用不当会失去强化的功效。管理者在使用强化物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依从原则、即时原则、匹配原则。

2.3.1 依从原则

依从原则中所谓依从,指的是在而且仅在预期行为出现以后才给予强化物。在给予强化物之前,应当确保没有其让非预期性行为发生。如果不管预期行为发生与否,都可以随时获得强化物,那么预期行为也会减少,甚至消失。所以,违反了依从原则,强化物的效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不能再称其为强化物。

比如,妈妈希望通过满足儿童玩一会儿他喜欢的网络游戏来强化他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但这个孩子在现实中可以有多种途径獲得这种满足:偷偷上网、讨好其他亲人等。也就是说,他可以上网玩游戏并不依存于目标行为(按时完成作业)的出现。那么妈妈的这个策略在实际实施中可能会打折扣,甚至受阻或者压根不能成功。

2.3.2 即时原则

即时原则指的是在预期行为出现之后立即给予强化物,越快越好。强化物分配的即时原则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中尤为关键。在塑造儿童缺陷性的目光对视、模仿、联合注意、分享等行为时,如果不及时对辅助出来的这些预期行为加以即时的强化,则这些行为就很难习得并维持下来,甚至稍有不慎,不够及时,反而强化了非预期的行为。例如,回合试验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接收性语言训练听指令“拍拍手”,儿童在拍完手以后老师要立即给予强化(夸奖、吃东西、贴小红花等),这样儿童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刚才做出的这个拍手的行为是正确的,所以以后在听到同样的指令时,他会更快地拍手以得到老师的夸奖。如果老师延迟到他不自觉地又摸了一下头或者抠了一下鼻子才给予强化,则很有可能在未来的该指令的训练中,他每次拍完手都去摸一下头或者抠一下鼻子。

2.3.3 匹配原则

匹配原则指的是分配的强化物与行为的努力和复杂程度成正比,不多不少,物有所值。匹配原则在自闭症儿童教学中非常重要,恰到好处的回馈能够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参与感,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并且能让儿童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哪些是做得非常好的,慢慢塑造儿童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儿童完成了一件新进的课程任务时,老师就以非常高的情绪夸奖他“哇!你太厉害了!太棒了!”并且有时会有肢体接触,击掌、拥抱、摸头等等;在儿童完成了一件他已经熟悉的任务时,夸奖的语气就变得平淡一些;当儿童没有做出预期目标时,也给予中性反馈,比如“你有认真在做哦”“你有认真在看哦”等。所以,没有变化就没有强化。

3 结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当今的学校教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恰当地运用强化理论能够修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方式,塑造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大多数自闭症儿童缺乏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强化从长远来看能够培养这些特殊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主动交流沟通的愿望,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强化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挥强化理论在自闭症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机制与综合干预成效研究”(项目批准号:12YJC880128)的成果

注释

① 徐婷婷.强化理论视角下的奖惩方式的选择——基于惩罚教育误区的思考[J].新观察,2009.9:17-19.

② 谢应宽.B·F·斯金纳强化理论探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10-114.

③ 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7-18.

④ 徐朝辉.激励理论在聋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5.3:26-31.

⑤ 张文华.强化理论与学生良性行为的塑造[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5-17.

猜你喜欢
自闭症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给予自闭症儿童平等“成人”的机会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角落里的“星星的孩子”
救助自闭症患者
狗狗帮助小男孩治疗自闭症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孕妇发热会引起儿童自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