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蓉 雷钧
摘 要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高校实践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自动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出发,分析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 校外实习基地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10
0 引言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其中很多重要的专业课目比如电路、自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既有很强的工程实用性,又具有非常强的系统理论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觉十分抽象,虽然学校开设有相关实验课程,但与工厂实际应用比较起来显然还不够形象生动。而诸如PLC控制技术、数控编程技术类的应用型课程,因为有配套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利用实训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实训过程,而受到一定工程基础训练,为到工厂进行生产现场的相关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作为学校教学的补充,为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下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是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而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部分,校外实习基地以其规模相对大、稳定、工程性强,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和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专业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提供重要的渠道保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是高校应该始终坚持的一项重要任务。①②③
1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改革,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在时间上从2周变为4周,为学生更好地参与生产实践过程提供了时间保证,同时也为我们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自动化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多,而企业愿意接受的实习人数有限,安排集中生产实习较为困难,为此我们通过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提供生产实习场所。通过安排学生到工厂生产现场实习,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并且可以明显地提高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工厂实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生产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因而颇受厂方欢迎,也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源动力。尽管如此,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校外实习基地管理不够规范
在校外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管理不够规范的现象,使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虽然与实习基地企业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但是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学生管理规范、实践教学的细节内容、校企双方指导教师的职责划分等,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规范。例如,有个别学生在实习中因事不能出勤,可能只与值班师傅请假,而并未告知校方指导老师,学生管理过程存在漏洞。第二,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时间为4周,为不影响部分考研学生的复习安排,以及在学生找工作之前即完成实习任务,通常将实习安排在暑期,而实习基地一般较分散,这为我们进行实习过程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我们校方指导老师虽然会在暑期抽出时间走访各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但是对监控实习过程的完整性,还是显得不够。
1.2 校外生产实习模式及内容不够丰富
从自动化学生以往的校外实习情况来看,实习内容相对单一,或是简单地参观一些自动化生产线、参与一些简单的电工操作,或者由于校外集中实习周期相对较短、学生能力还未达到而不能快速融入有一定深度的企业项目设计开发工作当中,而实习内容的不合时宜将使得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从目前实习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实习批次不同,学生反映的实习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实习批次若刚好安排在企业生产任务吃紧的时候,则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习参与机会,实习效果好;反之,若实习批次在企业生产任务减少的时候,则学生的实际实习参与率下降,或者因实习业务难度较小,学生缺乏成就感而失去实习兴趣,而不能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因学校实践学时与企业生产需求并不总能契合,故而学生实习效果存在差异是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探索更为丰富的校外生产实习模式及内容。
1.3 校外实习效果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学生校外实习的评价机制主要由企方鉴定、生产实习日志、生产实习报告、生产实习答辩四个环节组成。由于对学生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程度不强,企方鉴定成绩通常由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予以评定。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企方实习鉴定成绩都很好,难以看出差距,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实习效果,也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对校外实习不重视,为今后长期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另外,以往实习答辩通常采取小组答辩方式,即同一实习项目上的学生可以4~5人为一小组一起答辩,学生实际实习情况不容易区分。
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在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不断实践、探索和总结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也不断地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中积累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2.1 加强制度建设和实习过程管理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规范制度,并严格执行之。第一,实现规范的校外实习文档资料管理,如制定实习安全规范、实习奖惩制度、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鉴定文件等。为开展规范高效的生产实习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第二,强化校外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不定期的巡视考勤制度。在企方管理实习学生的基础上,校方指导老师加强与企业联系,譬如在不方便到实习基地现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实习考勤管理,规范学生的校外实习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外实习情况,必要时作出调整,以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并为最終的实习成绩评定提供参考依据。
2.2 创新实习模式和实习内容
根据企业专业特点、地理位置,与合适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根据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充分考虑学生的岗位兴趣,合理安排自动化专业学生下厂实习。通常,可采取师傅帮带、参与实践小项目、设备故障抢修等方式进行实习,一段时间后,通过实习交流,还可在自愿原则下交换岗位实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直接顶岗的形式進行实习。此外,为了促进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各种资源、设备,通过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协商,鼓励学生在实习基地寻找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
2.3 建立科学的实习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习评价机制,促进实习过程监控,通过不断征求校外实习基地指导老师对实践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评定机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的考勤、实习态度、实习能力、团队协作等各方面表现,要求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给出契合学生实际实习情况的实习鉴定意见,学生在实习后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报告中应能有体现实习过程的相关图片、内容,在规范实习资料的前提下,进行现场实习答辩,答辩环节采取学生独立答辩形式,以区分同一实习项目学生的实际实习情况。最后通过合理分配各评定环节比重,经综合考虑给出每个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3 结束语
近三年来,在自动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努力探索,在实习基地管理、实践模式创新及内容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实习场所。例如我院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设备厂、专用设备厂等都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关系,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专业对口、并且与我校距离较近,方便学生入厂实习。经过长期合作建设,双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下厂实习的工作得到有序开展,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专业能力得到培养,并得到企方好评,甚至有个别毕业生因其实习期间的良好表现,在毕业之后直接去实习企业工作。通过积极征求企方意见和建议、收集每个实习批次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规范校外实习相关制度、文件,改进和创新校外实习方式方法、内容,为校外实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循之路。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B 186;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0265
注释
① 王蒙军,刘剑飞,宋涛等.省属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2):204-206.
② 张屹,张侨,张虎.省属高校机械类国家色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6-28.
③ 林建.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