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2016-08-04 11:16许妍谢
北方经贸 2016年6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

许妍谢

摘要:国内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探寻这些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规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对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现选择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在构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衢州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系统2003~2013年整体呈阶梯式增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向勉强协调发展转变,但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耦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167-04

旅游业作为融合产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全国率先把浙江省建设为旅游经济强省,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作为浙江省生态屏障,衢州市凭借自身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衢州市旅游总收入从121.04亿元增加到287.42亿元,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8%以上,占衢州GDP的25%。但多年来,由于保护生态资源,衢州市工业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发展落后,衢州市属于典型的旅游资源丰富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急需研究两者之间动态关联的耦合发展规律,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因此,探寻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的发展规律,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鉴于此,现以衢州市为研究对象,对衢州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衢州市旅游产业及其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有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李兴绪等(2004)、[1]乔伟(2006)、[2]张鹏(2007)[3]等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产业对当地区域经济的影响。林源源,范小军(2009)通过定量分析发现虽然江西旅游产业在促进GDP增长、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不适宜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4]曾国军,蔡建东(2012)运用旅游增加值剥离测算法估算中国大陆31个省级单位的旅游产业增加值,测量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幅度,并分析出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5]常红影等(2014)以伊春为例,从直接经济贡献和间接经济贡献两个角度,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从显性角度分析得出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伊春的战略性支柱产业。[6]二是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影响研究。杨敏等(2009)运用Grange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强于经济增长的速度。[7]杨建春,刘晓鹰(2010)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长期持续的促进作用。[8]刘文彬(2009 年)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与居民的旅游消费和出游次数成正相关关系。适当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可以有效地刺激居民的旅游消费。[9]覃小华和甘永萍(2014)以广西为例研究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关系,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入境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10]第三,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研究。生诞超等(2009)[11]、姜嫣等(2012)[12]、刘金栋(2013)[13]、余洁(2014)[14]都通过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体系,分析了一个省域或多个省域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两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边或静态的联系,而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互动发展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而且大都局限在研究某一年或某一段时间单个或多个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水平,在时间上没有充分考虑时间序列,而在区域上没有考虑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分析的对象,对于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为匮乏。而我国存在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更急需研究两者之间动态关联的耦合发展规律,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因此,现选择了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且经济欠发达的衢州市为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3~2013年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反映在不同时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状况,进而为统筹衢州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和模型建立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现遵循科学性、关联性、可获得性等原则,根据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构建了符合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旅游产业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星级酒店八项。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总值、人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人均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全员劳动生产率、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七项。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4~2014年《衢州市统计年鉴》、《浙江省统计年鉴》和各政府部门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

(二)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的函数表述如下:

上式中T1和T2分别表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ai、bi分别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中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的取值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主成分分析法赋权是利用各指标对总体评价目标的贡献率,来反映不同指标对总目标的影响程度。具体计算过程此处省略,各指标权重结果见表1。

在进行综合评价指数测算前,为消除各指标数据间的指标值及量纲不同而造成的影响,现先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式中,xij'表示经标准化处理的指标值;xij表示第i项指标的第j项观测值。公式(3)、(4)中,maxxj和maxxi分别表示为指标ij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同理,yij的标准化数据可依次类推。

xij、yij分别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无量纲化值。

(三)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计算方法

耦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不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衡量系统或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的称为耦合度,耦合度适用于度量不同系统的关联程度。[15]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之间也存在作用和联系,因此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系数模型,推理得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耦合度模型:

式(1)中,T1、T2分别为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C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两系统的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之间。C值越趋向于1,表示系统之间关联程度越强且趋向有序发展的状态;反之则表示系统之间关联程度越弱且向无序方向发展。

由于协调度并不能完全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为此,现引出耦合协调模型以测算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其公式如下: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 T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表示待定系数(a、b分别赋值0.6和0.4)为能揭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的程度,参照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15]对以上两个系统进行耦合协调度D的数值大小划分为优质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失调、轻度失调、中度失调、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十个类型,然后根据两系统之间各自发展水平的不同,又可再分为:T1>T2,经济发展滞后型;T1=T2,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同步型;T1

三、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根据表1的权重和上述耦合协调的计算方法,计算出衢州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值,以及两系统间的耦合度C与耦合协调度D,结果见表3和图1、2。

(一)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为进一步论证经济发展与生体环境系统之间内在的关联性,通过SPSS对旅游产业T1和经济发展T2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在置信区间为0.05时相关系数达0.7190,说明两个系统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反映出衢州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由2003年的0.0322上升到2013年的0.8657,旅游产业八个指标中有七个指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旅游总收入由2003年的1 730 313.8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 972 600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4.94%;旅游总人数由32.44186万上升到3 290.0019万;旅游产业占GDP比重从7.14%上升到18.67%。反映衢州市旅游产业总量增长趋势明显。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虽然衢州市自2002年起提出要打响旅游品牌,加快培育旅游产业发展,并在2012年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衢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但由于长期坚持以“工业立市”的政策,而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较少,因此与旅游产业相关配套表现不佳,这极大地限制了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如星级饭店数从2003年26个上升到2009年的47个,但随后几年数量持续下降,政府部门亟需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内涵,扶持旅游产业提升。

与旅游产业相比,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基本处于上升的发展趋势,但存在短期波动。具体从经济发展系统内部系统内部看,经济发展系统中的六个正向指标有五项实现正增长。从数据波动的增长趋势来看呈现出两个阶段,2003年至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从0.3009下降到0.1638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受“非典”事件影响,衢州市经济发展出现短暂回落,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开始下滑;2005年至2013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从0.2620上升到0.9174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增长速度较快。究其原因,2004年以来适逢房地产业、各地交通基础设施事业大发展,衢州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2004年到2007年经济发展评价指数有所上升但增加幅度较小。而2008年后随着国家四万亿投资政策出台,衢州市回归至较高增长水平,表现出2008年到2013年经济发展评价指数增长趋势明显,一度从0.3373增长到0.9174,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耦合度及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由表3和图2可以看出,衢州市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除2003年外基本保持在0.5000左右。而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3年0.2031上升到2013年的0.6656,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衰退转变为初步协调发展,说明衢州市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互动密切,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具体来看2003~2013年间,耦合协调度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发展和初步协调发展。其中2003~2004年T1小于T2,为中度失调衰退类旅游滞后型;2005~2006年T1小于T2,为轻度失调衰退类旅游滞后型,这两个阶段反映出衢州市对旅游产业重视不够,扶持力度不大,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比较脆弱。2007~2009年T1大于T2,为濒临衰退类经济衰退型;2010~2011年T1大于T2,为勉强协调发展经济滞后型,这说明一方面该时期衢州市旅游产业出现爆发式增长,而经济危机后衢州市却存在招商引资难度增大、工业结构调整、保增长和能耗控制矛盾突出等问题,经济发展力度跟不上旅游产业的速度,从而发展态势向经济滞后型转变。2012~2013年T1小于T2,为初步协调发展类旅游滞后型。这时期衢州市旅游产业与浙江省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旅游产品上创新不够、特色不足、景区开发和建设不足、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行业服务水平不足等问题,因而该时期又向旅游滞后型转变。另一方面,旅游产业贡献度已逐渐增加,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协同效应出现端倪,两系统逐步进入初步协调发展的轨道。

四、结论

通过对衢州市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之间存在互动耦合关系,但在不同发展阶段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出现波动,协调好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衢州市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阶梯式增长。这说明衢州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高,交互过程从极度失调状态向勉强协调方向发展,两大系统已由无序向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仍较低,说明衢州市旅游产业的关系效应并没有得到发挥,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撑作用也仍待加强。

再者,从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系统的综合得分来看,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两大系统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2007年和2012~2013年,旅游产业强度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出现旅游滞后型,而其余年份均为经济发展滞后型,这两个系统的不均衡发展也影响了它们的耦合协调水平。因此,衢州市提高旅游产业地位,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积极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兴绪,牟怡楠.旅游产业对云南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城市问题,2004(3).

[2] 乔 伟.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J].经济地理(专辑),2006(12).

[3] 张 鹏,唐善茂,丘 萍.广西贺州市生态旅游的投入一产出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07(6).

[4] 林源源,范小军.江西省旅游产业对地区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

[5] 曾国军,蔡建东.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J].旅游学刊,2012(5).

[6] 常红影,苏金豹,张金虎伊春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6).

[7] 杨 敏,韩春鲜,罗 辉.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浅析—基于协整分析和 Granger 因果检验[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4).

[8] 杨建春,刘晓鹰.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6).

[9] 刘文彬.我国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与旅游消费关系的定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0).

[10] 覃小华,甘永萍.基于耦合模型的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11).

[11]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

[12] 姜嫣,马耀峰,高 楠,王永明.区域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2(11).

[13] 刘金栋,郑向敏,谢朝武.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3(1).

[14] 余 洁.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

[1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2).

[16] 何有世,宋振丽.苏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责任编辑:王功巧]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区域经济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