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馨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显著改善,但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足以满足农村人口对金融的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只尔滨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进行调查,经数据分析后发现东升村金融供给与需求均存在一定问题。为完善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三点关于改善东升村基本金融服务的创新型建议:一是改善东升村金融环境,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二是健全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普惠工作。三是积极探索东升村金融服务创新。
关键词:东升村;金融服务体系;供求关系;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6-0035-02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据2010 年《黑龙江金融运行报告》数据显示,当年粮食播种面积高达504亿公斤,畜牧业产值高达966亿元,但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全国金融的平均水平,金融供求不平衡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1]2015年深入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东升村实地调查,关于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问题。通过此次调查,对当地金融基础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提出建议。
一、东升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与使用的现状
(一)自然情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红旗满族乡东升村临近市郊,距离最近公路只有0.4公里,并已实施“村村通”村级公路路面硬化,但公路质量不尽人意。全村常住人口3,200人,共860户,其中五保户五户,低保户53户,100%用户使用自来水。去年该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有2560人,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2,2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53户。村内有四个卫生室,一个广播站,一个图书室和二个文化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较多,一年举办文化活动可达20次以上。
(二)经济情况
现有砖瓦住房860座,总耕地面积7,740亩,均以旱地为主,农业产值达7,000万元,农作物生产全工程机械化率达100%。蔬菜作为该村主要经济作物每亩产值约12000元,而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的每亩产值为1,200元。除了农业作为该村第一大产业外,旅游业对该村的经济发展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虽是新兴经济支柱但年产值达100万元。去年最高家庭收入可达1,000万元,最低家庭收入约一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一万元,在红旗满族乡中属于高等水平,现有企业单位18家,产值9,000万元,利润6,000万元。
(三)金融服务供求情况
经走访调查得知,东升村的基础金融服务的供求现状并不乐观。像东升村这种距离市区仅不到30分钟车程的近郊农村却没有一家商业银行网点,只在镇上有一家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合作信用社,村民去距离最近的银行网点办事需要步行30分钟以上。经调查可知东升村没有布放POS机和ATM机,也没有互助会等民间融资方式。而本村的互联网金融使用也较少,只有不多于30%人了解或使用。由于本村中、青年外出务工人数约为1,000人,占村内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留守家中的多为老人及孩子,所以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大。
东升村居民的主要金融服务需求是存取款及贷款业务。除了居民收入外,村民还领取政府发放的农业补贴,并主要以银行存折的方式领取。从东升村村民申请贷款用途来讲,主要是为了租地和经营副业,少量用于购买车辆与机械。而东升村村民对于这些小额短期贷款的申请金额通常较少,表现为贷款需求量不大。再者东升村并没有任何政策性保险,也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在东升村安排代办员。调查发现,东升村村民除了购买少量车险以外并无购买其他财产保险,尤其是农业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几乎无人问津。
二、东升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农民所需产品
1.银行、证券和保险是当前市场上主要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大多以银行业务中存、贷款业务为主,资金投资渠道单一,很少涉及证券、保险等中间业务,股票、国债、基金等投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虽然村内会举行金融知识通识培训,但大多数农民并不能理解。从东升村文化程度来看,大多数人为高中毕业,少数大专学历。所以东升村农民的日常金融服务只局限于存、取款,很少有人参与证券投资等金融活动。
2.小额短期贷款是农村金融贷款的主要表现形式。生产类型差异下,农民资金需求也不同,小额贷款不能全方位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需求,且受春耕较长的时间影响,农民的收入受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威胁。[2]同时,农户贷款需求的额度越来越大,进一步表明资金需求的目的已经不是主要为了满足购买种籽、化肥、农药等,而是为了寻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实现经营转向发展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调整和完善经济结构的需要,在金融服务需求的种类上也逐渐转变为对于结算、汇兑、金融咨询、租赁、信托、保险、信用卡、有价证券的代理买卖等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3.就当地经济环境来讲,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出现行业分化。本应是最主要的第一产业需求不足,而新兴第三产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又激增。农业作为东升村的第一大产业,其经济地位不言而喻。但由于东升村村民贫富差距较大,而土地又都在农民自己手中,缺乏统一协调,所以机械化自动化农作模式的全面开展进程缓慢。一些贫穷农户的耕地机械化水平很低,其原因是这部分农户不愿意申请贷款用于机械购买等农作相关活动上。另一方面,村内没有集资企业,也没有互助会等组织,仅有新兴的满族乡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对于金融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4.村民对于保险的意识不强,了解不深。作为高风险、弱质性产业,农业无法得到保险和担保的支持,这给东升村农业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风险。然而村民因知识贫乏、保险意识较弱,再加上相关宣传不足,就导致既无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产品,村民也不能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互助共保组织以防范风险。
(二)金融机构缺乏创新,供求问题严重失衡
农村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致使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贷给收入高的农户,而收入低且不稳定的农户基本被金融机构边缘化了。东升村之所以金融服务使用率不高,和金融机构的覆盖面狭窄是分不开的。拥有18家企业,年产值达9,000万元的富裕东升村在该红旗满族乡属于经济最发达的村子,却没有一家银行网点或是农村信用社。究其原因是由于东升村对于金融产品的需求不足,使得金融机构无法获利,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但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却是更重要的原因,经调查东升村一些村民不仅苦于无法购买保险,还对理财产品有一定需求,然而红旗满族乡金融机构并没有开展这方面业务。而乡内唯一的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形成一家独大局面,这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与发展。其他村内民间融资机构业务量较少的原因,不只是其业务缺乏创新,还由于这些小公司发展不成熟,得不到当地村民的信任。
(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较高,农民贷款尚存问题
依照我国县域金融贷款统计数据,2008年东三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高出全国县域平均水平17%。[1]商业银行县域网点的减少致使金融机构较少,这部分资金的需求多半通过非金融机构填补。小额农贷严格限制农户的农业生产性用途、5,000 元甚至更低的小额和一年以内必须还款的期限限制却与农村现有的借贷需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3]经调查可知,东升村村民对于信用的重视程度较高,通常会考虑借款者的还钱能力及还钱意愿,借给亲友的友情借贷一般无息或少息,而非友情借贷则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情况约定利率。在农户追求预期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前提下,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户的面子成本会上升,且农村友情借贷市场利率与农户的实际收入正相关。[4]随着实际收入的增加,非友情借贷利率会下降,而友情借贷利率会相应上升,因为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农户更看重面子。他们会宁愿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而不愿欠人家的人情债。最后,当农户实际收入增加到Y2 时,就会出现农村金融市场的均衡利率r0。综上所述,东升村仍存在贷款难问题,例如无亲友可借钱、或是不符合小额农贷标准、又缺乏民间融资渠道。
三、完善东升村基础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建议
(一)改善金融环境,发展合作金融、民间金融
对于东升村来讲,现需要提高村内金融电子化水平,加强信用工程建设,为村内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应大力改善东升村金融支付环境,如增加银行网点、ATM机、POS机等。摒弃以往铺设高昂物理网点的老路,改为大量投放电子化机具,构建多层次的以电子服务渠道为核心的新型农村支付结算网络。[5]还可以通过电视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满足不同类型村民的需求,以低成本实现东升村金融服务的财务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东升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就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各类信用担保中介组织,逐步建立和健全农户信用档案,为评价贷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信状况提供及时、准确的参考依据,提高基层金融机构为农户服务的积极性。村民要加强信用意识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打造和谐的金融发展环境。
其次,有关部门应通过政策规范其发展、支持其壮大,使其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发挥合作金融服务优势、支持农村建设的作用。与此同时,还应积极支持东升村建立民间性的服务组织,鼓励民间金融发展。积极支持兴办民间性的服务实体,有利于东升村解决贫穷农户无力向亲友借款又无法达到小额贷款标准的问题,也有利于构建村民间互相信任的良好金融环境。
(二)健全金融服务体系,加强金融普惠工作
首先,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村内企业、村内经济建设、村内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开拓除传统业务外的合作代理业务及电子化金融业务,增设在东升村的银行网点。而农信联社、农村商业银行也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随着东升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收入不断增加,多余的收入应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保值增值。
其次,应通过多种手段缓解村民贷款难问题。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合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微型贷款组织。通过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项目等,多渠道增加金融供给,提高农户的贷款可获得性。
再者,东升村的保险参与度与渗透度都较低。村内几乎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而且村民的保险意识和金融意识也不强。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普及和新农村养老保险、新农村医疗保险的普及。对于商业保险方面,保险公司应增派代办员、宣讲员,不仅为村民提供农业、家庭、车辆等财产保险,还应增加健康、医疗、人寿等人身保险。
(三)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创新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支农手段相对单一,有关部门应协调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尝试农业企业、农户土地承包权、林权、货物等作为抵押担保品,解决企业和农户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同时,东升村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信用模式,如湖北阳新的“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联合+财政贴息”模式、湖北仙桃的“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等,不断加大金融服务支撑力度。
另一方面,新兴旅游业是东升村第二大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上百万且呈逐年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相关金融服务却严重缺乏。所以,东升村还应积极提升旅游金融服务水平,如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游客提供相关保险,与银行合作为游客提供更为快捷的支付方式等。国家现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小型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所以,东升村应利用良好政策形势,创新金融服务,增加基础金融服务的使用,才能更好地发展村内满族乡旅游业。
参考文献:
[1] 周翔宇.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
[2] 何广文,欧阳海.把握农村金融需求特点,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03(11).
[3] 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问题探析[J].福建金融,2012(6).
[4] 张 杰,谢晓雪,张淑敏.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J].西安金融,2006(3).
[5] 余 涛,林 森.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和新变化[J].农村金融研究,2011(10).
[责任编辑:杨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