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颖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成都 610041
糖尿病教育的意义及现状
彭丽颖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四川成都610041
目前中国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约为1.14亿,但根据保守估计,糖尿病前期也就是血糖存在糖耐量异常的人群约为1.4亿,然而这类人群很有可能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逐渐发展而最终形成糖尿病。同样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如何科学饮食,合理运动,药物治疗,自我监测,积极预防并发症,都有赖于他们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对我们内分泌医生而言,糖尿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教育;综合治疗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一般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2 h不超过7.8 mmol/L。如果患者有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糖尿病相关筛查,如果同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 mmol/L或口服葡萄糖后2 h血糖≥11.1 mmol/L(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就可以确诊糖尿病。糖尿病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治疗是一项综合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就是重中之重。
糖尿病患者常常会进入饮食的误区,有部分病人食物限制过于严格,而有些病人则觉得自己在降糖治疗就什么都能吃,科学饮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确定您每日饮食总热量,每日所需总热量=理想体重×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理想体重(kg)=实际身高(cm)-105,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kcal),见表1。
表1 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所需热量
可能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觉得热量计算太过抽象复杂,我们不妨可通过食物交换份就是一种常用的衡量热量大小的单元,来更直观进行食物的搭配。通常约定每1个交换份产生90 kcal热量,每日所需交换份=总热量/90。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份不同类食物交换份所提供的热量是相同的,不同类食物不能互换,同类食物可以互换。常见食物交换份及互换举例见表2。
表2 常见食物交换份及互换举例
那我们的饮食又该如何搭配呢?最常见的分配方案是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者早、午、晚餐各占1/3。三大物质的比例分别为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30%,蛋白质15%~20%。科学的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既能营养均衡,更有助于血糖达标。
合理的运动也可以帮助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改善血脂水平,增强心血管功能。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适合运动,如您有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血糖>13.9 mmol/L)或血糖波动较大;明显低血糖症等表现请暂停运动。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将一种或者多种的运动方式(见表3)培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表3 不同运动消耗热量
[作者简介]彭丽颖(1984-),女,四川达州人,本科,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病,老年病等。
表5 常用的胰岛素
我们可以把运动时间安排在餐后,这样既有利于血糖控制稳定,在运动时也不易发生低血糖。运动时建议穿宽松衣裤,柔软棉线袜,合脚运动鞋,运动结束后仔细检查双脚。随身携带应急食品,如糖或饼干、含糖果汁,当发生低血糖时及时服下。如运动中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出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原地休息;若休息后仍不缓解,应及时就医。高强度的运动往往是无氧运动,需量力而行,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舞,散步,太极拳。
如果通过生活方式不能干预的糖尿病患者,就要加用降糖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降糖药见表4。
表4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就会产生依赖且需终身使用;其实不然,许多患者到医院就诊时血糖较高,或有急性感染或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表现,此时需予以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部分患者在血糖控制后或急性病缓解后仍能改为口服药物降糖,我们的内分泌专科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个体化的降糖方案。
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已经予以降糖治疗,血糖自然就能控制,不需要日常的血糖监测,这就大错特错了。在糖尿病的病情监测中,血糖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的7个点分别是早餐前、后,午餐前、后,晚餐前、后,睡前。当我们血糖控制稳定后,我们就可以把一天内监测的7点血糖分配到7 d里完成,当然也可逐渐减少至1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的稳定产物,它可反映近2~3月的血糖平均水平,是目前公认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检测方法。定期在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据调查,我国城市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约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6%,其中,有并发症患者的费用是没有并发症的4倍。糖尿病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致残率高。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须到医院及时就诊,纠正高糖、高渗透压、酸中毒,否则患者会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当患者血糖长期不达标,尤其是伴有血压、血脂等指标异常的情况,就很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如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需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出现头晕,胸闷胸痛需警惕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如出现泡沫尿,腰酸脚肿,需警惕糖尿病肾病;如出现腹胀、便秘需警惕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如出现肢体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需警惕糖尿病足。如有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也建议糖尿病患者每0.5~1年到医院行糖尿病相关检查及并发症筛查。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达标是关键,综合治理很重要;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教育才是核心,只有通过糖尿病教育,我们医护人员才能和患者携手使血糖达标,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麦泳仪,王丽芳,赵泳谊,等.糖尿病教育中态度与认知、技能、习惯改变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3):57.
[2]郭乃刚.香港糖尿病管理课程学习心得[J].中国全科医学,2014(9):1089-1090.
[3]古艳,欧青,熊真真,等.糖尿病教育与管理措施对患者延续性护理失访的影响分析[J].华西医学,2016(1):122-126.
R473
A
1672-4062(2016)06(b)-019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2.193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