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秀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以丑为美
——八大山人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分析
舒秀*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八大山人绘画中所塑造的禽鸟形象怪诞、花叶残败、树石夸张奇特而又萧瑟疏落,可谓是一种“丑”的形象,这种形象之外的“丑”却由于其对旧山河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愤懑而升华为一种内在的德与美,是庄子的“以丑为美”、“由丑化美”的重要思想的体现。八大山人画中的艺术形象的丑怪的表现性实则是内在真实性的反映。
关键词:八大山人;绘画;艺术思想;内在美;表现性
八大山人写意花鸟画中的禽鸟形象怪诞、冷峻、夸张、奇特,花卉等植物也是寥落几片;其山水画中的树木也是疏疏落落的几株且光秃秃的,冷寂异常,这些艺术形象,在常人看来非但“不美”,且“丑”而“怪”,可就是这样的艺术形象却能给观者的心灵极大的触动,为何?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蹙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的呈现出来。”那么,八大山人绘画中的艺术形象是如何以“丑”去转化为“美”进而形成一种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禽鸟形象之“丑”分析
如右图1中的小鸟的形象,单脚独立于一枝枯败的荷枝上,身体蜷缩成一团,羽毛稀疏毛躁,腹部隆起,头部低垂,背部的造型线条也不流畅,整个成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而我们都知道,现实中的小鸟是极其灵巧婉转的,且羽毛也是柔顺光滑。所以说,八大山人笔下所画之鸟的形象与造型非但不美,且丑怪异常,未曾体现出鸟的形象特征与精神状态。
图1
再看下图2中鱼的形象,动作呆板,身体僵硬,仿佛被冻住了似的,不像是平常的健康的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姿态,三条鱼的动作一致。鱼嘴要么似人类受了委屈似的紧闭着,要么是不知所措的张开着;而三条鱼的眼睛的表现都是目光呆滞的、且翻着白眼(这在八大山人许多作品中的禽鸟均有表现),显示出不满的神情。八大山人笔下这样的鱼的形象与现实中的鱼的灵动、欢快的形象大相径庭。所以八大笔下的鱼的形象是不美的。
图2
二、花叶树石形象之“丑”分析
八大山人笔下的花叶形象,或画残荷几团,荷叶,枯、残、破败,错落稀疏,已成凋零之势;或画蓓蕾一朵摇摆,孤独无偶;其所画的石头(如右图3所示)也是形状夸张奇怪,寥寥几笔,头重脚轻,有时感觉根本就立不稳,岌岌可危的样子。这种花叶以及石头的造型与现实中的花叶与石头相比,怪且不说,形象上是算不上具有美感的。再则,是在他的山水画中,树木极少,且多不长叶,光秃秃的,疏疏落落,极其萧瑟寂寥,使人感到一丝冷气,这是传统所理解的“美”相去甚远。
图3
以上分析了八大山人的绘画中所塑造的禽鸟、花叶、以及树石等形象中的“丑”与“怪”,那么他的绘画中的艺术形象的“丑”又是如何转化为“美”的?
这种“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思想在庄子的思想中有所显现。在庄子看来,美与丑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腐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这种“化腐臭为神奇”的思想在他创造的一系列既丑又美的思想中得以体现。例如他在《逍遥游》中提及的一种名为“樗”的大树:“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此樗因为“不材”而得以中其天年;再则《人世间》中的人物支离疏便是非常丑陋的形象了,“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因为丑而无用,得以终其天年,到丑而又有德,庄子所要表现的正是“形骸之内”与“形骸之外”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辩证关系。再则,“形骸之内”的“德”重于“形骸”本身,从而去发掘事物的“内美”,因“形骸之外”带来的丑中之美。
三、结论
“有一种画,初入眼时,粗服乱头,不守绳墨。细视之则气韵生动,寻味无穷,是为非法之法。”由庄子的“以丑为美”的思想,可得出结论,八大山人绘画中所塑造的形象是一种“形骸之外”的形象,而“形骸之内”是八大山人对故国即朱姓王朝的怀念以及对他所处的朝廷的愤懑之情,这是一种“德”,是由形骸之外的“丑”上升为的一种内在的“德”。“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包含的个别物体的表象。”所以说,八大山人对他画中的艺术形象的刻画“丑”与“怪”其实是为了表达他内心的不可遏止的怒气。怪石残荷的丑中是有美的,而白眼向人、或拉长身子或缩成一团的禽鸟,都在一种畸形、丑怪的造型呈现出对现实强烈的不满的内在的真实,他对旧山河的惋惜之情。这种“以丑为美”、“丑中见美”的绘画思想正是体现了庄子美与丑、无用与有德之间的美学思想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夸张、奇特以及变形的视觉形象的表现性是八大山人表达内在情感的载体;另一方面,“丑”而“怪”的视觉形象是八大山人对自身情感的一种提炼,从而升华成内在的美学高度,是为独特性。
[参考文献]
[1]奥古斯特·罗丹.罗丹艺术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庄子.庄子·知北游[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3]庄子.庄子·逍遥游[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4]王昱.《东庄论画》.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舒秀(1993-),广西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4-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