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鬓边韶华 首饰与古代女性的生活
鲜有从不佩戴首饰的女性,古与今同。
作为历史悠久的日用之物,首饰轻易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女性生活史的密切关联从未断绝。「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今日忽登虚境望,步摇冠翠一千峰」,「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连同乌鬟云鬓,玉质柔肌,各色首饰冷艳或温暖的熠熠辉光,烘托出层次丰富的女性魅力——含蓄、生动、温婉、性感。与文字相映照的,是更为直观的女性形象。仕女图、行乐图、壁画、雕塑,还有力求写实的女子容像,留存其中、被精心描绘的的首饰,连同服装、发式等要素,组成了图像证史的重要线索。
精工琢磨者,华美富丽;不事雕琢者,于简净中自成风致——高品质首饰的制成,背后必然有物力蕴藉,匠作工良。首饰原料的征用和采集,提供了观察古代国家社会经济运转的微观视角—「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而大宗域外宝石的进口更是文化交流中引人瞩目的现象。
能工巧匠们也不得不费心揣摩、迎合女主顾的心思,无论贵族平民,无论在闺阁内闱还是市井欢场,也由此记录下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审美、价值取向。文人士子慨叹自身际遇,也居然会在首饰中寻找寄托:「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女伴传看不知主,罗袖拂拭生光辉。兰膏已尽股半折,雕文刻样无年月。虽离井底入匣中,不用还与坠时同」—这等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自伤身世,已然不属于所谓「女性意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