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2016-08-04 07:50:47
观察与思考 2016年4期
关键词:战略布局重大意义四个全面

郑 传 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郑 传 芳

提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认识和探索,同时又大大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对“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的进一步部署和拓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大大提升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发挥和展现,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三个自信”奠定更为扎实和牢固的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重大意义

作者郑传芳,男,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州 300028)。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的坚持和发展”(2014JDZ016)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必然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上有新进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这一论述对我们拨乱反正,认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后,党进一步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①《江泽民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②《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③《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9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④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5页。;“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⑤《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人民日报》2014 年10月18日。;“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⑧《习近平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人民日报》2015年6月20日。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强调:“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15年11月4日。此前,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4月1日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还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发生过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⑩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人民日报》2014年4月2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个讲话中,还提到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坚持和平发展”,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二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系列认识和探索,同时又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奋斗目标、根本动力、公平正义与法治保障、领导保证等事关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高度重视,这进一步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在新的形势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坚持、深化和发展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还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有深入的部署和进一步的拓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人民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也逐步由二位一体、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发展为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3页。这个报告还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3页。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在新的形势下对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坚持、深化和发展。所谓坚持,体现在仍然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坚持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这五大领域的战略目标,没有改变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本格局;所谓深化,体现在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推动和实施提供科学正确、坚强有力的途径保障、动力保障、体制机制保障和法治保障,并通过360多项的深化改革和190项推进法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把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任务的落实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了;所谓发展,体现在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三大战略举措紧密结合起来,并把党的建设这一重要的领导保障列入了战略布局,进一步丰富了对五位一体建设的认识,扩展了五位一体建设的内容,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更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对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在实践上的进一步部署和拓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的指导意义。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还要体现在对治国理政能力的提升与增强。我们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是要不断提升党治国理政各方面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分别提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党继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之后,在新时期提出的又一个要实现的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如果说前四个现代化主要还是在生产力和经济建设领域,那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这是党对实现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符合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同时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作为执政党,要治国理政,必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要对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出全面科学的战略部署和精心周密的工作安排。面对治国理政的艰巨任务,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必要力量,全力解决其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瓶颈制约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生的人民政权巩固后,制定和实行了“一化三改”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勇敢地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并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即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正确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解决现代化建设的十二个关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向了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历届中央领导集体,都抓住治国理政的关键问题,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改变了中国社会贫穷落后的面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问题,是对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精心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实力,为实现“三步走”的奋斗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重要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攻坚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的弊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和科学途径。全面依法治国将进一步规范个人、群体、组织、政党、政权和社会的行为与活动,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使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能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我们在治国理政方面抓住了要害,把住了关键,守住了关口,驾驭了全局,掌握了主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敢于直面现实问题,反映了人民愿望,勇于攻坚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治理能力。2015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法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正在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规划了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①习近平:《共建伙伴关系,共创美好未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7月10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时期治国理政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进一步规划和强化,必将大大提升和增强的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对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坚持“三个自信”奠定重要基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还要体现在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得到发挥和体现,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越来越有信心,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干劲、向往和希望。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总不能越建越没有信心、越建越觉得没有出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三个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坚定人民群众的“三个自信”,既要靠思想引导、理论武装,也要靠事实说话、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虚幻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不仅体现在美好光明的前景,而且体现在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制度的优越性确实还有许多不足和缺陷。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持续艰辛的不懈奋斗才能真正实现。

我们曾在一段时间里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有过偏颇,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很快就能全部发挥和体现出来。夸大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优越性,把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实现的优越性作为现实的优越性加以宣传,把还没实现的优越性当作已实现的优越性来加以确认;甚至把一些弊端如大锅饭、铁饭碗、终身制等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以肯定;还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对立起来,不敢学习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科技;不懂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优越性的发挥是受一定时代与历史条件制约的,不懂得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地拼搏才能完全实现;从而在一段时间里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简单化、绝对化和空泛化了,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宣传难以令人信服;甚至还天真幼稚地认为只有我们进入了人间天堂,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曾尖锐地指出,人民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优越性好谈;只有到了21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那时我们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①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体现,是坚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重要基础和条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远谋划,明确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确定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战略重点,规范了国家和社会的行为准则,描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有力应对了新时期的种种挑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和推进,必将有效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问题,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必将带来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新巨变。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社会的前景将更加辉煌。这些都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现,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三个自信”奠定更为扎实和牢固的基础。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战略布局重大意义四个全面
浅议科技赋能教育的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浅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1:32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 01:41:50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分析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6:30
试论“四个全面”战略与中国梦的关系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2:13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7:1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4:22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于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科技视界(2016年5期)2016-02-22 14:03:56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环球时报(2015-02-28)2015-02-28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