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意
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
刘 意
提 要: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一系列讲话,涉及到领导干部的修身、用权、律己、学习、谋事、创业、做人等方面,系统、科学而全面地解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怎么做人、怎样做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三大时代课题。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是新时期培养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思想武器,是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 干部教育培训 理论创新
作者刘意,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副教授(武汉 430079)。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15ZDA001)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同志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一系列讲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系统、科学而全面地解答了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怎么做人、怎样做事”、“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等三大时代课题,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学习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弄清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有利于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有利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习近平同志的理论创新,是培养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思想武器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二条规定:“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培养造就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光明日报》2015年10月19日。这句话阐述了我党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目标追求,同时也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的中心环节。更确切地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制度反映,凝结着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的成果。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了党关于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思想,全面系统地指导领导干部的政治取向、工作学习、做人干事等,保证领导干部沿着正确轨道积极前进,其目的就是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不仅包含了对领导干部殷切的人文关怀,还给领导干部寄予了重要政治嘱咐,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其言行符合党的宗旨和性质,主动承当起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牢固树立执政意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习近平同志的理论创新,是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指南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篇篇讲话都涉及到学习,都对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有独到的见解,所讲之学习不单纯是学习,而是把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与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相结合,强调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赋予共产党人学习以重要历史使命。因此,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是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的重要源头,必然对建设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学习是基础,服务是落脚点,创新是动力,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服务的步伐,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永不停滞、永葆生机。此外,建设“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的,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初衷是一致的。习近平同志对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建设 “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
(三)习近平同志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篇篇讲学习,也篇篇在讲旗帜,旗帜是指引学习发展的方向,是推动学习进步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是决定命运的道路,我们决不能背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1840 年以来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对其他救国途径的尝试全部碰壁之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是付出巨大代价而取得的根本成就。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中,指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开启了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创新的新征程,吹响了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军的号角,广大党员干部万众一心,汇聚广大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针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以“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主题的讲话,主要有五次。分别是:2007年12月21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结业式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2008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体会和认识”;2010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5年2月1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纵观这五次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其独特的思考,系统解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
第一,定位高度。习近平同志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①孙承斌、李亚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来高举、作为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科学理论来运用、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2日。习近平同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位于伟大旗帜、正确道路、科学理论和共同理想的高度,并使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为广大党员干部指明方向,向广大人民群众宣告我们党的政治主张。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中,常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历史,剖析国内外舆论,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18页。这一重要结论。
第二,明确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体现在实践上、理论上和政治上。“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0、243页。“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0、243页。“体现在政治上,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则体现了‘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高举这面旗帜,既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又要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43、240、243页。
第三,说明由来。习近平同志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和心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特别指出“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114、109、110、115页。。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来的科学性和历史性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114、109、110、115页。“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114、109、110、115页。。
第四,赋予使命。习近平同志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256-262、263页。。他还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做到“五个必须”,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必须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准确把握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256-262、263页。他还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4年版,第114、109、110、115页。,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55、256-262、263页。。
第五,传授方法。教条主义很容易迷惑人,是理论学习的大忌,我们党曾经就吃过教条主义的亏。习近平同志提出,“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这一重要论断,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⑧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时报》2010年3月8日。其一,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其二,明确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内容,即“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的基本观点,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其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必须学习和掌握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最后,习近平同志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他指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研究和回答党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⑨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时报》2010年3月8日。
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培训不仅注重理论教育,还对领导干部“怎么做人、怎样做事”有严格要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以领导干部“怎么做人、怎样做事”为主题的讲话,主要有六次。分别是:2008年5月13日,在中共中央党校 2008 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师资班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2009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2010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2011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关键在于落实”;2015年1月12日,同中共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有重要讲话,主题是“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对以上讲话内容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提炼,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在解答领导干部“怎么做人、怎样做事”有着严密的脉络,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
第一,关于“怎么做人”的回答。一是做老实人。习近平同志提出,老实做人、做老实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领导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现。并用四句话科学界定“老实人”的内涵,即“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的人”、“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的人”、“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勤勤恳恳工作、努力进取创造、任劳任怨奉献的人”。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学习时报》2008年5月26日。在领导干部做老实人的方法路径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从平凡小事做起,在点点滴滴中体现,特别是在对党和人民要忠心耿耿、对工作要尽职尽责、对群众要满怀真情、对成绩要谦虚谨慎等四个方面着力。此外,习近平同志还特别指出,做老实人与当老好人有着根本区别,党的用人政策之一就是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二是做“坚强党性”的人。习近平同志指出:“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②领导干部要在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等方面有所作为。习近平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到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特别要指出的是,习近平同志对县委书记这一级干部十分重视,要求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用“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③《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人民日报》2009年3月2日。总结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特征,赋予县委书记以重要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学习的榜样。2015年6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中,又给县委书记提出四点要求,即一要做政治的明白人,二要做发展的开路人,三要做群众的贴心人,四要做班子的带头人。④《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强调: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人民日报》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的讲话》,《求是》,2015年第17期。
第二,关于“怎样做事”的回答。一是善抓落实。习近平同志强调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党员领导干部世界观正确与否和党性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标志”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96页。。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抓落实的立场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抓落实要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相结合,抓落实的作风是一级一级带出来的。二是做模范当表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党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①《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人民日报》2015年2月3日。此外,习近平同志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调查研究,②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学习时报》2011年11月21日。要努力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③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习时报》2012年5月8日。三是干干净净做事。习近平同志界定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的内涵,即“就是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忘我奉献,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④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学习时报》2008年5月26日。,提出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即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有效促进领导干部干干净净干事”,并具体指出,要把干干净净干事作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要健全体制机制,强化干干净净干事的制度约束;要加强舆论引导,把纪律约束与弘扬正气结合起来,营造干干净净干事的浓厚社会氛围;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胆起用干干净净干事的干部。
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贯穿于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精神的始终。纵观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以加强学习为主题的讲话有六次。分别是:2008年11月12日,在中共中央党校 2008 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各级党校要突出抓好学风建设”;2009年5月13日,在中共中央党校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的重要讲话,主题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2009年11月12日,在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的重要讲话,主题是“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011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 2011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2012年9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 2012 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主题是 “党校学员的学习问题”;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主题是“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梳理和提炼这六次以加强学习为主题的讲话,深刻揭示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党校的系列讲话中,对领导干部“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有着清晰的逻辑路径。
第一,关于“为什么学”的回答。一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近平同志指出,当前,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不论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二是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前进而学。“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需要全党本领不断加强。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因此,“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三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学。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同时他坚信,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开创伟大事业的。
第二,关于“学什么”的回答。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①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时报》2009年5月18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领导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②④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此外,他还要求领导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要求领导干部从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落实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落实在提高领导工作水平上”。③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学习时报 》2011年9月5日。此后,还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还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④。
第三,关于“怎样学”的回答。首先,认认真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认为认认真真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过程”,“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⑤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学习时报》2008年5月26日。其次,带着问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强调,坚持阅读与思考相统一,主张带着问题去读书。他借用毛泽东的话论述读书、学习与使用的辩证关系,重申“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最后,学习贵在坚持,要有学习的兴趣。习近平同志强调,读书、学习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⑦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习时报》2009年5月18日。。习近平同志还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总之,习近平同志认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用“三个既要”表达要辩证地学习,即“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⑧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
此外,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抓学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他指出,各级党校抓好学风建设,把学风问题立于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的高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有把学习收获体现在实践上的学风。同时,他还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就是要把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知识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就是以有效的学习提升党的创新能力,增强党的生机活力”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57页。。
责任编辑:吕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