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军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在官场受挫之后,从他的前辈陶渊明那寻到了精神世界的归宿,在长安东南的一个山村附近营造了一座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此诗正是他当时生活和心境的写照。
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前人评价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总有一种绘画美。欣赏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幻化出诗中描绘的生动画面。
全诗的诗眼应是“山居”,唯有山居(而非路过或游览),才能体会到诗中真切生动的意境。诗的主旨是“王孙自可留”,王维用此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由此寄寓着他归隐的情怀。
首联用“空”修饰山,奇妙。这是王维的特色,“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写山的空,在于反衬城市的喧闹,在于表达自己的趣味。用“新”修饰雨,亦奇。“新雨”,实际是说雨后的山一派新的气象。一场秋雨一场凉是物理意义,这里的“秋”当为形容词,是说秋意更浓,有着强烈的褒扬色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一场新雨,因为晚来秋,所以才有了颔、颈两联四幅清新明丽的秋景图。首联是总写,是铺垫,是准备。
“明月松间照”的特别之处在于新雨之后,空气更纯净,松树更翠绿,所以清晰可见一缕缕如乳的月光流泻而下,这是视觉感受。“清泉石上流”,让我们动用听觉和视觉来想象一下:清泉在石上流,其清澈、柔软、快乐如在目前;清泉在石上流,其清脆、悦耳、跳动如在耳畔。尤其是空山新雨后的清泉,水量足,流势大,已具规模,视听效果极佳。这里主要突出听觉,与上句的视觉对应。
“竹喧归浣女”,不说女喧而说竹喧,不是玩弄语言技巧,实在是只闻竹林有声而不见倩影,是实写。怎知是“浣女”?作者“山居”已久,对山村姑娘的生活早已熟悉。着一“喧”字,一写少女们的纯真欢快,一写山的幽静空灵,这是听觉。“莲动下渔舟”也是实写,不见渔舟,只见莲动,不难想象这是怎样一幅神奇的图景:浓密葱绿的莲叶依次而动,却不见人影。这是视觉,亦与上句的听觉对应。
颔联写自然之美,明月与松的和谐、清泉与石的和谐,昭示了作者愉悦恬静的心境与自然造化的和谐;颈联写人之美,浣女与竹的和谐,渔舟与莲的和谐,表现了作者倾心的山居生活与淳朴勤劳的山民生活的和谐。
明月因照松间而有像,愈显皎洁清幽;清泉因流石上而有声,愈显清澈凉爽。浣女归而喧于竹,可想劳动归来的喜悦与无忧无虑;渔舟下而动莲,可想雨后山民趁月光捕鱼的勤快与质朴。一个“下”字既快且静,传神极了。两联对仗工整而无痕迹,用语精致而不生硬,实乃工奇。
颔、颈两联已是四幅绝佳的秋景图,读之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诗人却陡然一折,写“春芳歇”(春草衰败)。有如此清新脱俗的秋景佳境,何不留在山中久居呢?至此,全诗主旨“王孙自可留”已出,此所谓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