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高锋+金尚怡+宋兴荣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在小儿全身麻醉(全麻)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对其麻醉后躁动的临床预防效果。方法 112例行全麻手术的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6例。麻醉过程中, 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 对照组使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 对比观察两组麻醉后躁动及苏醒效果。结果 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用药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全麻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控制麻醉后躁动, 对患儿有明显镇静作用, 促进患儿术后苏醒, 且不会对其生命体征造成影响。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麻醉后躁动;小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090
小儿手术由于患儿不能良好配合通常需要实施全身麻醉, 在小儿外科全麻的应用率明显较高。全麻术后躁动是最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之一, 临床发生率通常会接近50%[1]。由于患儿年龄较少, 无法有效控制、约束自身行为, 术后躁动容易造成创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 或剐蹭到身上的静脉留置针、引流管及各种检测仪器探头等使其脱落而造成医源性事故。阿片类、咪达唑仑等临床常用镇痛镇静药物对于小儿全麻后躁动并没有明显的控制效果。右美托咪定是新型镇静药, 可以激动肾上腺素能受体, 具有较高选择性及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2]。本文作者对本院部分实施全麻手术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 观察其对麻醉后躁动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行全麻手术的患儿112例,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均已确诊并拟行手术治疗;符合全麻适应证且无相关禁忌证;术前神志清醒、意识正常;实验前患儿家长均了解相关内容,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伴有循环、呼吸、血液及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性疾病患儿;心、肝、肾等主要器官基础疾病或功能障碍患儿;痴呆等精神性疾病或感知觉功能部分丧失患儿等。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6例。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 年龄3~10岁, 平均年龄(6.82±2.35)岁, 平均体质量(17.92±5.13)kg;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 年龄4~10岁, 平均年龄(7.02±2.11)岁, 平均体质量(18.31±4.96)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水, 建立静脉通路, 并对生命体征及心电图等进行监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15 min, 剂量为0.5 μg/kg;对照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全麻诱导使用麻醉药物静脉注射, 包括2 mg/kg丙泊酚、0.3 μg/kg枸橼酸舒芬太尼、0.2 mg/kg顺阿曲库铵, 待麻醉起效后进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手术中使用丙泊酚及七氟烷维持麻醉, 缝合结束后停用麻醉药物。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拔管时间及用药后生命体征情况(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并对其进行躁动评分。躁动评估使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表[3], 根据躁动程度从低到高依此记1~7分, 1分为无法唤醒, 强烈刺激躯体可有轻微反应;2分为非常镇静, 只在刺激躯体时产生反应;3分为嗜睡、镇静, 摇动可唤醒而后快速入睡;4分为安静易唤醒、合作良好;5分为略显焦虑、躁动, 躯体不时扭动;6分为明显躁动, 肢体扭动强烈, 咬气管插管, 需要使用保护性束缚;7分为显著躁动, 挣扎翻滚, 拉扯气管插管, 对医护人员有攻击行为。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3 讨论
儿科手术全麻后躁动是麻醉苏醒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指在全麻苏醒期患儿表现出的意识障碍, 导致患儿意识、行为分离, 常见典型表现是患儿哭闹、乱语、手足乱动、定向障碍等, 严重者可出现攻击性行为。这种躁动主要在苏醒期的1.0 h内出现, 且具有自限性, 通常在1.5 h后自行恢复。躁动会造成患儿肢体乱动, 进而引起手术创口开裂、创面出血或造成各连接管及通路脱落或坠床而导致二次损伤, 同时可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 甚至会威胁其生命。
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 引起其术后躁动的相关因素较多, 主要为疼痛刺激, 但在消除疼痛后依然出现躁动, 故其影响因素亦包括快速苏醒、低氧血症、麻醉药物使用等诸多方面[4]。临床上在进行小儿手术期间用来维持麻醉的药物主要为七氟烷, 该药物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生命指标影响较小, 对气道刺激极低, 停药后苏醒较快, 其麻醉效果稳定、安全性好, 尤其适合在小儿外科手术中应用, 但同时该药亦是引起术后躁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右美托咪定是临床镇静镇痛的新型咪唑类衍生物, 属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α-AR)激动剂。神经系统脑干中的蓝斑区域是α-AR主要的集中位置, 主要负责睡眠与苏醒的调节。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脑干蓝斑区, 对此处突触前膜的α-AR产生激动作用, 使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受到抑制, 疼痛信号传递受到阻滞, 并减轻突触后膜兴奋性, 以形成镇静催眠、抗焦虑效果。相关研究表明[5], 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够产生理想的镇静催眠效果, 且该效果与人类自然的睡眠状态相近, 可以平稳且自然的唤醒。同时此药物不仅可以起到良好镇静作用, 缩短苏醒时间, 促进苏醒状态平稳, 对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影响亦较小, 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小儿全身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定, 可以有效控制麻醉后躁动, 对患儿有明显镇静作用, 促进术后苏醒, 且不会对其生命体征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泽宇, 刘建波, 张蓉, 等.右美托咪定对脑瘫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6):676-679.
[2] 刘洪亚, 田亮.右旋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比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6(9):134-135.
[3]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28-838.
[4] 卢桠楠, 许冬妮, 周嘉嘉, 等.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 34(2):240-243.
[5] 石念军, 张维霞, 张昊, 等.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30(12):2736-2737.
[收稿日期: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