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稳丹
(贵州省三都县人民医院,贵州 三都 558100)
良性室性早摶的诊断与治疗①
宋稳丹
(贵州省三都县人民医院,贵州 三都 558100)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室性早摶患者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摶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运动以及心理干预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只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P均>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良性室性早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良性;室性早摶;诊断;治疗
良性室性早摶指的是经过各种检查无法找到心脏病证据的心律失常,该病症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几乎所有人都出现过良性的室性早搏[1]。研究发现,良性室性早摶的次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但是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大量的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睡眠不好、紧张焦虑等都可能加重良性室性早摶的病症[2]。良性室性早摶的患者不用使用太多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否则将可能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但是目前人们对良性室性早摶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区,因此在治疗中相当不规范[3]。在本次研究中,对良性室性早摶患者采用了运动指导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共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3例,男24例,女29例,年龄27~58岁,平均(30.2±11.8)岁,患者的病程为2个月~18年,平均(4.9±1.1)年;观察组53例,男26例,女27例,年龄26~59岁,平均(30.8±11.5)岁,患者的病程为3个月~19年,平均(5.2±1.0)年。排除对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排除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有药物成瘾史或酗酒史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患者在检查后进行下蹲运动,大约为20次,然后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将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心电图变化进行对比。如果患者在心率加快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详细讲解治疗的原理和原因,说明患者属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引发的良性室性早搏,而且预后良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经过一周治疗后,如果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或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进行运动训练:年轻患者应每日坚持跑步或健身操等有氧运动,每天30min~1h;年龄>40岁的患者可进行步行、太极拳等运动,每周5次以上,步行路程大约为3公里,每次的运动时间为30min左右。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微调Ⅰ 号药物进行治疗干预。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进行统计和对比。显效标准:患者的头昏、心悸等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室早次数减少幅度>90%;好转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室早次数减少幅度为50%~90%;无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室早次数减少幅度<5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一年的随访,随访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表示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对比[n=53,(%)]
3讨论
冠心病心肌缺血或缺氧通常会诱发心脏出现自律性下降,导致局部的传导阻滞或延迟,兴奋性异常,从而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于室性早搏[4]。目前临床上将室性早搏分为了良性和恶性,其中良性的室性早搏通常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或不良情绪导致,在健康人中也会出现;而恶性的室性早搏属于病理性的室性早搏,主要是由心肌炎、冠心病、低氧血症、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所诱发,如果患者机体内的电解质紊乱,或者需要经常服用药物等,也会对恶性室性早搏的出现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也会引发患者出现室性早搏[5]。因此在治疗中,必须对患者室性早搏出现的原因和性质进行正确的判断。
对于室性早搏的判断,通常以心脏的基础病变、心电图表现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为基础,但是不能只根据一份心电图检查进行判断,必须进行反复的观察和检查,以长时间的心电图检查结果为判断的依据。因此,定期进行临床检查是诊断良性室性早搏的重要手段[6]。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无充分证据的年轻患者的室性早搏都诊断为心肌炎及其后遗症;也不能把无证据的老年患者的室性早搏都诊断为冠心病。相关的研究证实,大部分心脏正常的人出现室性早搏,不管复杂的程度,也无论是偶发还是频发,基本都属于良性的室性早搏,而且预后良好[7]。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良性室性早搏患者采用了运动指导联合心理干预的方式,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静息心电图早搏表现以及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够了解到自己的病情以及良性室性早搏的预后良好,从而消除他们的顾虑,并配合治疗。在经过下蹲、跑步、散步等运动治疗后,患者的室性早搏症状明显减少或消失,并不用药物进行干预。
综上所述,在良性室性早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运动指导结合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症状有效减少甚至消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琪.室性QRS波时限预测室早性心肌病的治疗与诊断[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4,23(14):288-290
[2]阮小芬,王肖龙,张一乐,等.特发性室早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3):384-385,408
[3]郑文凯,刘林勇,康虹,等.应用 Lorenz 散点图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14(11):248-253
[4]杨华,岳庆丽,孙红梅,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室早临床疗效[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6):199-200
[5]郭桂萍.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合并室早及房早)34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7(19):138
[6]光雪峰,李绍龙,龙德勇,等.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心率失常[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3):163-166
[7]舒茂琴,钟理,冉擘力,等.CARTO指导下导管消融治疗164例特发性室早/室速的临床疗效及电生理特征[J].中国循环杂志,2013,13(11):156
作者简介:宋稳丹(1967~)女,贵州三都人,本科,副主任医师。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6)03-0138-02
(收稿日期:2015-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