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子
摘 要:培养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始终是一件关系全局、并且意义重大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也证明,只有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为民族地区革命的最终胜利、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关键词:少数民族;干部;建设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少数民族干部的范围,是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1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民族问题说到底就是发展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在民族问题的解决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民族自身的发展程度是一个民族强弱的重要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民族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的地位。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民族和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在一起时,很难或在事实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比如,现在世界上的美国人和伊拉克人,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因为他们之间的发展差距太大,在方方面面的关系中,都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所以,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很直接地显示出来。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民族关系的和谐、各民族平等地位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民族自身的发展。一个民族要更好地发展自己,离不开对主客观情况的认识和把握。
各民族要十分透彻地了解客观世界,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十分清醒地明了自己的历史和现状,准确地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并使这些长处和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民族干部将起着十分重要的带头作用。因为少数民族干部了解本民族的情况,对发展本民族有着强烈愿望。由他们带头消除本民族存在的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不良习惯,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对这些习惯,外族人的指点,外族力量干预,即使是出于好心,也可能起到负作用。同时,一个民族要更好地发展自己,经济指标是一个重要标尺。在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和是否能够坚定而又能创造性地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分不开的。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是行动的指南,需要通过少数民族干部作用的发挥才能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落实,转换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具体行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能不能得到正确理解,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能不能和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結合,从而取得预期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少数民族干部的状况,对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干部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这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程度,也就决定了这个民族的社会发展程度。因此,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少数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在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坚持国家的完整统一与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质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行使这种权利的组织形式是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的人员组成有一个基本要求,即民族成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要尽量配备实行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这就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在自治机关拥有一席之地。
民族区域自治权利是一种集体的权利,少数民族是通过选出他们的代表,赋予这些代表管理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的方式行使自治权。所以,这些代表只能是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不仅要求在组织形式上由少数民族管理自治地方的事务,而且还要求这种管理是有效的。这就需要在自治机关履行公务的人,不仅是少数民族群众信任的人,还应当是对管理事务胜任的人,必须具有管理自治中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中国共产党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才为民族地区革命的最终胜利、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 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最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列宁主义告诉我们,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只有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才能推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问题十分复杂,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上,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前,在阶级对立基础上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民族隔阂复杂而尖锐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能够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开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建立起新的政权,废除旧的社会制度,顺利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断促进各民族地区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却能够始终保持民族地区的总体稳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下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善于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大力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和整个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因此,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最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罗永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史论[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2]陈沛照.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政策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