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新旧矛盾统一体

2016-08-02 23:16李诗羽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自然界

李诗羽

摘 要: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列入了“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之中,也就是说,在费尔巴哈那里,哲学改造并未真正发生。但是,费尔巴哈却认为自己的哲学是“新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相比,有进步之处。由此看来,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新旧两重性。

关键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马克思;实践;感性直观

1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同之前的旧唯物主义相比

旧唯物主义将人看做机器,看作是细胞,没有看到具体的人。费尔巴哈提出了人是感性的对象,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人和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基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费尔巴哈初步认识到了人的社会性,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性的超越。他看到了人的社会属性,即认识到人是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产物。不仅如此,费尔巴哈还指出:“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或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是包含在团体之中,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但是这个统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区别的实在性上面的。”这说明,费尔巴哈实际上已经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人了。马克思对此曾给予肯定的评价。

(二)、同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哲学相比

费尔巴哈人为,在黑格尔那里,自我意识是精神活动的最高抽象,是纯粹概念性的东西。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把绝对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而实际上绝对精神不过是被夸大了的人的精神。费尔巴哈批判了这种思辨哲学,指出它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颠倒了。而且,费尔巴哈反对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把“绝对精神”这样的“思想客体”当作真实的存在和哲学研究的对象。费尔巴哈把真正的物质实体来判断唯物主义原则即把整个感性的自然界来研究,他研究感性客体来代替思想客体。

费尔巴哈在对思辨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中得出结论:思辨哲学的秘密是神学,神学的秘密是人本学;神的主体是理性,理性的主体是人。“因此新哲学的认识原则和主题不是自我,不是绝对的亦即抽象的精神,简言之,并不是自为的理性,而是实在的和完整的人的实体。”费尔巴哈认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是哲学的最高对象,新哲学的任务就是要认识人及其本质。

2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旧是因为实践的缺失,正由于此导致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费尔巴哈认为现实事物都是作为人的感性对象而存在的,把客观世界看作人的感觉、直观反映的对象,这是应当予以肯定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马克思揭示了这种观点的另一面:它没有看到客观世界是人的“实践”这种“感性活动”的对象,即“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费尔巴哈强调人属于自然界,却没有看到人也作为主体能动地改变自然界。“他把人只看作是‘感性对象,而不是‘感性活动”。所以,他对客观世界“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即改变客观对象的物质活动,也就是实践。

其次,费尔巴哈虽然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因为不了解实践的意义,就把人降低为与动物一致,这是错误的。人为了生存,必须劳动即物质生产的活动,正是生产劳动使人同动物区别开来而成为人,“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费尔巴哈没有理解到真正的实践也没有看到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撇开人的现实社会关系,抽象地谈论人与人的关系, “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费尔巴哈把自然当做感性对象,却没有从主体上即从实践出发来理解自然,所以他认为自然可以脱离人的存在而存在。

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揭示了人的本质,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中的个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社会实践的人。

(二)、在感性直观方面

脱离实践的所谓人的感性并不是现实的人的感性,是动物的本能的感性。而人在其实践中所形成的感性则是可以上升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并且在实践中能动地发挥指导作用的一種认识活动。缺少实践的认识,费尔巴哈判断一个事物是否具体或者是否现实的根据来源于感性直观,并把直观当作真理的标准。费尔巴哈的真理标准准局限于思维、认识的范围之内,把某种认识或认识的某种属性当作真理的标准,这是主观的标准。正是因为缺少真正实践的意义,费尔巴哈就不能科学的解释人的认识来源以及辨别认识的错误与正确性。他只知道感性的直观,却不知道实践这种人的感性的活动。于是,他的唯物主义离开了实践却把直观当作认识的基础。最终,费尔巴哈把感性直观抽象的理解为跟黑格尔思辨哲学类似的绝对精神,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实践的揭露和批判,初步表达了自己新的实践观。按照这种实践观,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是“‘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对于客观事物、客观世界,既要理解为人的直观的对象,又要看到它们是人通过实践改变着的对象,客观世界中包含着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并且,马克思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和人的认识的基础这一思想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个问题在理论的或主观思维的范围内是不能解决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解决。

总之而言,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相比有进步的方面,同时,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相比,也有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马克思.[M].人民出版社,2000.

[4]李清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和超越[J].文教论坛.2007,(1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1995.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自然界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自然界的一秒钟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