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鹏 郑中伟
摘 要: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一定历史时期军队基本任务的总概括,规定这一支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军队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纵观我军建设和作战历史,我军的历史使命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又具有相对独立内容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为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军队;历史使命;演变;发展
1 我军历史使命的形成及其演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军的历史使命
自建军之日,我军历史使命就始终伴随着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壮大的历程,并着眼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担负着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使命。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新型的革命军队,并逐步提出了我军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集中概括为:我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其职能不仅仅限于打仗。除担负打仗的任务外,还担负做群众工作和生产的任务,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
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是由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所决定,是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从战争、政治、经济等方面把军队的命运同人民群众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把军队的发展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保证人民军队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人民军队首先应是一个战斗队,打仗消灭敌人,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所进行的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動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所以开展群众工作便成为人民军队的重要任务之一。至于从事生产劳动,则是由于我军在创立之初,没有国家财政可以依托,没有固定的军费来源实施保障,后勤困难成为我军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困难。这种环境决定了我军在担负作战任务、开展群众工作的同时,必须想法设法筹措给养和作战物资,尽量从事自给性生产活动,以维持自身生存,减轻人民负担。尤其处于中国农村的长期游击战争环境,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军队担负生产任务,显然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军的历史使命
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致认为从一个较长时间来看,国际总体力量对比中的“西强我弱”态势不会改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在暂时低潮的局面不会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不会改变。因此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仍然是不可放松警惕的。对内,我国要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就必须适应这一要求始终维护社会的稳定,保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我国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郑重地指出:“我军事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并没有降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三)20世纪90年代我军的历史使命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正处于历史性变革之中。从国际上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战略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993年12月,江泽民在一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走向多极格局,局势有所缓和,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并不太平。从国内看,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阶段,进入到社会大发展时期。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我国的安全环境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但是,西方某些国家惧怕中国的强大,惧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策和遏制战略,妄图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权;制造“中国威胁论”,煽动反华情绪,强化各种军事同盟,对我国进行战略封锁;极力扶持台独势力和各种分裂势力,组织和破坏我国统一大业,激化我国内部矛盾,破坏我国内社会稳定。我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的历史证明,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要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不行的。
纵观我军历史使命的发展演进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我军历史使命如何演进,我军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武装力量的性质没有变,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我军努力提高各种条件下作战能力的职能没有变。这些,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 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基本要求
第一,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现代化军队。党和军队的本质关系,决定了军队必须把捍卫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要求军队必须把捍卫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党应对长期执政的严峻挑战,也需要军队把捍卫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第二,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可以集中概括为:有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确保我国领海、领空和边界不受侵犯;有能力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维护台海局势稳定和国家统一;有能力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活动,积极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有能力保持社会稳定,积极支持和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第三,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国家利益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失误。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国家利益在各个领域的扩展,对我军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来讲:我军要努力维护不断扩展的国家经济利益,维护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等等。
第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军,不仅要保卫国家的安全,而且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做出积极贡献,努力维护和发挥我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负责人大国的形象和作用。
3 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意义
首先,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提出,是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形势变化,是对国际战略格局作出正确判断的结果。进入21世纪后,世界新军事变革逐步进入了质变阶段,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军事技术优势,不断提高军队建设质量。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顺应军事变革的历史大势,相继发起和推进军事变革,拼抢新一轮军事制高点。国际战略力量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军事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世界主要国家进一步加大军费投入,军事竞赛加剧。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为我军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要求,紧紧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步伐,以有效的军事能力来维护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必须成为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重要内容。
其次,这也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选择。新阶段,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安全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在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对我军的战略使命提出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这种情况已被近期的一些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所证明。我国是当今世界多种基本矛盾的交汇点。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南北矛盾、民族宗教矛盾、新东西矛盾、两制矛盾都涉及到我国,使我国安全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进一步改善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安全环境又相当严峻。在这种复杂的安全形势下,我军历史使命必然融入新的时代内容。如今正是把我军历史使命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从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高度,赋予了军队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远战略意义的职能使命。
再次,新的历史使命的提出,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我军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坚持从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研究解决军队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持用党的军事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导军队建设新的时间,用求實创新的精神解决部队建设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真正使学习贯彻新使命的过程,成为推动部队建设创新发展、促进工作落实的过程。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