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
摘 要:竹山话是最地道的楚语,自从竹溪从竹山划分出去以后,竹山方言就成了研究楚语的最直接最地道的语言,在现存的文献记载中,有关竹山话语法格式的探究极少,在竹山县志尚有零星的关于声韵调的记载,本文将从语法格式来探究竹山话的特殊的地方,为进一步研究做粗略的准备。
关键词:方言;语法格式;楚文化
提起竹山话,可以说是最地道的楚地方言了。因为地处湖北省的西北部,竹山地区相对来说比较闭塞,但是正因为这样,语言很少受到外来流行语言的冲击反而保留了很多原汁原味的楚地方言,形成了有别于湖北其他地区语言的方言岛,成为方言研究的“活化石”。下面结合我们语言学的相关的理论来看一下竹山话的具体的语法格式,并特别指出竹山话区别于普通话的成分。
1 名词的词缀
⑴“老”。在竹山方言里面,经常用“老”这个词头,比如老幺,老三,老四等表示在同辈中排行最小,这个老也相当于“小”、“幺”,这三个词头可以互相替换使用。有时候也用这样的词头表示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比如“我的老儿子!”通常表示对孩子的宠爱,这和东北地区的方言有点相近。⑵用“子”这个词尾用的也多,比如“狗娃子”、“老头子”、“狼巴子”等,这些词很明显带有不喜欢的意味,有点儿轻视、瞧不起的意思。要是骂人都会用到带“子”的词尾,表示轻贱。⑶还有“包儿”作为词尾的,比如“弄包儿”表示这个人比较邋遢、不讲卫生,也带有嫌弃的意思,在一些乡村也说“弄僧”。⑷竹山话还常常把“娃儿”这个词挂在嘴上,最开始我以为只是妈妈称呼小孩子的,后来在 街头基本上听到各种人在叫,这是一个普通的称呼,但是经常是年长的人称呼年轻的人,有的也带有一些亲切的意思,但是街头小贩和客运司机叫你“娃儿”的时候,通常是为了做生意的需要,其中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用动词、形容词加后缀等构成转指行为者或属性拥有者的指人名词。
2 定语+中心语
在竹山方言里面既有定语+中心语格式,也有中心语+定语格式,这两种格式的词汇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却表达了不同的意思。例如,“客人”就表示和普通话一样的家里的来的客,一般在竹山话里是省略“人”,直接说“客”,通常指的是数目可以算清的几个客人;“人客”就不一样了,是通常家里过红白事件的时候计算人流量的一个说法,比如来了几席人,加起来有多少“人客”,而“人客”的多少也反映了一个家庭在当地的声望和经济实力。再例如“公鸡”和“鸡公”也表示不一样的意思,“公鸡”就是普通话里的雄性的鸡,与“母鸡”相对;“鸡公”通常是指所有的肥大的鸡,经常是指那种肉很多的鸡,比如有家店就叫“陈氏烧鸡公”,实际上就是以鸡肉为原材料的餐馆。类似的还有“肉干”和“干肉”,也是一个表示泛指,一个表示特指。这和普通话相比,显得分类更仔细,词汇的使用也更灵活。
3 名词的小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重叠:比如:米——米米,这表示的是很小很嫩的果实类的东西,像“花生米米”,就是说花生刚刚出来的新鲜的花生米;也表示说话人的喜爱之情,通常这样的重叠出现在小孩的口中,比如“刀刀”、“花花”、“车车”,这类词经常是大人教小孩子说话时用的。⑵加“子”作为后缀。例如“鸡子”、“猫子”、“狗子”“被子”、“床单子”,这通常表示的一类词,在普通话里就是直接去掉“子”。⑶其他后缀加上变调。比如“布片”,在 竹山话里经常说“布”或者是“布领巾儿”,并且“领巾”变成升降调,指的是做鞋子用的边角余料。⑷加上“片儿”后缀。比如“脚片儿”、“席片儿”、“篾片儿”“洋芋片儿”,加上“片儿”通常表示纤细、轻薄的事物,带有怜惜的意思,要是说“你这个洋芋片儿刀工好”,就是表示你切的薄,切的好。类似的还有“丝儿”、“条儿”这样的后缀,都是表示类似于薄片或者轻丝的事物,通常用于食物的比较多。
4 特定的表示褒贬意义的格式
⑴贬义:[piA55]这个词本身就是在竹山话里面表示不喜欢、厌恶的意思,也表示所说的对象程度差、不满意等意义,也有蔑视的意味在里面,比如。[piA55]淡”表示口味轻了;“[piA55]胡”表示这个人或者事情是稀里糊涂的,乱糟糟的。另有“板”单独作为形容词是说这个人很固执、脑袋不灵活,有时候也是说这个人比较笨,比如“板货”就是说你这个人太蠢了,脑袋瓜子不灵活。还有[tia?53]也是说这个人很笨。⑵褒义:“拎欣”通常是说一个人穿衣打扮很整洁,并且让人觉得很伶俐,就是相当于普通话的仙女一样;“嘹亮”在普通话专指歌声嘹亮,在竹山方言里面是指这个人很精明能干的,不是那种泛泛之辈。
5 代词
⑴竹山话的人称代词和普通话一样,就是你、我(额)、他,就是第二人称代词读音不同。复数、领属关系基本都和普通话一样,表示敬称通常会加上“老”、“爷”之类的词缀,表示晚辈的时候就是加上“娃子”、“娃儿”。反身代词常用“个人”,比如“个人屋滴”就是指自家人。表示别人家就是“人家屋滴”、“别个”、“人家”,比如:别个说的今儿要下雨,又不是你个人看的天气预报。⑵指示代词。竹山话用的最多的也是“这”、“那”。“这”可以表示个体、程度、距离、方式、处所等的近指,而“那”就是远指的。在表示近指数量多的时候还可以说“这多”,表示近指当下的时间可以说“这哈儿”。⑶疑问代词。除了与普通话相似的个体、处所基本代词之外,竹山话表示疑问的还可以说:“这么几时了?”就是“现在几点了”的意思。表示数量的“多少”在竹山话里说“好多”,比如“这鱼有好多斤?”就是说“这鱼多少斤?”。表示原因的经常用“咋弄的?”,表示性状的常用“么样儿?”,这和武汉话类似。
6 副词
除了普通话常用的副词就、才、很、将、再这几个词之外,竹山话还有以下几个常用副词:⑴随将。就是刚刚的意思,通常表示短时的过去态,例如:“我随将吃饭。”就是说“我刚刚吃饭没一会儿”。⑵将才。也是刚才的意思。⑶“斗室”,意思是“就是”,表示一种确定无疑的状态。⑷果。意思是“那么”,表示一种感叹的状态,“你果喜欢哭。”就是说这个小孩爱哭,很烦人的样子。⑸死。这个用作副词是指加强肯定,通常含有不喜欢、不满意的感情意味在里面,比如“盖房子死累人”。⑹几。这是一般修饰好的方面,表示加強赞叹,有时候也会用在否定方面,类似于副词义的“死”例⑸的句子也可以说“盖房子几累人”。例如:几好的个姑娘。就是说这个姑娘很好,几乎是最高的评价了。⑺多。这也相当于“几”的意思和用法。
以上从九个方面对竹山方言语法格式进行了初步粗略的探究,因为竹山地处鄂西北边陲,又是秦巴、楚汉的交汇地,所以语言带有这些地区的特色,各个镇的居民土语也稍微有点不同,具体而言官渡、上庸、茅塔、双胎等地区的方言最接近古代的楚语,因为这里还有很发达的竹山高腔,戏剧在这里用的是越腔演唱,所以客观上也保留了楚方言。研究竹山方言也可以从戏剧入手,听声腔的变化对比也可以还原楚语的部分原貌,探析它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窥见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
参考文献
[1]李诗咏等主编,[竹山县志],中国方志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刘丹青,唐正大拟定[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2003年7月
[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