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内涵、测量与及其提升途径

2016-08-02 13:42徐鹏辉张静文林良章
卷宗 2016年6期

徐鹏辉 张静文 林良章

摘 要:心理幸福感是基于实现论的幸福感研究范式,研究者认为幸福并不只是情感上的体验,而更应该关注个人潜能的实现,从各个理论出发建构幸福感的结构,指导幸福感测量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人格变量、人口学变量和生活事件等内外因素可以较为有效地预测心理幸福感水平。对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测量方式及大学生将如何实现心理幸福感。此外,中国人的幸福感研究在借鉴西方成果的同时,仍然需要立足于本土文化,做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

关键词: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测量;心理幸福感实现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教改项目(XJJG2015005)

1 心理幸福感的界定

心理幸福感是建立在Aristotle提出的幸福论或自我实现论基础上的,认为幸福是人的自我实现。在对心理幸福感结构的探讨中,研究者们并没有达成共识,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分别建构了自己认为最能代表幸福感的结构。

1.1 Ryff 的六因素结构

Ryff 也从实现论引申与探索了幸福感问题。他认为幸福不能等于快乐,批评了主观幸福感对于情感的过度关注,认为情感的评估不能明确地回答主观幸福感的涵义,幸福感应该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 Ryff 等人通过总结各种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维模型。从这些关于健康人的心理理论中,Ryff 等人总结出了其中所共有的六种成分,将其作为心理幸福感的指标,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对心理幸福感进行了界定。我国学者以城市居民及师范大学学生为样本,对 Ryff 提出的六维度结构进行了验证,但是得到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

1.2 Ryan 和 Deci 的自我决定理论

Ryan和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是又一个以实现论作为幸福感中心概念的理论模型,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及途径。Deci看来,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它还是个体的一种需要。自我决定理论是通往人类动机和人格的途径,它重视人类的内部资源对于人格发展和行为自我调节的重要性。因此,它研究的是人的内在成长趋向和先天的心理需要。通过归纳,Ryan和Deci得出了三种基本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这三种基本的需要,不仅是推动个人成长和整合自然倾向所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建构社会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必要。因此,这三种基本需要被SDT理论认为是幸福感的三个基本因素,它们不仅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同時也是社会环境必须提供给人们以促进其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养料。基本需要在人生阶段中必须要得到满足,才能使人们体验到一种持续的整合感和幸福感。

2 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2.1 主要人格因素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Ryff及其同事考察了人格的五大模型与多维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在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后,Schmutte和Ryff(1997)等发现神经症、外倾和责任心都一致地成了心理幸福感诸多方面强有力的因子。在Keyes等人的研究中也发现,心理幸福感水平高的人,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国内崔春华等人对心理幸福感调查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幸福感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偏外控型的个体的心理幸福感比偏内控的个体的心理幸福感低。外在控制与焦虑、抑郁情绪有关,外在控制性强的人难以应付紧张的生活环境。而一个内在控制性强的人,较积极地追求有价值的目标,较多地投身社会活动,求知欲强,有灵活性,更有主见,幸福感也常见。

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

根据崔春华对师范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性别在心理幸福感及其环境掌控力、与他人积极关系、生活目标、个人成长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以上各个维度上女生高于男生。这些不同可能也是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差异所在,还可能与师范院校本身的特点有关,即女生比较喜欢从事教师这一职业。所以,这性别上的显著差异有待选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3 心理幸福感模型及测量

各种各样的关于人性、发展和临床心理诊断的概念已经综合成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评判标准。Ryff和Keyes批评了传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建立在自下而上、数据驱动的基础上,因而这种研究缺乏明晰的概念化的理论框架。凭借这种观念的指导,Ryff和Keyes提出并验证了一个六成分的模型,即自我接受、环境掌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生活目的、个人成长以及自主性。心理幸福感的标准综合了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幸福感内容的许多方面体现了自我实现、潜能的充分实现、个性化、成熟以及成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任务。Ryff从正面心理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她的包括6个分项的心理幸福感的观点和相应的量表,即多维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结合了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卫生三方面的思想,从有关健康人的心理理论中,总结出了其中所共有的六种成分,将其作为心理幸福感的指标,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心理幸福感的六个维度。

4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实现途径

4.1 高校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防御能力

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学校的角度来讲,要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掌握心理健康的调适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维护能力。从个人角度来看,大学生要学会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个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紧张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个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心理防御机制的消极意义在于,可能使个体因压力的缓解而自我满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因此,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掌握积极有效的防御方式以应对各种压力,保持心态的平衡,对于大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4.2 大学生要增强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证实,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也就愈容易成功。由此可见,想要有效地缓解压力,大学生应该学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Ryff,C . D . 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revisited Joum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5.69,719 -727

[2]张陆,佐斌.自我实现的幸福_心理幸福感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7,15( 1 ): 134-139

[3]邱启英(2014)中学生压力知觉、心理弹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崔春华,李春晖,王欣等.(2005). 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河北师范大学生中的试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2), 128-130.

[5]林婵(2014)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陈浩彬,苗元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心理研究,2012,5(4):46-52.

[7]庞涓(201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崔春华, 李春晖, 王欣等. Ryff 心理幸福感量表在河北师范大学生中的试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2): 128-130

作者简介

徐鹏辉,男,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林良章,男,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