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宏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用之一生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在教育体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学科的性质作了新的界定,更加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潜能开发和学习兴趣的调动,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优化教学行为,构建科学教学秩序,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学的重点之一,它不仅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而且与各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各学科教学的基础。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学生.注至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教育者全面发展.语文教学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出路在于深化教改。初中阶段,只有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构建合理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行为,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为学生会学和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其定良好的基础。
1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课堂交流的单向式。当前在我国中学语文教学中,普遍沿用着已经用了几十年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这首先就体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流方式上,因为比较重视知识传授,所以很多老师都会将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模式形成自己的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按照自己教案的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才是课题中接受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的接受程度。
(二)写作训练的模板化。写作时中国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技能,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中国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能力目标之一。据目前我国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相当一部分接受过中学语文教育的人写作能力很差,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我国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的不足。在调查结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写作当中思维固化,缺乏一种自由、充满想象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我想这跟现实语文教学中那种模板化的教学方式有关。
(三)阅读思考的局限性。中国古代将学习统统乘坐读书,可见阅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而我国语文的学习,历来都十分注重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时学习之始。然而,在我国一些中学的语文教学当中,却出现了关于阅读的不良导向。按理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加上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可以对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思想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领悟和启发。然而不少老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定下一个文章的主旨思想和领悟范围,甚至将自己分析的或者其他途径取得的思想生硬地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在阅读中只能按照老师的思路来理解和领悟,这种方式就限制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判断,缺乏自己真正的感悟和理解,无法真正地对文章有所探究,阅读感悟到的也无非是老师早已确定好的内容,这种阅读方式着实无法打开学生思维、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本无法拥有自己的话语权,顶多也只能算鹦鹉学舌,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更无法让学生学会真正的读书。
2 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原有的中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创新刻不容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审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的育人目标。
(一)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目的创新。要实现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首先就要从教学目的上进行创新,要对语文教学目的有新的科学的认识,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有助于语文教学中师生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改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填鸭式灌输方式,也有助于学生缺乏思考一味机械地接受方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构建一个包含师生在内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适时地将语文教学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这种开放的学习模式将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并在学习中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语文教学中老师角色创新。中学生多是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有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和思考进行科学的引导,才能真正发挥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重的优势,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发挥在学习中,因此,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语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语文教学也应该更加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在语文课上,老师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释放与发挥,应当注重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好各种教学活动载体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有效帮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好兴趣小组的载体进行活动,与教学进度安排相一致,以文学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载体,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兴趣爱好,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写作素材生动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与个性特长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举办各种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人们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在交际中学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即是时下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有利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多年来,我常常在班级里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如以“怎样保护环境卫生”为主题,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然后在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目的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进一步了解日益严峻的环保问题,了解自己在其中的作用,从而提高认识事物、评判事物的能力。在班里创办学生文学社《跋涉者》,让学生自己在其中三五成群的写稿、组稿、排版,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时不时在班级里举行辩论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得到锻炼、提高。同时在班里以组为单位进行墙报比赛、知识竞赛、讲故事或演讲比赛等。此外,还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工厂、农村,查找门牌、标语、通知等公共文体上的错别字或病句,然后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纠正。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付之实践,不但提高了他们创新实践能力,而且使他们在学语文后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从内心深处更加去热爱语文。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因素,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一环节,惟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1]崔宝山.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育[J].科学之友B版,2007,(01).
[2]海纪平,曹芳.语文课程新理念与语文教学改革[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3]郑远祥,唐世贵.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