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松
摘 要:在党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汉语言教师们一直在寻找改善语言风格,增强语言艺术性的方法。本文简单分析了汉语言文学课堂上教师语言的意义和特征,深入地研究汉语言文学课堂中应该呈现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风格;艺术特点
汉语言文学教师运用的课堂语言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工作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语言风格。教师运用的表达方式有独特的风格和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也会运用不同类型的语言风格。因此,产生的艺术性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重点讨论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风格及艺术特点。
1 汉语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和特点
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汉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用语,是在规定时间内依据教学要求,使用规定的教材,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最终为达到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语言。它也是汉语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工具,是汉语言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汉语言教学语言也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汉语言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要求汉语言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因此,汉语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这也决定了汉语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决定了汉语言文学教学语言的特点,依据学科和教授对象不同:既要严谨规范有科学性、学科性和教育性,还要不乏幽默性、启发性和可接受性。恰当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但有利于学生轻松顺利地接受知识,还有利于汉语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建立威信。
2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语言风格
汉语言文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风格由三个要素组成,一为一般语言、二为文学语言、三为态势语言,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稳定、独创的汉语言文学语言风格,教师因社会阅历、认知水平等的不同所形成的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从课堂语言风格上来看,教师的语言类型大约分为质朴型、情感型、典雅型、幽默型等,稍微笼统的讲,可以将其分为消极型、积极型,若根据教师自身性格和教学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外向型、内向型两种。
通常情况下,外向型教学风格的教师语调较高、语速较快,动作语言和表情都十分丰富,很容易学应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之中,思维和想象力都较为活跃,但同时由于教师传授的信息量过大,很容易使学生无法及时作出反应,不能完全吸收知识,导致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内向型教学风格的教师语调较低、语速较慢,动作语言和表情比较单一,但却能够细密的讲授每个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会造成学生无法及时消化知识的问题,但学生长期处于此类教学环境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会感觉课堂教学十分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不同类型的语言风格对教学效率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风格都有利有弊,至于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语言风格来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对教授对象、学科等进行分析,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3 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增强语言艺术性的策略和方法
充满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创造最佳的教学成果。通常情况下,教学语言都具备创造性、形象性、规范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在汉语言文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达到艺术性的教学效果,主要的方法包括:
1、提高汉语言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策略
⑴党校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运用语言的语速和音调,讲解的节奏等。不同的学科,需要讲解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运用到的语速和音调也应该有一定的差异。适当的语速、音调和节奏会对党校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运用得当会引起学生的共鸣;⑵党校的教师应该懂得进入角色,在授课时应该饱含情感,有效的利用表情和手势等的影响作用。在开展艺术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衣着得体,具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来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运用适中的语调来教学,这样有利于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多种思维能力,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到汉语言文学知识;⑶党校教师应该善于使用修辞方法,使汉语言文学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将抽象化的课堂概念和含义转化成形象化的东西,将深奥和复杂的知识简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⑷党校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有名的诗句和名人名言,增添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优美的诗词和名人名言,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艺术美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感受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⑸党校教师应该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教学知识和内容,来穿插一些风趣的小故事或者消化等,运用这种娱乐的方式,能够增强教学课堂中的艺术性和魅力。但是需要注意把握度,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2、增强汉语言教学语言的艺术性的方式
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需要运用艺术性的语言风格来开展教学。
⑴党校教师在授课前,应该钻研教科书,完全理解教科书。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需要完全的理解教学内容,完全掌握教学知识,全面地理解关于教学的理论。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教科书,这样有利于明确思路,增强逻辑性,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熟练地運用贴切的教学语言;⑵党校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阅历。汉语言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需要教师本身具备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技巧,同时还需要教师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情趣,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自身高素质的风格熏陶给学生;⑶党校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教学语言是教师抒发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4 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汉语言文学教师不断的钻研和探索。只有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地完成教学的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党校教师应该重视采用多种方式来改善教学语言风格,增加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为党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高效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白英. 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9)
[2] 刘雅楠. 浅谈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J]. 中国培训. 2016(04)
[3] 王子征. 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审美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05)
[4] 李一秀.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6(04)
[5] 吕绍泽. 试论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J]. 新西部(理论版). 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