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雪
摘 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连续23年成为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基地。但随着全球性经济衰退情况下,外需恶化,进出口双萎缩,进口降幅下滑更快,导致了非典型的衰退性贸易顺差。“衰退性贸易顺差”不等同于一般性的贸易顺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冲击。本文从2015年前三季度顺差特点分析入手,分析我国“衰退性贸易顺差”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策;进出口;贸易顺差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贸易顺差已持续了20年之久,顺差规模扩大了70多倍。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首次出现“衰退性贸易顺差”,顺差规模为13411亿元,时隔不足6年,进出口双降的贸易顺差再次上演,且截至2015年9月,顺差规模为2009年的1.9倍。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加工贸易增长大幅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等因素,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导致顺差扩大。通过分析我国经济、贸易自身发展的特点,只有通过、对外投资、激发市场主体竞争、完善相关政策体系等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1 2015年前三季度顺差特点分析
2015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总值17857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其中,出口102776亿元,下降1.8%;进口76295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5981亿元,同比增长81.7%。
1.1 一般贸易顺差大幅增长
自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一般贸易进出口一直表现为逆差,但2014年发生根本逆转,实现贸易顺差,2015年1-9月,顺差金额达12643亿元,同比增长4.4倍,占当期顺差总额的48.7%。与此相反,加工贸易虽一直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自2013年来却不断下滑,于2015年1-9月实现顺差15589亿元,同比下降1.4%,占当期顺差总额的比重也由2014年1-9月的110.5%下滑至60%。
1.2 贸易顺差来源地高度集中
2015年1-9月,我国出口额的47.4%高度集中在美国、欧盟、香港,而进口额的34.2%集中在欧盟、东盟、韩国,受出口地区与进口地区分布集中度不同,我国顺差主要集中在香港、美国和欧盟,顺差额分别为13276亿元、11860亿元和6392亿元。其中,我国内地与香港的贸易顺差较去年同期下降11.6%,而与美国和欧盟的顺差分别增长15.7%和14.7%,表明我国贸易顺差扩大主要与美国和欧盟有关。
1.3 工业制品为顺差主要商品
根据联合国公布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进出口商品主要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品两大类。2015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工业制品实现顺差43654亿元,同比增长9.1 %,为当期顺差总额的1.7倍,是顺差主要来源。其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分别实现顺差11894亿元、16504亿元和20358亿元,同比增长18.8%,14.3%和-5.8%。初级产品则实现逆差17672亿元,同比下降31.3%。
1.4 私营企业顺差占比超九成
2015年1-9月,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顺差7383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中外合资企业贸易顺差1451亿元,同比增长212.1%,为当期顺差最大增幅;民营企业及其他企业实现顺差26513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当期顺差总额的102%。而国企成为逆差主要来源,实现逆差7914亿元,同比下降30.8%。
2 “衰退性贸易顺差”影响因素分析
“衰退性贸易顺差”,是指全球性经济衰退情况下,外需恶化,进出口双萎缩,进口降幅下滑更快所导致的非典型性贸易顺差。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导致我国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下文将结合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2.1 全球貿易增长乏力,拖累我国进出口增速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次第来袭,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造成巨大冲击。WTO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贸易增速为2.5%,再次触及2010年来最低水平。日前,WTO对2015年贸易预期下调至2.8%,意味着全球贸易增长率将连续4年低于3%。虽然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比重,由2002年加入WTO初期的4.7%提升至11.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但是受全球经济低迷,各国投资、需求不振影响,我国进出口增长纷纷下滑。
2.2 加工贸易增长大幅放缓,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
“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曾拉动我国外贸的增长,也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及其资源价格持续上升、FDI流入的放缓、国际产业链的转移、我国加工贸易向质量结构型转变的政策不断完善,以及一系列优化贸易结构的建议,加速了我国加工贸易方式萎缩。2015年1-9月,加工贸易占进出口的比重为26.6%,明显低于2002年加入WTO初期35.5%的比重。其中,出口额同比下降8.7%,减少3366亿元,为当期出口减少总额的1.8倍;进口下降13.6%,减少3151亿元,占当期进口减少总额的23.2%。进出口的双双下降,导致其贸易顺差也相应萎缩1.4%至15589亿元,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10.5%下降至60%。
2.3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进口增长放缓导致顺差扩大
我国是大宗商品消费大国,对外依存程度也高,尤其是原油等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50%。近年来,受各国大宗商品供需矛盾和美元量化宽松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2015年以来,衡量22种大宗商品回报率的彭博商品指数下跌了约15%,8月份触及16年低点;9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收报于702点,低于年初的770点。虽然价格的下跌有益于我国进口成本的减少,但是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幅低于进口价格的降幅,我国进口额的增长受到影响。其中,2015年1-9月,原油进口数量24862万吨,同比增长8.8%,但是受价格下降影响,进口额下降40.8%至6454亿元;铁矿石进口数量69890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受价格下降影响,进口额下降41.9%至2681亿元。
3 相关政策建议
当今主要经济体中,日本在1981年-2010年期间保持着大额贸易顺差,而德国1952年至今仍保持大额贸易顺差。面对贸易发展的长期不平衡,日本采取了自愿出口限制措施和放宽进口、汇率升值、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德国采取了汇率升值、技术创新、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建立欧洲区域内的货幣联动机制及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等措施。结合日、德两国的经验措施,以及我国经济、贸易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3.1 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企业的对外投资,首先,有助于扩展企业的市场范围、发挥产品生命周期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获取更多利润。其次,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也是积极的,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加速投资、增加就业、经济增长和减少贸易摩擦,推动我国向价值链顶端移动,向高回报率领域移动。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8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为扩大我国对外投资的正向效应,政府应鼓励企业对具有较高技术的欧洲、美国等企业投资,以促进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并减少贸易顺差引起的摩擦;引导国内的产能过剩企业对外投资,促进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国内需求;鼓励资本和劳动的同步输出,促进我国就业等。
3.2 激励多元化市场主体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机电产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1-9月占比突破五成,但是其仍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借鉴德国政府采取的立法、税收优惠、建立各种协会等方式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经验。我国在成本优势逐渐丧失背景下,应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加大技术研究投入,激发我国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竞争,通过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国际竞争力。
3.3 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跨境电商的稳步发展
去年跨境进口交易额近6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59.7%,环比增长38.9%,将跨境电商的发展推向“风口”。具有中间环节减少、利息成本降低、便捷支付等优势的跨境电商,被视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扩大跨境电商试点,以及连续出台的数个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目前,跨境物流成本高、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服务体系不完善以及电子支付安全等问题仍制约着其发展。因此,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生根,促进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在全球性经济的影响下,国内外经济结构差异和国际分工不同的客观反映,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普遍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截止目前,我国的贸易顺差已持续了20年之久,顺差规模更是不断的扩大,持续的贸易顺差抑制了国内经济发展也影响对外经济发展,需要通过调整国家经济政策,协调国内外经济发展,化贸易顺差之弊为利。我国的“衰退性贸易顺差”不是短时期内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可以根本扭转或改变的,需要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同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出口与内需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激发我国市场主体的多元化竞争,完善相关的政策体系,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促进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万青.《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兼论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2]袁照稳.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及其调整措施[J].现代商业,2011(1).
[3]邹磊,徐策.推动我国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5(1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