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舞者——高行健《车站》先锋性研究

2016-08-02 10:56李子敬
戏剧之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行健车站

李子敬

【摘 要】高行健的戏剧探索迫于上世纪80年代的戏剧危机而起,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探索。关于高行健戏剧作品中所体现的“先锋性”,学术界曾有过相关争论。他大胆采用了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的表演、表现方式,且从故事布局创新到人物形象塑造均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戏剧艺术的成果,使得处于危机中的戏剧舞台有了一份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剧场戏剧;高行健;先锋性;实验戏剧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4-01

随着1982年林兆华导演的《绝对信号》登上舞台,开始了先锋戏剧的探索之路。这样一种先锋戏剧的探索之路,实则属于“小剧场运动精神”的涵盖范围,涌现出了一大批带有先锋性的戏剧作品。高行健“先锋”三部曲中《车站》尤为值得关注。

一、《车站》:因疏离主流话语而遭遇孤独

《车站》的演出历程是曲折艰难的,可见作为新生事物的探索戏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得以茁壮成长。《车站》被比喻成中国版的《等待戈多》,可见这无疑是一部带有“先锋性”的尝试之作。然而,一经上演,迅速引起争议。整个戏剧界,对于这部与西方荒诞剧类似的戏剧难以接受和认可,最终由于部分戏剧者过度将其与社会现状、时代政治联系在一起,该戏演了十三场就被禁演。虽然没有获得戏剧界的承认,但依然具有探索性。

(一)主题的先锋性。就故事内容而言,《车站》与《绝对信号》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本子,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传统戏剧中所谓的“高潮”,整部作品讲述了一群人在等待公车的故事。不断等车,来了又追赶不上,强迫停车也不管用。十年复十年,等的人白了头,乘客们愤愤不平,却依然等待。整个戏中,呈现了各自不同来路的人的心态,唯独除了一位“沉默的人”在一开始等车时便不上车,而独自走向城里。简言之,作品主要呈现了一群人在等车中的情绪变化。

故事内容在观众观看后会产生一定的模糊性,弄不明白作者到底是在批判人类的愚笨还是批评我国公共交通秩序,又或者歌颂个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一个惯性接受主题戏剧的观众而言,这样一个戏剧内容抽象哲理化、故事情节差的探索戏剧,似乎不理解,一时间也不能接受。

(二)小剧场形式的继续探索。《车站》依旧演出在小剧场,在整个演出中更加模糊了表演区与观赏区的界限,扩大了观众的情感张力,进而推动了小剧场戏剧实验的进程。

观众的坐席布置成四通八达的路口,场内挂着象征时间的物件:日、月、星、辰,古今中外的时钟、铜壶、滴漏等。观众席背后,设置高低不平的斜梯通道,是“沉默的人”的表演区域。这种空间关系,带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这种超前的探索戏剧,对于当今舞台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三)多声部的戏剧实验,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车站》中,高行健做了更为大胆的试验:第一,戏剧表演时两个以上的人物同时各自说各自的心思,类似重唱;第二,两组对话和一个自言自语的独白平行进行,构成对比形式的复调;第三,在人物的语言好几声部进行的同时,用音乐来进行对比。如剧中“沉默的人”便是一个用音乐形象塑造出来的人物,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台词,只有行动,默默向前走。这样独特的艺术形象通过全剧的不同音乐进行呈现,使得剧中的形式与内容达到统一。

《车站》遭到禁演,林兆华曾感到惋惜,表示:“至今还有重排《车站》的愿望。”《车站》虽有不足,但不得不说其对演出形式的探索是“先锋性”的。

二、孤独的游子:就戏剧接受而言

作为80年代重要的戏剧家,高行健离开中国之前一共创作了九部戏剧和《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的戏剧理论。他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戏剧实验,是当时剧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佼佼者。然而,就戏剧接受来说,他是一个孤独者。无论是观众,还是戏剧界,对于他的戏剧都有着漫长的接受过程。

高行健戏剧探索的超前性与观众接受的滞后性产生的接受落差与不平衡,使得他的戏剧之路在中国并不平坦。立足于先锋实验,却没有处理好“小众”探索与“大众”接受间的关系。他实践了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与戏剧形态,但是有一些戏剧过于超前不能达到雅俗共赏,不符合群众的“期待视野”和“审美惯性”。

无论是先锋本身的局限,还是观众市场的退潮,或是其他原因,它的退席和隐退,都让中国内地戏剧少了一种色彩,这样一个戏剧现象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我们应该肯定的价值在于“没有前卫性的探索,就不会有发展与进步”,这种创新探索的精神给人以自信、信心、希望。用实践与理论为中国戏剧作出了探索之路,综合东西方戏剧,试图找到融合的道路,以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为本,在戏剧技巧上不断创新,其“先锋”价值,值得被肯定和研习。

参考文献:

[1]吴卫民.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戈.当代中国的“先锋戏剧”[J].戏剧艺术,1996(4).

[3]吴戈.当代中国“先锋戏剧”的意义[J].民族艺术研究,1997(10).

[4]吴戈.论当代中国的先锋戏剧[J].戏剧文学,1996(11).

[5]林兆华.垦荒[J].戏剧,1988(3).

猜你喜欢
高行健车站
车站一角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叙述者的魔术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
乡愁的泛滥与消解
例谈高行健对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借鉴
车站联锁仿真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高行健对戏剧的开创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