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8-02 09:58叶静
卷宗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网融合信息安全图书馆

叶静

摘 要:通过对我国“三网融合”发展历程的认识,指出图书馆积极参与“三网融合”,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其给图书馆带来的服务、资金以及技术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三网融合;信息安全;图书馆

“三网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从2010年我国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以来,“三网融合”也得到国内相关行业的广泛关注。对图书馆来说,在探讨与实践“三网融合”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认清图书馆可能面临的问题。

1“三网融合”的发展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的相互渗透、相互兼容、并逐步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1]。

1997年召开的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平台,三个网,这是国家首次提出了有关三网融合的概念。2001年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三网融合”是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但由于技术条件、管理体制等问题,整体建设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10年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201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至此,国内探讨多年的“三网融合”正式揭开了序幕。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城市。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2]。随着最高决策层对“三网融合”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其发展逐渐进入了快车道,“三网融合”工作也步入全面推进的时间点。

2“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图书馆的发展

“三网融合”能够为信息资源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传播途径,推动图书馆信息化的发展。图书馆利用融合后的统一网络开展延伸服务,共享各领域信息资源,构造资源丰富、服务多样、覆盖面广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杭州数字图书馆在2010年率先实现“三网融合”并向市民开放。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有线电视、手机等途径就可以享受杭州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杭州数字图书馆通过“三网融合”打造的综合性平台——“文澜在线”,可以让用户不需要注册都可免费获取数字图书馆的各种资源[3]。杭州数字图书馆打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成为市民工作、生活之外的“第三空间”。

杭州数字图书馆“三网融合”的运行开通,说明利用“三网融合”开展信息服务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三网合一后,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先进的传输手段结合,使传送方式更加多元化,图书馆信息服务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任何人(anyone)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place)获取任何信息(anyinformation)。不可否认,“三网融合”给图书馆带来机遇,而我们也需认清图书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所存在的问题。

3“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图书馆服务受到冲击

传统图书馆以借还纸质文献的流通阅览为基本服务,为读者提供的信息服务以本馆馆藏为主,其服务范围局限在馆内,而且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一对一的服务。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化和普及,读者坐在家里也可以享受图书馆的服务,这导致到访图书馆的读者在慢慢减少,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优势逐渐在丧失,用户获取信息资源不再依赖于图书馆或图书馆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受到严重冲击。

3.2 给图书馆带来信息安全的挑战

“三网融合”利用云计算、移动技术等新技术,使信息资源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终端复杂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都使融合后的网络面临严峻的考验。在技术方面,网络使用的IP协议有安全性缺陷,如IP不检验IP头源地址,易被IP欺骗或非法入侵攻击,会给融合后的网络带来安全隐患;在网络方面, 原来各自相对封闭的电信网和广电网进行融合后,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不断开放,使得图书馆外部的攻击者有了可乘之机,恶意程序、病毒等都可能在电信网、广电网传播,造成安全威胁;在终端安全方面,由于移动终端的防御能力相对较弱,融合后多种终端接入方式易导致图书馆面临安全隐患[4]。

3.3 长期资金投入从何而来?

“三网融合”给用户使用信息资源带来方便快捷,但为了能够保证图书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图书馆投入的经费从何而来。员工的劳务性支出,各种软硬件的更新和维护,以及数字资源的开发维护等等都决定着图书馆利用“三网融合”开展服务是一项长期的高资金投入的项目。我国图书馆经费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图书馆的经费来源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以及上级补助收入[5]。近几年,国家虽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的进行,但是有关的政策还不完善,无法保障图书馆开展“三网融合”所需的专项经费。而经费又是图书馆项目开展的基本条件,所以如何保障“三网融合”项目资金的长期投入,是图书馆必须面临的问题。

3.4 标准规范不统一

随着最高决策层对“三网融合”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当地实际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但是,各地区采用不同的改造技术,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改造方案、建设规范、产品选型等。这也就造成了图书馆面对各种标准规范,无从选择的局面。标准规范的不统一,会成为日后图书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障碍。所以图书馆界对加速统一“三网融合”标准规范进程的呼吁更加强烈。

4 “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4.1 运用“三网融合”,主动提供服务

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被动的信息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用户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应当利用“三网融合”后的信息网络设施和馆藏数字化资源,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时、主动地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提升信息服务效率。比如,将馆藏独特资源,像古籍,民国文献等做好数字化,实现馆藏数字资源的共享,然后通过手机、网络、电视传向读者,主动提供服务。endprint

4.2 提高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

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员被赋予了更多的角色,例如信息管理者、信息组织者或信息导航者。而“三网融合”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对图书馆员的技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图书馆员的整体知识不仅要具备图书馆专业信息能力,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但是由于我国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技术专业技能,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三网融合”的发展。面对“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员要担当起新的角色,切实掌握相应的信息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和信息导航能力,使自己充分了解并融入到“三网融合”的大环境中,适应“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的工作,努力为读者提供更好、更优质、更充分的服务。

4.3 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世界各国对“三网融合”的发展都较为重视,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已实现了“三网融合”的技术改造[6]。因此,我国图书馆可以借鉴国外“三网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学习世界各国图书馆在利用“三网融合”开展信息服务方面的先进技术,加强相关方面的合作。同时,我们也可参考国外图书馆网络融合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的科学规划,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笔者认为,随着“三网融合”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会相应出台,与之相关的图书馆组织或协会也会相继成立来指导我国图书馆的实践应用,以使图书馆在发展“三网融合”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与信息安全有所保障。

5 结语

“三网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积极参与“三网融合”,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其给传统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冲击,以及资金不足、技术安全缺陷、技术设备落后和标准不统一所造成的困扰。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图书馆可以通过主动提供服务,提高馆员专业素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等手段,以保障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发【2010】5号文: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EB/OL].(2011-01-22)[2016-03-12].http://www.docin.com/p-119841679.html.

[2] 艰难的“三网融合”[EB/OL].(2016-05-17)[2016-05-18]. http://tech.gmw.cn/newspaper/2016-05/17/content_112510250_2.htm

[3] 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实现“三网融合”[EB/OL].(2010-12-30)[2016-04-22].http://www.chinanews.com/it/2010/12-30/2757300.shtml

[4] 三网融合下网络和信息安全问题对策[EB/OL].(2014-09-15)[2016-3-23].http://www.doc88.com/p-3681059871837.html

[5] 张晓珍.浅谈图书馆经费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160-162.

[6] 曹平.我国公共图书馆“三网融合”应用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4):109-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网融合信息安全图书馆
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
图书馆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