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利群
走科技兴农之路 壮大合作社实力
——记湖南省湘潭雨湖金农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张艳辉
■文/刘利群
低价购货,高价卖出,从一低一高差价中赚取利润,是生意场上的常识。然而,雨湖金农蔬菜产销合作社理事长、从事农产品产供销20多年的张艳辉,却打破了这一常规做法。他把农民手中的西红柿以每斤一块钱的价格收上来,再以一块钱甚至更低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还要从中赚钱。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张艳辉却利用科技将损耗降到最低,他牵头成立的湖南省湘潭雨湖金农蔬菜产销合作社“让科技运用到每一个环节,让每一环节的损耗降到最低,让合作社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管理理念,把天方夜谭变成了现实。
“绿丰农场”门店(五菱店)
农产品产供销利润微薄,但张艳辉近年来却屡出大手笔。前几年与人合伙投资2000多万元,在雨湖区二环线附近买下一个占地40多亩的废弃养殖场,建起了鲜活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走进这个中心,随处能够感受到浓厚的科技氛围和改革创新带来的活力。
合作社成立近十年,在湘潭县城区和湘潭市区拥有50多家“绿丰农场”直销店。配送中心使用信息化系统,所有直销店鲜活农产品销售情况在电脑屏幕上一目了然:价格多少、销量多少、走势如何。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后会形成科学精准的配送单。“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使用,能够帮助延长农产品保鲜的质量和时间,减少腐烂变质的农产品,直接降低损耗5个百分点左右,按50家门店年销售额6000万元计算,全年能降低损耗300多万元。”戴着近视眼镜一脸书生气、曾在大学学习生物工程的张艳辉说起这个系统,相当兴奋。
提到保鲜冷却系统,别人大都采取风冷方式来对农产品降温保鲜,风冷保鲜法对农产品的数量、品质有较大影响,且成本较高。张艳辉则将风冷与管冷相结合,对有包装的产品采取风冷方式,对无包装的产品则采用管冷的冷却方式。别家的装卸车间平台大都采用液压装置升降,但考虑到鲜活农产品水多杂物多,张艳辉主张采取螺杆装置,能够随时控制升降高度,达到最精准和最快捷的使用效率。
“其实,配送中心利用的科技没有什么创新之处,我实行的都是‘拿来主义’”,张艳辉实话实说。这几年来,合作社从科技利用中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现在,配送中心每天装卸七八大卡车鲜活农产品,一大卡车两个人半小时就轻松装卸完了,其中的奥秘在于装卸过程全部采用叉车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过,最让张艳辉引以为傲的是,通过利用科技,他将农产品产购销流通销售过程中的损耗降到了最低。众所周知,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经营者大都因微利或是亏本而难以为继。而张艳辉用科技兴农的理念将这一定势给打破了:“别人收菜卖菜,是赚消费者的钱;而我们通过将损耗降到极致,是从降低损耗中赚钱。将损耗降到最低,靠什么?靠科技!”
信息化系统的投入使用,是合作社走科技兴农的第一步。目前合作社正在加紧实施第二步:筹建沼气工程,打造循环利用系统。
张艳辉注意到农民采摘鲜活农产品时,一些老了、坏了、枯了的农产品废弃物满地都是。绿丰农场每家店,每天废弃农产品光清扫、处理费用每年要好几千元。如何将大批废弃农产品变废为宝呢?张艳辉萌生了建大型沼气工程的想法。
2015年8月,金农合作社沼气土建工程已经开始,耗资200多万元的设备马上会安装到位,拟将投入运营。张艳辉介绍,沼气工程以配送中心配送车辆回程带回废弃的农产品为原材料,进行厌氧发酵处理,转化为车载天然气。按照日产500立方米计算,每天可以发电1000度,产生经济效益550元。如果提供给临街倚靠合作社建立的新奥燃气加气站,按2.55元/立方计算,每天就能产生经济效益1275元。沼气工程不仅解决了合作社配送中心车队的燃料问题,而且还能与加气站合作,向社会供气,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绿丰农场”门店(香樟园店)
2015年3月份,湘潭县石潭镇一个村上千吨土豆,一时无处可销,合作社帮他们销了15吨。近年来湘潭本地发生的芽白、红薯、葡萄、草莓等农产品卖难事件,每次张艳辉都会施以援手。“然而,仅凭一己之力靠简单的粗加工,在直销店直销,有时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李艳辉意识到,只有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
2 0 1 4年年中,湖南省农委组织各地优秀合作社理事长去台湾地区考察学习,张艳辉发现台湾地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做得相当成熟,市场上农产品质优价贵,销路极好。台湾地区之行结束后,张艳辉借鉴他人长处将理论付诸现实:第一,运用冷藏的先进技术,延长农产品在市场的供应期,提高销售单价;第二,配送中采取分级包装,把农产品分成三六九等,拉开精品和次品的销售单价,提高销售总额;第三,在滞销时,将农产品加工成各类干菜,增加附加利润。初试成功后,更加坚定了他发展农产品精加工的想法,经理事会商议,合作社将逐步扩大农产品精加工产业投入。
张艳辉颇有感慨,到田里收购农民的农产品,农民为了保证看相,总是要将外面的黄叶老叶剥掉,或将一些看相不好的残次品捡出来,扔到一边。这样一来,农民为了有钱可赚,就不得不抬高农产品的售价。而合作社在向农民采购鲜活农产品时,不管嫩叶还是黄叶,不管好的还是不好的,都一把全收。后期处理中,好的农产品直接送进直销店销售,不够好的农产品,要么进行精加工,要么进入沼气工程。这样一来农户残次的产品也可卖出,不用担心无法回本而提高产品售价,合作社也以较低价钱收购农产品,一并买下的不好的农产品也可变废为宝,双方都可受益。
“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有亏过本,我们的直销店和加盟店,都可以盈利。我们从农民手上以1元/斤购进的西红柿,以1元/斤甚至更低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还能够从中赚了钱。看似天方夜潭的事,我们就这样给做到了。”说到这里,张艳辉一脸得意。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农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