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丁 剑
五大举措促合作社提质发展
——永城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纪实
■ 文/丁 剑
河南省永城市位于河南省东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素有“中国面粉城”之称。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永城市通过发展农民合作社,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民合作社发展之路。
永城市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加工车间
一是提高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截至2015年底,全市合作社达1560家,入社农户达11.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7.3%。合作社通过为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提高了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分工分业,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二是推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65.1万亩,其中:流转入合作社的土地面积达19.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0.1%。合作社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保障流转农户的权益,将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
三是实行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产品品牌化。全市拥有注册商标的合作社35家,共注册商标46个。通过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强化典型示范。永城市通过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引导合作社规范发展。截至2015年底,永城市共有60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二是创新贷款方式。2013年,永城市农业局牵头,采取联保的方式,促成5家农民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从农村信用社共贷款750万元,市人民银行明确把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2015年,通过引导农民合作社加入永城市现代农业促进会,市政府列支1000万元作为担保资金,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解决种粮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资金扶持。市政府在项目、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合作社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从2013年开始,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
近年来,永城市农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合作形式不断丰富,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但通过调研情况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服务能力较弱。现阶段,永城市农民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能力仍然较弱,对成员生产技能培训不系统,经营领域拓展空间不够大,品牌建设步伐不够快等。此外,部分农民合作社存在着周转资金困难、公积金积累不足、公共服务资金短缺等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二是运营不够规范。个别农民合作社仍然存在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民主决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有些合作社重盈利轻服务,重分配轻积累。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清理和规范。
三是成员素质偏低。合作社要在市场中参与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进行运作和管理。从实际情况看,合作社成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懂科技、善经营的管理人才缺乏,市场开拓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四是业务指导薄弱。发展农民合作社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政策性、知识性和业务性,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业务指导队伍,永城市合作社辅导员较少,影响和制约着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和规范运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合作社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农业、发改、财政、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共同促进农民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是抓宣传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素质。全面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是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建立合作社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设立专项培训资金,有针对性地为永城市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理财能手、种养能人以及经纪人等实用人才。
三是抓服务体系,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发挥农民合作社业务指导部门的职能,引导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支持有实力的合作社围绕加工、销售等环节兴办经济实体,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对合作社生产经营的全程化、全方位服务。
四是抓典型示范,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发挥示范合作社的示范作用是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催化剂。结合产业特点及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育典型、树立榜样,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实现整体推进;通过表彰奖励,扩大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社步入规范发展的良性轨道,做到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同步。
五是抓协作配合,创设良好发展环境。健全完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做到紧密配合,互通信息,特别是注重各部门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建立并推行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交流意见。建立健全各项扶持、指导、考核及奖惩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市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永城市保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的产品
(作者系河南省永城市农经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