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新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

2016-08-02 07:58荆延德
高等理科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荆延德

(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高师新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曲阜师范大学为例

荆延德

(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摘要文章剖析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结合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曲阜师范大学本科应用型办学定位和教育理念,提出了“四结合”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素质、实践和技能相结合。“四结合”模式的提出对其他高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设置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资源环境学、地理科学和规划管理科学三大学科的宽领域理科专业[1]。但该专业存在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针对性不强、实践能力欠缺、毕业生去向不明确等问题[2],这为新形势下的专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在201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3],前者偏重于人类社会活动与规划实践,后者偏重于自然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由于专业更名,国内诸多高校面临本专业发展如何转型的难题[4-5][6]74-78。由于在课程设置、办学理念等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如何根据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

2012年曲阜师范大学当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层面已把办学定位为“应用型”本科教育,把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曲阜师范大学于1998年开设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至今已15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评价及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我校于2014年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划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根据国内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初步探索出“四结合”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对国内高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学生构建知识、素质和技能体系以及实现这种体系的途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的完成[7]。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诸多不足:

(一)品牌特色不明显

此专业通常设在工科院校或综合性院校,但与其他工科专业相比,其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模糊,研究范围广而不精等。

(二)实践能力欠缺

从国内典型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见表1)中可以看出[8]73-79,目前国内院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对于本专业的实践实习课程的设置所占比例比较小,导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偏于理论分析,毕业学生在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曲阜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仅包括测量实习、地理综合实习和城市规划实习等实践环节,少而不精,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和实践能力。

表1 典型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比较[8]73-79

(三)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由于是一个和其他专业合办的宽领域专业,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多半来自地理学、测量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因而,从事该专业的高层次人才相对不足,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四)毕业生毕业后从事行业不明确

根据调查研究(如图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多样,从事本专业相关行业如城乡规划(16.84%)、环境规划和评价(6.32%)、土地规划(6.32%)、水土保持(2.11%)等的学生加起来仅占31.59%,占比不足50%[9]。

图1 毕业生就职行业的调查结果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一)应用型人才本质内涵

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是“用”,本质是学以致用,“用”的基础是理论知识,“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创造社会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应用型人才的本质内涵是将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高等教育应用价值的直接载体,是“智慧”转化为“实惠”的核心所在[10]。

(二)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近十几年来,国内很多高校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借鉴国际先进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教育理念,创建了独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比如南京工程学院的“五化(课程体系模块化、项目教学系列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学习评价多样化、科技活动普及化)、五注重(注重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湖南科技学院的“四业(学业、产业、就业、创业)贯通”及南昌工程学院的“两平台(公共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N模块(N个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一拓展(素质拓展课程体系)”等模式。尽管国内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基本要素和本质内涵殊途同归。

表2 国内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设备,造就了独特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国家根据各自教育观念制定了独特的应用型人才模式。表3展现了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表3 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无论是美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个人专业”模式,还是澳大利亚“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英国“产学合作与互动机制”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动手实践等能力。

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在当代全球化和环境变化的背景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以其能够系统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优势而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但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由于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地方院校特色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是当前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曲阜师范大学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四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模式。

(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定位

专业就业需求及其学科性质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定位,进而影响着毕业生以后从事的行业[20]。目前国内不同高校比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对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同,也会导致专业培养人才类型差异(如表4)。

表4 不同院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人才类型

因此,在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根据本专业的学科性质及其相关的应用领域,并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如下:(1)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专业的应用前景、就业方向和前景,学习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了解国家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与评价等方面发布的政策和法规;(2)具有较熟练的土地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GIS技术的应用技能,具有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察、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文献检索、查询资料、实验设计和操作、材料分析与整理、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能力;(3)接受良好的专业素质培养,开发科学思维,训练独立思考、创新探索、协同实践以及科学研究的能力。

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本科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就业方向——能在与资源或环境相关的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工矿企业从事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和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的定位既迎合了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适应了当前社会应用型人才发展的趋势。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课程体系的设置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如表5所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干课程和实验课程对比。

表5 两个专业主干课程和主要实验对比

由表5可以看出,在主干专业课程上减少了城乡规划方面的课程比如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相应地增加了环境化学、全球变化、水文与水资源等环境、资源方面的课程,更加明确了培养方向;在专业实验课程上增加了环境土壤学、环境化学与环境监测、水土保持学等实验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应有的技能。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旨在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两个特色环节:

1.突出专业教学综合实习和野外实习

专业教学综合实习是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以培养、锻炼专业能力。我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综合实习包括南京自然地理综合实习、生态环境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等。野外实习包括植物园实习、污水处理厂实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实习等。

2.强化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毕业论文(设计)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效、科研能力和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我校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撰写毕业论文。同时从2014年开始对论文评审和答辩环节做出了改革。首先是增加了重复率检测一项,规定毕业论文匿名重复率检测不得超过40%;其次毕业论文实行匿名评阅;最后是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回避等。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到答辩整体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管理与监控,有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提高[6]74-78。

除了以上两个环节外还有实验等实践形式。我校在实践教学上全面突出应用型教学模式,在讲解专业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密切联系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创新;强调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新探索。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剖析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模式的弊端,就目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内外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曲阜师范大学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提出了本校“四结合”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素质、实践和技能相结合。该培养模式主要表现为:(1)理论——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2)素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实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技能——增加课堂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的“四结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本校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紧密结合我校本专业办学特色和专业学科体系构建的。不同院校对于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也会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因此,不同院校应结合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趋势,构建自己独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希望本文提出的“四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高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云清,张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2]谢双玉,刘大均,胡静,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7):173-18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A].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4):94-98.

[5]张茜凤,薛丽芳,马晓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6,125(1):96-101.

[6]赵荣钦,丁明磊,徐晨光,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及定位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7(5):74-78..

[7]郑举功,陈泉水,刘晓东,等.材料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1,100(6):143-147.

[8]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4):73-79.

[9]张璐,赵荣钦,丁明磊,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2):88-92.

[10]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11]吴中江,李建启,黄成亮.坚持五个注重,推进五化改革,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55-59.

[12]管天球.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Z3):69-70.

[13]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7(8):58-59.

[14]朱士中.美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0(5):147-149.

[15]胡卫中,石瑛.澳大利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6,12(4):92-95.

[16]张立群.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17]GOV UK.Higher education white paper:students at the heart of the system [Z/OL].(2011-06-28)[2015-09-20].

https://www.gov.uk/government/consultations/higher-education-white-paper-students-at-the-heart-of-the-system.

[18]汪霞,崔映芬.将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英国经验[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99-106.

[19]徐同文,陈艳.英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31-35.

[20]刘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培养模式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76):166-167.

(责任编辑李世萍)

收稿日期2015-10-23资助项目曲阜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学分制下地理科学专业课程群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JG-ZZ15011);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改项目“高师新设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YJG201501).

作者简介荆延德(1970-)男,山东桓台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New Major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in Normal University—Taking Quf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JINGYan-de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Qufu Normal University,Rizhao,27682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training mode in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major.According to the applied university running orientation and educational concept of undergraduates 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the paper proposes the "four combination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by combining the training mode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at home and abroad,name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quality,practice and skills.The proposition of "four combinations" mode has a great referenc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the applied talents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in other universities.

Keywords:physical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applied talents;training mode;"four combinations"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