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2016-08-02 07:58:05
高等理科教育 2016年4期

金 牛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 300350)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金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文章以美国市场为例,通过TC、RCA、RC和NXRCA四种贸易指数的分析,对中印两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在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中,中国的整体竞争力优于印度,但结构内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却不及印度。对此本文提出从经济结构和贸易政策方面学习印度经验,以增强我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贸易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以境外消费为主的教育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增强,对国家经贸发展以及教育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日益显现。中印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情上存在许多相似点,在发展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方面亦存在可对比性。对中印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化两国经贸与教育文化的理解与互信,促进以中印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经贸文化的多元合作,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全球化竞争中谋求更多的话语权。

一、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测量

1993年12月“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该协定将服务贸易分为十二大类,其中教育服务为第五大类,协定于1995年生效,从而为教育服务贸易提供了法理依据。依据GATS对服务贸易开展的四种分类方式,可将教育服务贸易具体分为四类,即教育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其中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是最主要的开展方式。2001年我国顺利加入WTO,遵守GATS的相关规定是我国必然承担的责任。但是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性,采取举措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是增强我国贸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面对这一新兴贸易指标,对其进行合理的统计测量,是研究并促进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提工作。

作为新兴行业,关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研究的起步较晚。近三十年来,学界关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统计测量可归纳为三类:

(一)以出境人数指标分析贸易情况

在各国的服务贸易统计测量中,普遍将“教育服务贸易”归入“旅游”项目中,未做细化统计,因此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具体数额的研究数据缺失。对此,学者普遍根据“教育”项目中的“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人员”“来华留学人员”等人数指标,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人数进行对比分析,但是由于贸易额受到贸易量和贸易价格的双向影响,对贸易量的单向分析容易造成测量结果的片面性。

(二)估计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额

面对以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人数指标进行分析导致的片面性问题,有学者提出以学费和生活费的加权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额进行估计,具体做法为:(1)根据各国消费情况,估计出留学目的地的平均学费和生活费;(2)将某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国赋予相应权重;(3)以历年该国货币对应的外国汇率值,将权重、费率、留学人员数以及汇率值进行相应计算,从而估计出对应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

这种对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额进行估计的方法,相对单纯的贸易人数分析而言较为全面,但是由于估计过程的随机因素较多,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估计结果的科学性。

(三)统计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额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为首的教育资源发达国家,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产业的服务贸易,带动了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新兴增长点。为积极迎合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兴起的影响,以美、英、澳为首的发达国家及以联合国统计局(UNSD)为首的国际组织,开始重视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数据统计和细化工作,为学界进行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但大部分国家仍未参与到数据完善的工作中,印度于2012年才开始向UNSD报告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额,我国还未开始此项工作。不完善的统计数据使得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研究工作仍受到一定限制。对此,本文以美国市场为例[1]分析中印两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采用此种方法能保证相应精确性,有两点具体原因:(1)在美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出口方面,2014年中印两国占比合计达44.8%,较上一年两国分别增加了10.8%和29.4%,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见表1);(2)在中印两国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进口方面,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进口达各自进口总量的1/3和4/5,美国是中印两国进口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最大贸易国。

表1 2014年美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国际教育协会官网(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二、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进出口总量持续增长,逆差较大

1.出口方面

由于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为保证分析研究的可比性,本文选取了中国加入WTO之后的贸易额进行分析(见表2)。2001年中国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仅为0.11亿美元,2003年较2002年增幅较微是受到2003年“非典”的影响。从2004年起增幅提高,在中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政策推动下(如2008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提出《关于在“十一五”期间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规模的报告》[2]),出口总额在2008—2009年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未受影响,随后仍是一路攀升,在2014年达到2.92亿美元。

表2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印度于1995年加入WTO,教育服务贸易起步比中国早。印度政府于1993年成立了特殊问题小组,专门负责制定有关私人投资高等教育的政策框架,于1995年向国会提交《私立大学(草案)法案》,呼吁在科技、管理和实用商学领域设立新型私立大学[3]。显然该法案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扩张大潮,但是未获得印度国会的通过。2000年印度政府以1995年提案为基础提出更为优化的新提案,但仍未获得通过。2005年印度政府成立了国家知识委员会(NKC),不断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印度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优势的累积,出口额逐年增加。其中2009年比前一年增幅几乎未变是金融危机对印度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影响的表现。

2.进口方面

2001—2004年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额增幅较小(见表3)。这是由于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收紧外国留学生签证审查政策,如美国移民局于2002年启动了留学生与交换学者资讯(SEVIS)系统,该系统虽然巩固了美国反恐的严密性,但是也对美国的留学服务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增加了美国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繁琐工作量,提高了招生成本,导致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供给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严格的签证审查制度使得一些已经通过美国高校录取要求的外国留学生因签证未通过而不能顺利赴美,造成部分留学生流失到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国,一定程度上使得他国对美国教育服务需求增幅减少。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一年为基期,中国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008—2014年均较上一年增幅逾25%,可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进口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影响较小。原因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后,美国高校面临财政缩紧的状况,于是美国政府及高校开始重视留学生对美国经济升温、对高校财政匮乏进行补充的重要性,不断放宽对留学生签证的审查。2008—2009年度,美国在中国签发82 000个学生签证,比上一年上升了20%[4]。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声明》,从美国政府层面明确了对中国赴美留学生的鼓励。另一方面,面对金融危机对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冲击,人民币的坚挺和不断升值使得中国学生到国外消费的能力增强,中国学生赴国外留学的经济压力减小。2010年中国首次超过印度成为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第一进口大国,到2014年这种进口差额扩大到2.68倍。可见,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我国教育开放程度的提高十分明显。

表3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3.净出口

虽然中印与美国之间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额逐年持续增长,但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逆差仍然显著。这是由于美国发达的高等教育资源为美国教育服务贸易提供了持续支撑以及美国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的必然结果,也显现了中印两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

(二)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产品形式差异较大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按照产品的形式可分为学历生教育和非学历生教育。学历生教育指的是通过境外的长期学习获得学历,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的特点。非学历生教育指的是通过境外的短期学习获得成绩单或学习证明,具有投资周期短、投资金额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交换生教育和进修生教育。

作为仅次于韩国的来华留学大国,2014年有24 203名美国留学生来华学习[5]。美国来华留学生接受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产品形式以非学历生教育为主,主要是通过美国高校海外学习项目的资助来华短期留学;而接受学历生教育的美国来华留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为汉语言、中医等中国元素较强的学科。2014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总数达304 040人,接受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产品形式以学历教育为主,主要专业为商科、理工科等与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6]。

2014年印度赴美留学生达132 888人,本科生占比仅12.4%,研究生占比达64%,接受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主要产品形式为学历生教育,所学专业主要为软件工程类,体现了作为软件大国的印度对所需人才培养的针对性[6]。而美国赴印度留学生未达5 000人,主要是由于印度国内热门专业以IT软件为主,主要吸引的是来自亚非的发展中国家留学生,这些国家对科学技术有着迫切的需求,但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较高,到印度学习IT软件专业成了最具替代性的留学消费方案。

三、中印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比较

(一)TC指数比较

TC指数,即贸易竞争力指数。本文用于研究国家间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绝对优势的差异。其公式为:TCij=(Xij-Mij)/(Xij+Mij),其中X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额,M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进口额。通常认为TCij接近1时,表示该国或地区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中具备绝对优势;反之接近-1,则表示缺乏绝对优势。

如表4所示,总体上,中印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处于绝对劣势。局部上印度的TC指数在缓慢中上升。中国的TC指数分为两个阶段,2001—2007年竞争力不断上升,是由于加入WTO后我国不断开放教育市场,以中国政府奖学金为主的奖助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的留学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开放留学市场前在华留学生规模的较低基数;2008年至今TC指数不断下降,这是由于我国进口美国教育服务的增长幅度远大于我国向美国出口教育服务的增长幅度,即一方面我国国民财富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促使赴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呈现前所未有的规模化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吸引来华留学生奖助政策的完善,基本形成以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为主,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奖学金为补充的奖助体系和结构,从而来华留学生的规模趋向平稳化和常态化。

表4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历年TC指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二)RCA指数比较

RCA指数,即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本文中用于研究国家间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显性差异。其公式为:RCAij=(Xij/Xit)/(Xwj/Xwt),其中X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服务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的服务出口总额。通常认为RCAij大于1时,表示该国或地区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中具备比较优势;反之,则表示缺乏比较优势。

如表5所示,整体上两国RCA指数均小于1,表明两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下产生的比较劣势明显。从内部看,中国的RCA指数明显高于印度,表明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相比印度具有比较优势。与印度的RCA指数从2004年开始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RCA指数从2001—2008年快速上升,2008年之后开始下降,但仍游走于1附近。一方面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使得全球消费经济不景气,使得外国人来华消费教育服务的贸易额增幅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来华消费教育服务的贸易成本上升。可见,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易受到经贸以及汇率波动的影响,教育服务贸易在我国仍不是服务贸易领域的支撑产业,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以及大力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方面,我国依旧任重而道远。

表5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历年RCA指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三)RC指数比较

RC指数,即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相比RCA指数增加了进口额的考虑,本文用于研究国家间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综合性的显性比较优势的差异。其公式为:RCij=RCAij-(Mij/Mit)/(Mwj/Mwt),其中M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进口额,Mit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服务进口总额,Mwj表示世界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进口额,Mwt表示世界的服务进口总额。通常认为RCij大于0时,表示该国或地区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中具备综合性的显性比较优势;反之,则表示缺乏综合性的显性比较优势。

如表6所示,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受到进口的影响都很明显,整体上两国对美都不具备综合性的显性比较优势。其中,中国的RC指数较为平缓,对进口美国教育服务的依赖性依然很强;而印度的RC指数从2005年开始上升,并经过2008年经济危机的短期低谷后平稳上升。这表明印度从2005年起采取了积极措施,如大力提高本国教育质量,以减少教育服务进口对其竞争力的影响,其中2005年印度成立的国家知识委员会(NKC)发挥了重要的政策引导作用。

表6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历年RC指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四)NXRCA指数比较

NXRCA指数,即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本文用于研究国家间的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显性比较优势的差异。其公式为:TCij=Xij/Xit-Mij/Mit,其中X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出口额,Xit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服务出口总额,Mij表示国家或地区i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的进口额,Mit表示国家或地区i的服务进口总额。通常认为NXRCAij大于0时,表示该国或地区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中具备竞争优势;反之则表示缺乏竞争优势。

如表7所示,中印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受到进口的影响都很大,中国的NXRCA指数波动较小,但明显可见2007年后呈下降走势。印度的NXRCA指数从2005年开始上升,并经过经济危机影响在2009—2010年进入短期低谷后,于2010年继续呈现上升走势,并于2014年近乎追上中国。这表明印度从2005年起采取的平衡教育服务进出口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服务进口对其竞争力的影响,虽然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仍旧处于劣势,但印度采取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成效,贸易平衡性不断得到改善。

表7 中印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历年NXRCA指数一览表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统计司(UN Statistics Division)官网及美国统计分析局(U.S.BEA)官网数据整理而来。

四、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四个指数的分析,可见中国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规模方面,结构上的竞争力弱于印度;而印度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结构方面,规模上的竞争力不如中国;但整体上两国在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力。另外,通过剔除进口影响之后对RC和NXRCA指数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可见中国的竞争力不及印度,这表明中国对美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受到进口的影响较大且未见改变,而印度受到进口的影响不断降低。面对进口依赖性较大、出口能力不足的现状,中国可从以下两方面借鉴印度的经验,以降低进口依赖性,增强出口实力,从而平衡贸易竞争力指数,扭转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中巨大的逆差。

(一)产业结构方面

留学产业与经济产业的紧密结合,可以拉动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出口供给的稳定增长。在印度,教育服务贸易开放的政策和国家层面大力发展IT产业的战略有机结合,进而引导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都紧紧围绕IT软件产业发展的优势展开,一方面国内IT软件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留学生赴印度学习先进的IT技术,提高了教育服务贸易出口额;另一方面,大量印度学生赴美留学的目标清晰,留学专业主要集中在IT软件相关专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应的教育服务贸易进口的结构较为优化。

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迅猛发展。可低科技含量的制造业与留学产业结合度较低,而且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及中国用工成本上涨的加剧,长期依赖低廉用工成本的中国制造业渐渐失去发展优势。与此同时,受日益开放的出入境政策以及不断增加的国民收入的影响,自费出国留学尤其是自费赴美留学成为热门现象,但是我国缺乏对自费出国留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有效引导,一方面自费出国留学生归国后的就业问题严峻,加剧了我国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失衡;另一方面自费出国留学造成了大量国内教育消费者和教育资金外流,不利于我国国内教育供给的数量扩大和质量提升。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来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这无疑为中国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学习印度经验,以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方向为引导,促进留学产业和经济产业结构性的紧密结合,是增强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引导和规范教育服务进口结构的有效途径。

(二)贸易政策方面

美国具有比中印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是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短期内无法追赶的。为了减少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不平衡性以及维护贸易的公平性,可以通过逐步开放教育服务贸易的其他开展形式来减少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劣势,例如引导商业存在和跨境支付的发展。

对于商业存在的外资大学形式,印度政府通过允许教育行业引入FDI来缓解政府财政投资负担,但是条件限制严格,仍未有外资大学进入印度教育领域;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印度理工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严格质量控制值得我国借鉴。制定贸易政策时,应该既把握经济效益,明确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适度减少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增强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质量关,应该严格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目前我国只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形式的商业存在,而且规定外方不能任校长,在办学要求上也存在一定限制,就是出于质量关的考虑。

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要产品形式的跨境支付教育服务贸易的开展同样有利于减少境外消费,远程网络教育具有普及性、经济型的特点,也是平衡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逆差,增强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潜力股。印度IT行业的独特优势使得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的跨境支付教育服务贸易得到重视和引导,也为我国逐渐开放网络信息教育平台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峰,何宜晓.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相关定位[J].改革,2014(7):117.

[2]赵金坡.新世纪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展望[J].高教探索,2011(1):102.

[3]施晓光.印度高等教育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2):122.

[4]廖小健.金融危机下的“美国留学热”及其发展趋势[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1(2):72.

[5]教育部.2014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EB/OL].(2015-03-18)[2016-02-20].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3/184959.html.

[6]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Open Doors Data[EB/OL].(2015-11-17)[2016-02-20].http://www.iie.org/Research-and-Publications/Open-Doors/Data/Fact-Sheets-by-Country/2015.

(责任编辑李世萍)

收稿日期2016-03-03

作者简介金牛(1993-)男,安徽颍上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服务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3

文献标识码A

Comparison Study on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Abroad Consumptio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owards America

JINNiu

(Zhou Enlai School of Government,Nankai University,Tianjin,300350,China)

Abstract:Taking American market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C,RCA,RC and NXRCA indexes,which enable to compare and study the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abroad consumption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exceeds that of India while the structure competitiveness of India exceeds that of China in the view of future tendency.So this paper proposes to learn from Indian experience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educational services in abroad consumption trade of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rade policies.

Keywords:abroad consumption;educational services trade;trade competi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