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强创新为要 可持续责任为先
——美国加拿大访问之思考

2016-08-02 07:08傅向升
化工管理 2016年16期
关键词:钾肥关怀加拿大

文/傅向升



大到强创新为要 可持续责任为先
——美国加拿大访问之思考

文/傅向升

应国际化工联合会(ICCA)的邀请,我们于4月10~19日到华盛顿参加其指导委员会的年会;会议结束以后,我们又参观访问了美国燃料和石化制造商理事会(AFPM)、霍尼韦尔、COOPER轮胎、宝洁公司、UOP公司,以及加拿大的兖矿煤业加拿大钾肥公司、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CANPOTEX)及其出口港等知名公司。ICCA指导委员会年会的主题有:回顾1月20日达沃斯CEO峰会的成果、讨论2015年ICCA重点事项的工作结果、并就2016年重点工作征询意见;然后化学政策与健康、责任关怀、能源与气候变化、媒体与沟通等各小组汇报,听取了中国、印度、非洲的成员资格和外展服务情况,国际贸易与监管、丁二醇和丁内酯的监管、世界塑料理事会的工作;以及与禁化武组织的合作、美国化学品监管的新法案及其影响、ICCA去年预算执行情况及今年的预算等。ICCA年会上,美国化工理事会主席、欧洲化工理事会主席和会议报告人都多次提到与我们联合会的合作,一是2014年和2015年的责任关怀活动,特别是对2015年9月的责任关怀全球宪章签字仪式,予以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二是提到今年3月22日首次参加中国石化联合会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的会议,以及6月份在北京将要召开的责任关怀峰会、9月份还将在中国举办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三是正式会议前我们用一个小时与欧洲化工理事会专题研讨的1,4-丁二醇和丁内酯加强贸易与产品流向的监管问题。第二天的会议还讨论了美国两院正在审议有毒物质控制法案,预计将会高票通过,对新化学品的风险评估、审查以及注册和监管都将提出新的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到几大公司访问和交流,不仅让被访的国际组织或企业更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石化工业当前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了中国石化联合会;我们一行也都感到虽然时间短,但收获颇丰。尤其是面对当前石化产业的现状,我们一边访问交流、参观考察,一边思考着中国石化行业“十三五”时期由大到强的路该怎么走?当时国内石化产业大会上,正在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确立了“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宏伟目标。访问归来,在整理这次出访的笔记和一路收获的过程中,深思之余深深地感到:要实现由大到强的宏伟目标创新是关键要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责任关怀是必由之路。下面将这次出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以及收获和思考与朋友们交流,以期能够带来某些启示。

出访国简况

1、美国,全称是“美利坚合众国”,由华盛顿特区和50个州组成,国土面积963万平方公里,人口3.2亿,自1776年宣布独立以来,只有240年的历史,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2015年GDP为17.97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约80万亿美元)的22%,是中国(10.8万亿美元)的1.6倍。美国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8家,销售收入8.69万亿美元,占500强总销售收入(31.2万亿美元)的28%;利润6623亿美元,占500强利润总额(1.67万亿美元)的40%。美国是世界第一的石化强国,炼油能力和年加工量都是世界第一,页岩气开采技术世界领先,由于页岩油/页岩气技术的突破,原油产量与沙特相当、重回世界第一;我们熟悉的杜邦、陶氏、亨斯迈、伊斯曼化学等11家化工公司位列全球50强,数量上占22%,销售收入2137亿美元也占全球50强总额(9613亿美元)的22%。

2、加拿大,是北美洲最北端的国家,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人口 3560多万,华人约150万,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全国分10个省和3个地区。1867年,英国将加拿大省等三省合并为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他省也陆续加入联邦,1926年,英国承认其“平等地位”,始获外交独立权。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立法权;1982年,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之一,2015年GDP 约1.57万亿美元,继续列世界第10位,人均4.4万美元。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加拿大地域辽阔,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矿产有60余种,其中:钾(44亿吨,世界第一)、铀(43.9万吨,第二)、钨(26万吨,第二),镉、镍、铅等储量也都列世界前列;原油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居世界第三,加拿大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2000亿桶(其中97%以油砂形式存在),约占全球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的12%;其中油砂原油储量占全球探明油砂储量的81%;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中国在加拿大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和钾矿钾肥领域,中海油前几年成功并购了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中石油以及一些民营企业都在加拿大投资油气产业,投资石油资源的公司大都集中在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中川国际矿业公司和兖矿煤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都在加拿大投资钾矿进而生产钾肥,投资钾矿钾肥的公司大都集中在萨斯喀切温省萨斯卡通市,进展最快的要数中川国际和兖矿煤业,都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其中兖矿煤业280万吨/年钾肥(采用水采技术)的环评报告将于近日获批。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农业使用的钾肥约50%靠进口,去年进口942万吨,其中从加拿大进口超过200万吨。

收获与思考

这次出访时间很短,但日程安排得很满。这次到美国与前几次直观感觉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美国也能看到施工工地了,在华盛顿特区从华盛顿纪念塔到国会山那一大段绿化带,是一个被围起来的施工工地;到辛辛那提市进市区和出市区有大段的高速公路也在施工,难道美国也在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吗(没有得到答案)?下面重点交流在访问过程中了解到的美国公司是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实施责任关怀行动以及企业品牌战略等,也许在“十三五”由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跨越过程中能带给我们某些借鉴。

1、关于创新发展。出访与交流过程中,所到企业的创新带给我的冲击力最强。去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首,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也有20多年的历史,去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再次提出从“十三五”开始分三步走,努力实现由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前几天石化联合会刚刚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也将“创新驱动”确立为石化行业“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之一,足见创新的重要性及其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国的创新成绩显著,尤其是航天、高铁等领域的成绩令人刮目;可在工业经济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和健全完善之处,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差距更大,每年鉴定或获奖的成果很多,申报的专利数量已连续排名世界第一,可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最近刚刚发布的“2015全球创新100强”中,日本有40家、美国有35家,却没有一家中国企业的身影(上年度发布时中国仅有1家是华为)。这次出访美国企业对创新有了更新的认识,UOP公司是国内石化行业熟悉的技术公司,自1914年创建至今,在国际炼油、石油化工、气体加工和化工技术领域久负盛名,以其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程设计和一流的技术服务在国际石化行业享有很高的信誉。有十几项技术世界领先,如连续再生式重整技术已在世界上建成150多套,加氢裂化技术已在世界上建成132套。UOP公司与中国石化行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其催化剂在石化行业大量应用,最近几年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丙烷脱氢制丙烯装置的建设,UOP设计的装置独占鳌头,现有的10套装置中8套是UOP的技术;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变压吸附技术(PSA),十几年前曾进入中国,但是当时西南化工研究院也开发成功了该项技术,并且由于西南院在竞标过程中由于吸附剂、关键阀门等技术水平相当、而报价更低,使得UOP接连几次竞标未果以后主动退出了中国市场,而最近UOP再次进入了中国市场,其吸附剂的吸附效率和操作压力更高,关键阀门的开启频率更高,使得吸附塔数量减半、投资大大减少,而连连在中国市场胜出。这次访问UOP的过程中,与其交流的工程师告诉我们:UOP将继续以石化领域作为创新的重点,因为他们预测到2050年石油储量的2/3还将在地下,这一预测对我原来的“石油枯竭论”的概念产生不小的冲击!令我们更加难以企及的是他们的催化剂中试评价装置,陪同我们参观的工程师带我们走进一间大型厂房,里面整整齐齐的排列了多排催化剂评价装置,每两套为一组,并告诉我们这样的评价装置在这个研发中心共有100套,我们正在参观的这个评价车间内共60套,另一个车间还有40套;我在国内也调研或参观过很多大型研究院、高等院校的催化剂研发或工程中心,也看到过很多催化剂的评价装置,但每个单位一般都是小试评价多也就3组、4组,这种规模的中试评价装置也不过2组、4套。如此一来,其催化剂的评价效率和研发周期是不言而喻的,差距一目了然。我们这次还专程访问了COOPER轮胎,COOPER是北美第二大轮胎公司,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并与中国轮胎企业合资合作的外国企业,最近又控股了格瑞达公司,以高端轮胎和美国市场为首选目标。这次访问主要考察了COOPER轮胎的研发中心和磨具加工厂,研发中心内除了轮胎的普通分析测试仪器外,轮胎的多套台驾试验装备是一流的,可以设置不同的路况、不同的气候条件等进行轮胎性能与寿命测试;在磨具加工厂,设计工程师把研发中心发过来的胎侧或胎面的新的花纹或设计方案,进行再设计以后加工成磨具,送试验车间加工出新的轮胎,经严格的轮胎性能测试以后性能优异的投放市场。另一个创新的案例就是这次去访问的宝洁公司,它在全球有28个研发中心,在总部辛辛那提市就有6个。从参观他的博物馆了解到,两个女婿:一个做蜡烛、一个做肥皂;一个姓的第一个字母是P、另一个是G,在岳父的建议下于1837年合并,即诞生了P&G(就是我们称的“宝洁”),在179年的历程中一直是靠着创新,成为了今天世界第一的洗涤用品公司,其产品让我们从早到晚、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难以割舍。

2、关于责任关怀。“责任关怀”概念的提出已有30多年,这次在华盛顿参加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ICCA)会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议题就是责任关怀,当前ICCA正通过59个国家的石化协会共同努力在全球推进责任关怀行动,责任关怀的理念正在全球石化界日益成为共识。这次出访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发达国际和跨国企业责任关怀已经不仅仅是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运营管理的自觉行动,这次访问的霍尼韦尔、宝洁、固铂轮胎、UOP以及加拿大的Canpotex(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及其所属的出口港区),与每一家交流中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内容。最典型的要数宝洁公司,他们讲:现在宝洁公司不仅保证自己生产、提供给市场和消费者的产品是绿色安全的,他们在供应链的把握上也严格要求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的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绿色可持续的要求;例如他们洗涤用品用的棕榈油、包装材料用木材等,要求供应商的生产及砍伐方式都不能是破坏性的。由此引起我“责任关怀在中国”的深思,2002年的中国石化协会首次在中国石化行业倡导责任关怀行动,2005年起连续举办了几届责任关怀促进大会,2011年中国石化联合会又成立了“责任关怀工作委员会”,去年又组织430多家石化企业和园区签订了“责任关怀全球宪章承诺书”。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责任关怀委员会的发起单位已由最初的56家发展到目前的97家,并有527家石化企业和园区签订了责任关怀承诺书,今年6月还将与ICCA共同在北京举办责任关怀高峰论坛(这次在华盛顿期间共同商定了会议的日程安排)。“十三五”期间,石化联合会将携手ICCA和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将深入推进责任关怀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科学制定未来五年责任关怀的目标、任务和举措,认真梳理责任关怀中的差距和问题,通过责任关怀典型企业和园区的示范带动,大力开展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和绿色供应链,推动石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广大企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减少排放、防止污染、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职业健康、社区沟通等,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企业落地,走出一条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新型石化工业的路子,真正实现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安全转变。

3、关于品牌战略。品牌的起源要追溯到古代的马匹标识而打的烙印,真正具有商品属性是从公元1200年的意大利开始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路走来,越来越重要,今天品牌已成为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与信誉的保证,也是消费者对企业或产品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在每年都要推出《世界品牌500强》,主要是根据品牌影响力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对全球8000个知名品牌进行评分,最终推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0个品牌。2015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中有27个国家入选;从品牌数量的国家分布看,美国占228席、占45.6%,英国以44席居第二、法国以42席居第三,中国内地有CCTV、联想、海尔、中国移动等31个品牌入选,相对于13亿人口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品牌显然也属于“第三世界”。榜单第一名是谷歌、苹果位居第二、亚马逊继续保持季军的位置。正因为品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各国及其企业都十分重视品牌建设,都把品牌纳入企业战略的重要位置。品牌战略分单一品牌(统一品牌)或多品牌,大多企业都采取统一品牌,如人们熟悉的苹果、三星、阿迪达斯、耐克、沃尔玛、宝马、波音、星巴克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但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多品牌战略,如通用汽车就生产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宝骏、 霍顿、欧宝、沃克斯豪尔以及五菱等;最典型的要数这次去访问的宝洁公司,仅洗发水在中国销售的就有“飘柔”、“海飞丝”、“潘婷”、“伊卡璐”、“润妍”、“沙宣”等;香水也是品牌众多,最主要的有古驰(Gucci)、安娜苏(Anna Sui),波士(Hugo Boss),杜嘉班纳(Dolce&Gabbana),艾斯卡达(Escada)、登喜路(Dunhill)、来格 仕(LACOSTE)、万 宝 龙(MONT BLANC)等;另外还有护肤品、洗衣剂(液)等。对于是统一品牌好,还是多品牌好,大家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品牌战略,大多数企业都偏向于统一品牌,以便于资金、技术的集中,减少营销成本;而实施多品牌战略的公司虽然认识到运营成本高、风险大,但是也体会到其灵活性,便于市场细分,更避免单一品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发生。国内企业多品牌战略做得比较成功的要数中粮集团。

4、关于智能工厂。自上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智能化已深入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深深地融入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这次出访对智能化又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在华盛顿与霍尼韦尔进行了交流,并参观了霍尼韦尔全球体验中心(他们讲在上海也有一家)。霍尼韦尔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386亿美元,业务涉及航空航天、自动化控制系统、特性材料和工程技术(UOP就是其下属公司),另外在新能源和安防领域也处于领先地位。现在的亚太总部在上海,在上海和武汉都有涡轮增压技术中心和生产厂,中国的大飞机C919就是由霍尼韦尔提供的机轮、轮胎和刹车系统;在安徽、浙江巨化、江苏张家港等地都有合资企业或生产基地,在中国的员工总数12000多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有3000多人,去年的销售收入达23亿美元,是自2013年以来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霍尼韦尔华盛顿全球体验中心将智能化充分展现,每一个展区前都有一个移动屏幕,只要移动到展示的内容前面停下,屏幕即刻自动播放和讲解所展示的内容;在体验他们的家居安防系统时,熟悉的人在门前说话,门禁安防系统会自动问答,问清以后自动开门;而不熟悉的人叫门时,因为生人的声音不能识别,即自动开启视频识别系统,识别通过以后再自动开门。另一个智能化的案例是UOP公司,在UOP的体验中心,他们把展出的最新技术和国际领先的催化新材料、油品分离新技术、催化剂评价装置等,都做成了展品放在展柜上,如果谁想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只要把展品放在一个屏幕前,屏幕上即可播出其具体内容,与霍尼韦尔的智能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国内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己的陈列室或展览馆,每当有人来调研或考察都会走进去了解一个企业的过去和未来,但都是通过讲解员来解说,两相比较差别即现。目前结合《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建设智慧工厂和智慧园区的方案,不知道10年以后这种差距是否能够解除?

感悟与启示

加拿大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相对于人口用“地大物博”来形容加拿大还是很确切的。加拿大每年都有大量矿产品、石油、森林资源以及农产品(大麦、小麦、豆类等)出口,基本上没有深加工工业。这次在加拿大对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建设项目的前期沟通得到不少启示。

1、关于竞争与合作。有关竞争与合作的话题,很多人都习惯性地认为市场经济竞争是主旋律,实际上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肯定的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间的竞争是主体、甚至破产就跳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另一个肯定的就是我国在产能过剩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真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不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比比皆是,结果就是企业无利润、甚至是严重亏损,还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再看看波音和麦道的合并,当空客投放市场的时刻,美国原来的两大飞机制造商宣布合并,这是着眼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为之。加拿大共有3家氯化钾钾肥生产企业,其中加拿大钾肥公司(Potash Corp of Saskatchewan)是最大的、也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商。加拿大钾肥的销售,除北美地区以外,全部由Canpotex(加拿大钾肥出口公司)销售,这家公司是加拿大3家钾肥生产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股份公司(并出资并购了一家温哥华的港口作为出口港,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负责北美地区以外的钾肥市场的出口价格谈判与出口事宜,很好地解决了企业间在国际市场的竞价问题,对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是以合作为主。如果我们的企业间也能像加拿大钾肥企业间的这种竞争与合作的话,无序竞争就可以很好地解决,更不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不仅可以较好的保证企业的利益,还可以更好的维护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降低企业和国家的损失。

2、关于建设项目的前期沟通。加拿大钾盐资源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1/2,是世界第一大氯化钾生产国1100万吨/年(第二是俄罗斯740万吨、第三是白俄罗斯650万吨,我国是第四420万吨),绝大部分出口。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钾肥又是农业丰产丰收必不可少的肥料品种,我国钾资源贫乏,主要集中在青海盐湖和新疆罗布泊。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钾肥生产国,但每年都有50%的钾肥靠进口(去年进口942万吨,其中从加拿大进口超过200万吨),因此近几年很多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国家也提出要建立海外钾肥生产基地。兖矿煤业2011年走进加拿大、2012年正式注册公司,在加拿大已拥有19个区块,共5364多平方公里,氯化钾资源品位高、储量大,经过三年多的努力,280万吨/年的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将于近日获批;这支团队远在异国他乡,心系兖矿集团的发展、心系祖国的钾肥事业,萨省经济部的官员告诉我们“他们春节都不回家,就是因为立下了‘不出钾肥不回家的决心’”。无论是国内钾肥之需要,还是国际产能合作、还是企业走出去,国家都应当支持这样的项目、支持这样的团队。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加拿大对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价非常严格,绿色可持续、对生态环境无害不容有半点含糊,整个项目的环评周期不低于三年,任何环节、遇到问题只看法律程序和环评结果,找什么人帮着说话都是徒劳的,就是审批部门放行,建设地区的居民是不会放行的。兖矿的加拿大项目自2013年1月启动环评,2015年2月提交环评技术建议书,2015年7月提交项目环评报告。在项目环评启动的同时成立了“项目现场办公室”,环评启动已有3年另3个月,环评报告还没批(当时说近日可批)已经召开了三轮项目公开会,每次都有当地政府、社区居民、原著民等参加,主要就是介绍项目的情况;还要不定期的召开项目联席会,每次都是方圆20英里以内、每个村、每个镇都派2名代表参加,不定期的听取和了解项目的情况;项目所在地政府还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每月召开一次会,与项目单位沟通项目情况;项目现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时时在岗,随时接待当地村民,他们经常来喝喝咖啡喝喝茶,了解和询问项目的情况。听到这里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我们的建设项目前期都能像这样做到充分沟通的话,多地的PX事件、几年前的四川的钼铜项目和广东的核电站项目等事件不知是否还会发生?所以说,科学论证、严格环评、媒体宣传、充分沟通,不是只写在纸面上的,只有认认真真地做到了才能OK!

(作者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钾肥关怀加拿大
我国在境外首个百万吨级钾肥项目竣工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钾肥迎来零关税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多元加拿大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姗姗来迟的钾肥大合同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加拿大看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