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白:“五四”运动的参与者

2016-08-02 01:26戴启文
志苑 2016年3期
关键词:五四蔡元培陈独秀

●戴启文/文

李辛白:“五四”运动的参与者

●戴启文/文

许多人知道“同盟会”成立之前,陈独秀在芜湖成立了“岳王会”,却不知道有一个无为人成为“岳王会”的核心;许多人知道北京大学学生发动了“五四”运动,却不知道“五四”运动中一个无为人起到的独特作用;许多人知道白话文的先驱是胡适,却不知道一个无为人创办了中国第一张白话文报纸……这个人就是李辛白。

“岳王会”的核心

李辛白,原名修隆,字燮,号水破山人,清同治十三年(1875)生于安徽省无为县湖陇乡 (今洪巷乡),7岁师从本县举人方六岳。一日,方六岳把自己的旧作《乡溪歌》抄给学生阅读,李辛白阅读之后,作诗《呈六岳师》:“轻烟漠漠雨疏疏,如此湖山画不如。添取草船环翠阁,人间哪必有西湖。”李辛白从城里学校回乡,看到秋收后农民拾稻穗的情景,作对联:“一丘田,遗几粒穗;五斗米,需百折腰。”把现实和历史、物质和精神结合在一起,成为名联。后来,李辛白的诗结集出版,成为无为私塾学生的必读之物。

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辛白考入南京高等警官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参加陈独秀在芜湖组织的“岳王会”,次年加入“同盟会”,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光绪三十三年 (1907),受“同盟会”派遣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的白话文报纸 《白话日报》,受到蔡元培的器重和支持,并被胡适推崇为中国白话文报纸的“开山老祖”。因为《白话日报》经常发表言辞激烈的反帝、反清言论,宣统元年(1909)岁末被查封,李辛白遭到通缉。由于害怕受到牵连,湖陇乡李氏族长召集族人,宣布把李辛白从李氏家族开除出去。李辛白不敢回乡,只得潜藏在芜湖,继续从事反清武装活动。在《恶少年》诗中,李辛白这样写道:“无名无姓复无家,气若长虹貌若霞;一剑横腰千万里,杀人屠狗是生涯。”

这段日子里,李辛白在安徽芜湖公学教书,被称为中国“装甲兵之父”的无为人徐庭瑶这时在该校读书。李辛白对徐庭瑶十分关心,不但送给他大量书报阅读,还派他从事送信等机要工作。受李辛白的影响,徐庭瑶学生时代就萌生了反帝和武力救国的思想。毕业后,由李辛白推荐,徐庭瑶进入保定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学习,和张治中、白崇禧成为同学,后来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徐庭瑶将军》一书介绍说:“徐庭瑶是李辛白的义子。”

宣统三年(1911)11月,李辛白任芜湖军政分府民政长,并创办芜湖最早的大型报纸 《共和日报》。半年后,因袁世凯的《报纸律》钳制,加上时局动荡,经费困难而停办。

“五四”运动的中坚

民国2年(1913),李辛白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佥事,和鲁迅是同事。民国6年(1917),李辛白出任北京大学出版部主任。出版部除出版教材、学术著作和讲义,还创刊出版 《北京大学日刊》《每周评论》《北京大学月刊》《新潮》杂志等,这些进步杂志在“五四”运动前,产生了重大影响。

民国8年(1919)5月4日,北京13所大学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游行示威。5月4日早晨,李辛白组织赶印了2万多份 《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匆匆送出散发。这是“五四”这一天唯一散发的印刷传单。5月7日,北京市面上到处散发一份油印传单,提出了 “救国十人团”的方法,具体是这样的:每位国民寻找10个熟人组成10人团,推选一名代表,每人印一张名片,背面刊登9位团友姓名。团员责任分消极、积极两种。消极责任是“提倡国货,宁死不买仇人的货物”,有钱存在仇人银行的话,立即提出来,并不使用该银行纸币;积极的责任是 “提倡储蓄以为培养国力的基础”,团友每人每月须储蓄国币2角以上,积至1元,即送至非仇人的银行储蓄,条件成熟(10人团达10万团以上)便举行救国团代表大会,组建国民储蓄银行,组织国民实业总公司,以所有储蓄金作为股金。这个方案的倡导者就是李辛白,印刷品所费资金也由李辛白提供。“救国十人团”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得到发展,并向全国蔓延。

之后,李辛白还写下小诗《动》,激情讴歌“五四”运动的伟大胜利。

李辛白

李辛白留下的两只老怀表

与蔡元培、陈独秀同进退

“五四运动”引发全国学潮,军阀政府归罪于北京大学,蔡元培被迫辞职。6月5日,军阀政府批准由胡任源署理北大校长。6月7日,北京大学召开教职员紧急大会,会上李辛白坚决赞同“挽蔡拒胡”的决议。在蔡元培离职期间,“北大评议会”领头组成“联席会议代表团”和“临时委员会”,集体商讨做出决策。李辛白是“联席会议代表团”和“临时委员会”的成员,他始终不渝地支持蔡元培和进步学生同北洋军阀作斗争,维护蔡元培所开创的北京大学新局面。

民国11年(1922)10月,北京大学学生因拒绝缴纳讲义费引发蔡元培辞职风波。受“五四”运动胜利的影响,北大学生比较张狂,甚至连讲义费都不交,并对代总务长沈士远进行围攻。第二天,几百号人来到校长室,领头的山东大汉高喊:“我们打进 (校长室)去,把他们围起来,把这事解决了!”喊声如雷,危机一触即发。蔡元培干脆走出校长室,向学生们喊出了“决斗”,并于当天写下辞呈。之后,身为出版部主任的李辛白也提出辞职,并和总务长蒋梦麟、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数学系主任冯祖荀分别刊登启事,宣布“随同蔡校长辞职,即日离校”。学生们最后接受学校的意见,缴纳讲义费。

民国15年(1926)3月18日,段祺瑞卫队对到执政府门前请愿的学生开枪,酿成了骇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接着,段祺瑞政府下令通缉所谓暴徒首领,包括李辛白、李大钊、鲁迅等49人。为免遭军警迫害,李辛白离开了北京,从此与蔡元培的联系渐少。

李辛白与陈独秀的关系可以用“铁哥们”形容。陈独秀在芜湖安徽公学创办“岳王会”时,李辛白是会员;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大学长后,又经陈独秀向蔡元培推荐,李辛白这才由教育部转到北京大学任职。

民国8年 (1919)6月11日,陈独秀为声援爱国学生运动,在北京散发反政府传单 《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李辛白积极参与各种渠道的营救活动,代表北京大学教职员工前往监狱探望和慰问。李辛白发表《怀陈独秀》的白话诗:“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这首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个阶级之间的根本利害冲突,流传全国,是“五四”时期最佳诗篇之一。

从加入陈独秀创立的 “岳王会”,到“五四”运动共同面对惊涛骇浪,同为安徽人的李辛白和陈独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陈独秀病逝后,李辛白写下《闻陈独秀殒于江津》诗:“江淮间气钟吾子,磊落嵚崟一代豪。举世穷讥浑不顾,暮年遗恨倘能消。定情诗痛西湖碧,奋志名成北斗高。三峡猿啼声最苦,羁魂万里待谁招。”诗中,李辛白给予陈独秀极高的评价。

李辛白主编的《新生活》周刊

毛泽东邀他共商国事

民国26年 (1937)7月7日,日寇侵华战争全面爆发。8月,李辛白临危受命,担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抗日战争时期,李辛白提出匡救时政的《条陈》,请人代呈蒋介石,但石沉大海。李辛白失望地说:“早知如此,我当初就不浪费笔墨了。”

民国27年(1938),李辛白生活无着,靠朋友帮助度日。驻皖南的国民党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想依仗权势收购李辛白收藏的黄山谷的条屏、唐寅的虎、李北海的《千字文》等。李辛白表示:“唐司令爱字画,我也然,叫我忍痛割爱,实难从命。至于用钱购买,我觉得不妥,外人不知内情,容易误认为唐司令仗势夺取,将有损司令声誉。”来人无言以对。

民国34年(1945)8月,在皖南从事教育工作的李辛白接到毛泽东的请柬,邀请他到重庆共商国是。李辛白和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曾是北京大学的同事;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勤工俭学时,李辛白是他的老师;李辛白编辑的《新生活》周刊,是毛泽东在湖南创办“文化书社”时最畅销的书刊;继李辛白发表《怀陈独秀》诗之后,毛泽东发表 《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与李辛白发出同样的呼吁。收到请柬后,李辛白十分高兴,但由于年事已高,加上路途遥远,无法成行,只好复函深表感谢。

虽然重庆之行没有变为现实,但李辛白的主张没有改变。民国36年(1947),国民党芜湖市党部书记长魏寿允带着国民党员登记表要李辛白填写,李辛白严词拒绝:“我是同盟会员,不是国民党员,填这表干什么?”魏寿允尴尬而去。1949年,李辛白寓居夫人的家乡贵池。面对国共内战,许多人逃散如惊弓之鸟,李辛白却悠闲如无事一般。人民解放军挺进贵池后,李辛白率人迎接人民解放军,并在贵池各界召开的欢迎人民解放军大会上,代表文教界致词表示欢迎。

1951年,李辛白因病去世。但作为“岳王会”“同盟会”的会员,作为“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支持者和领导者,作为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及白话报业的 “鼻祖”,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猜你喜欢
五四蔡元培陈独秀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陈独秀三拒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