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历史建筑阮仪三两次急赴杭州

2016-08-02 09:27裘本培
杭州 2016年6期
关键词:杭州教授建筑

文 裘本培



史话 HISTORY

为保历史建筑阮仪三两次急赴杭州

文裘本培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多次来杭州,寓居过保和坊砖街巷(即今孩儿巷)。在陆游的眼中,孩儿巷是极富诗意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被历代传送至今。

2002年,与该建筑一墙之隔的一所中学为了增辟操场,经有关方面批准,将孩儿巷98号这幢陆游曾居住过的建筑列为拆迁的范围。

拆与不拆两种意见对峙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搬迁拆除时限只存5天了,此时是2002 年7月2日,人们突然想起同济大学的阮仪三。当年他68岁,任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又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的南浔、乌镇、西塘等古镇,经他的全力抢救,走上了“保持原汁原味,扩展文化内涵”的道路。想到这些,浙江大学建工学院的教授拨通了向阮仪三求助的电话,电话中简要地讲述了孩儿巷98号之事。阮仪三虽然工作很忙,但为了这幢古民居的存留,他立即放下手头工作,赶来杭州。

7月5日,阮仪三以他一贯乐于学术上切磋相商的风格,前往孩儿巷98号考察。浙江大学的几位教授和当地的不少新闻记者早在那里迎候,有人问:“阮教授来,市里领导知道吗?”浙江大学教授摇摇头笑着说:“阮教授平易近人,到哪里都像普通百姓,哪有时间考虑这些。”原来上午9点多,阮仪三教授乘上海至杭州的那班火车到达城站,自己再打出租车直奔98号。阮教授是从后门进去的,他穿着普通的白衬衫、灰裤子,挎着一只黑背包。大家说:“您路上辛苦了!”他笑着说:“搞我们这一行,就是要到处跑。”是的,他一年到头都在四处跑,要找到他实在不易。

阮仪三走进宅内,探询的目光盯着各处,对陪着他的人说:“这些雕刻有清代的风格,出自高超工匠之手,实属难得。”他看了好多根杉木芯柱子后说:“柱基石是明代的风格。”亲自测量了墙体厚度,作了记录,指着泥墙说:“这是典型的宋墙。说明这里有宋代的留存物。这是全国大城市中仅有的一段宋墙。但少有在民居建筑中发现的。众多学者只能借着书籍臆想,而这墙分明是活教材。”

阮仪三称赞住宅整体结构保存得很完整,这实在是难得啊!

阮仪三来到楼上,看到每扇窗上的“蠡壳”,他高兴地说:“这是明清时代江南建筑所特有的,靠手工磨制,工艺繁琐,费用就高了。所以当年只有富有家庭才用得起,清代中叶出现了玻璃,它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我以后在课堂上可以告诉学生,明清建筑的‘蠡壳窗’还可以在杭州见到。”

阮仪三对陪同他的人说:“孩儿巷98号对杭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经很少,价值不可估量,拆不得啊!”有个陪同人员对他说:“有个文物贩子开出了20万元的包拆费。”阮仪三接着说:“20万?应该2000万也不止!孩儿巷98号是杭州仅存的一处宋代民居建筑遗址了!是杭州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物’!不要小看这破砖烂瓦,这就是文化,这就是财富!不保下来,就永远后悔。这幢民居,价值数千倍于一幢新的豪华商品房。”他建议,应该赶紧保护并收复古宅。“现在很多人只看重地皮能够卖钱,其实有时候这地上的老房子比地皮更贵重,而且是金钱所不能买到的。”

阮仪三对与他同行的电视台记者说:“与有些国家比较,我们的文保意识差距很大,英格兰的土地面积比浙江省小得多,而列为保护的建筑比我们全国还要多。”当有记者问他:“有人以为这座故宅是陆游故居,也有人认为不是,您怎么看?”阮教授说:“我宁可信其有,也不要轻易否定,把它保住,就可以进行建筑史和文学、史学的研究,也是一处重要的旅游资源。”

陪同人员突然记起阮教授还没吃午饭呢,等开了座谈会,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了,人们有点过意不去,因为阮教授是大清早从上海赶来的,直到现在才陪他去吃中饭。

阮教授离杭后,在杭的专家想写个呼吁书,恰在这时,专家们接到了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的通知:尊重教授的意见,孩儿巷98号不拆了。而此时,离法院“腾空拆除”的时间仅剩最后一天了。

2002年7月初阮仪三一行又乘火车悄然赶到杭州,这是紧急抢救孩儿巷98号古宅,隔了三个月后再次从上海赶到杭州的。他带了51名博士生和硕士生,租用了四辆面包车于10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开进杭州,他们将对杭州城内所有值得保护的文化遗存进行一次大摸底。

阮仪三这次来是应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对杭州市所有文化遗存进行排队摸底,为起草《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供依据。因为孩儿巷98号的遭遇实在太危险了。

大队人马到来之前,阮仪三和博士生先来踩点,他向人们报出一系列数据:杭州列为保护的建筑275处,上海是375处,北京是448处,而纽约是884处,伦敦是1万处,英格兰是60万处,日本是100万处,而英格兰的面积只有浙江的三分之一。阮仪三认为这是观念的问题,杭州经历了“旧城改造”的一些教训后来个“亡羊补牢”。

阮教授一行的普查重点是中山中路,也就是南宋时的御街。一行人来到被保护下来的百年老店“张同泰”药店前,眼前这幢老建筑是清末的,它从鼓楼外迁移进来,前些年被列为拆除对象,后经市民呼吁才保留下来,但已超出红线五米,孤零零地倒在马路上了,与周围的建筑极不协调,阮仪三评点道:“这就是规划了,老宅在前,新建在后,不该怪宅子。”

在中山中路90号门前,他给学生讲解:这是民国时期典型的近代建筑,类似上海外滩的沙逊大厦。他说杭州应该留存一批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和遗存,从宋、元、明、清、民国直到文革时期,让它们成为一座城市的文脉。

作为中山中路延伸出来的河坊街,是条经过改造的仿古街,平时游客人气很旺。阮教授对眼前的路面、店面、屋檐和墙面都看得很仔细,他对学生说:“修复改造历史遗存,光有形似是不够的,还须深入它的肌理。”他对这条街的总体评价是:快速设计,快速施工,这是河坊街最大的毛病。上海著名的国际饭店贴外墙时,规定每个工人每天只许贴20块瓷砖,不求多快,只求质量。现在老听到新造的房子往外掉瓷砖,没听过国际饭店的瓷砖往外掉。

在“踩点”准备的基调上,一周之后的10月18日,阮仪三率领大队人马正式进驻杭城,他集中学生开会。19日一大早,各组人员在杭州市规划局、国文局、文保所派来人员的陪同下分别乘车出发摸底。

一行人马来到北山路,这是一条集中很多清末民初名流集中的地方,一幢幢各式各样的花园房呈现在眼前。有人提出“改造”北山路,如此,北山路上原有的建筑极有可能葬身在推土机下,引起许多市民和专家的反对,阮教授一行来到葛岭路17号,指出那些台阶是明代以前的,院子里的那块大石头是宋代的柱础,门口的那棵香樟,估计已有上百年。

2002年10月中旬的这个周末,阮教授及他弟子的足迹遍布杭城的大街小巷,搜寻到了杭州城市文化遗存的很多信息。他们回上海后进行了梳理,连同许多建议一起反馈给杭州市委、市政府。

2003年6月,《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2004年8月,孩儿巷98号正式动工修缮,这其中阮仪三教授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保护第一,应保尽保,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这是他的理念。

“古城卫士”阮仪三

【编者按】

2016年G20峰会落户杭州,世界聚焦杭州,本栏目特推出杭州各类介绍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展现中国传统的精髓、文化的真谛与民族的精神。

猜你喜欢
杭州教授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院子
杭州旧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