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局长 王益坚
给记忆插上路标
杭州市拱墅区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局长王益坚
曾经,莫干山路沿线工业企业林立,这些企业曾是杭州发展的脊梁,几代人留下的汗水和心血。虽然因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这些工厂不断关闭外迁,但这是城市的遗传因子,不能忘却,更不能丢弃。为铭记历史,展望未来,拱墅区启动了工业遗存景观小品设计大赛,将这些城市记忆做成艺术小品,放置在绿化景观带中,让年轻的市民也能了解张小泉剪刀厂、华丰造纸厂等工厂的历史,使莫干山路成为一条会说故事的道路。
2015年11月,拱墅区住建局启动了莫干山路的整治任务,首先思考的是道路整治的定位问题,即道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个性特质。北大桥地区以及莫干山路沿线是杭州老工业的集聚区、集聚带,这里曾经有张小泉剪刀厂、热电厂、蓝孔雀化纤厂、万马药业、万利塑胶等在杭州甚至全国都有知名度的工业企业,华东制药厂还在生产,现存的华丰造纸厂计划于2016年底关停。
从大关路至石祥路,莫干山路西侧的老工厂都已经搬迁,蓝孔雀、中粮大悦城、九龙仓珑玺等开发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无论站在哪个路口,你似乎都能看见莫干山路未来的繁荣。
城市建设者站在城市产业更新换代的路口,不得不先停下来进行深度的思考。最终,我们确定了莫干山路的定位,即“一轴三带”:一轴指的是杭城南北交通的地面中轴线,三带指的是现代活力产业带、开放休闲绿化带、工业遗存文化带。
对工业遗存的价值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发起了寻找“四老”活动,即寻找老工厂、老机器、老工人、老故事。活动中,我们对老工厂有了新的认识。“张小泉”是杭州市百年老店的翘楚,可以说张小泉剪刀天下无人不识,起码中国的家庭妇女都知道张小泉的名声。华丰造纸厂的发展历史,颇具传奇色彩。1922年成立,最初叫“武林造纸厂”;1922年,从美国引进圆网造纸生产线,成为浙江省第一家机制纸企业;1931年,正式更名“华丰造纸厂”。岁月悠悠,华丰这块金招牌,在民族造纸工业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还找到了朱德当年视察的照片,看到了西哈努克的身影,即便在现在,这仍足以让我们感慨。
随着对老工厂的深入了解,老机器的陆续搜集,对历史资料的不断积累,工业遗存不再是一些碎片,而是愈发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愈发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工业遗存不仅仅具有直观的历史价值和科技价值,记载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烙印,更承载着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让我们若有所思。我们的景观设计师回忆童年时跟着外公进出华丰厂,绿豆棒冰的味道似乎仍留在唇齿之间。其中一张照片特别感人,一位男青工在车间休息时拉小提琴,大家都站着静静地聆听。在那个时代,有的家庭几代人都生活工作在工厂里,工厂就是工人的家,就是工人的天,这种情感正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所容易丢失的最珍贵的东西,也正是这种情感足以打动我们的内心。
所以,我们今天保护工业遗存,是为了回望历史的路,给记忆插上一个路标。
莫干山路两侧规划了30米的绿化带,这次整治我们对绿化带的风格进行了一次调整,确定了几个原则:可进入性,即在绿化带里建设一条步行道,贯通全线,使行人避开道路的嘈杂和污染,打造一条城市健康绿道。开放性,即绿化带应保证视线的通透,使综合体和道路之间在空间上保持连续,同时也便于行人观察方向,具有必要的安全感。文化性,即利用绿道、休闲空间布置莫干山路工业遗存小品,使行人了解莫干山路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保留了蓝孔雀地块的一座假山和凉亭,这将成为寻找原化纤厂印迹的重要标记。
在收集莫干山路历史资料和机器的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工业遗存主题设计大赛,征集城市雕塑、文化小品、景观设置方案。在杭的大专院校、设计单位积极参与,共收到参赛小品141幅,部分获奖作品将放置在绿化带上,成为城市新景观。设计大赛的开展,引起了社会广泛好评,也引起了市民对工业遗存保护的关注。
杭州最大的工业企业杭钢也转型升级了,烟囱停止了冒烟,两万名工人离开了车间。一个工业时代似乎就这样结束了,新的住宅区和办公大楼、商业街陆续在老工厂的原址矗立起来。服务业方兴未艾,白领喝着咖啡敲着电脑,工业仿佛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仍被工业品所包围,只不过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精致。从本质上看,即使经济顶端的金融业仍然以工业为基础,离开实体性的工业,大部分的经济活动都可能成为泡沫。我们享受着工业化生产带来的产品、服务和机会,人们的饮食起居已经严重的工业化,人们的生计之道也工业化,人已经成为工业人,而我们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如何保留?如何重塑?这就是工业遗存留给我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