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突破与局限。此篇作品对于女性主义的突破之处在于性别角色的塑造强烈对比,即男性形象被弱化,女性形象被强化,在道德理念中体现女性特有的视角,与此同时,局限性体现在女性角色的命运始终逃不过最终与男性结婚而收场,并且在经济上依赖男性,在爱情中处于被动地位,作者价值观念的形成受当时男权社会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所束缚。这篇作品对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启蒙作用,也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女性主义;突破;局限
作者简介:陈文玥(1989-),女,江苏南京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1-0-02
引言:
英国女性小说家简·奥斯汀生于1775年,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称其为“最完美的女艺术家” (Gilbert:330)。美国知名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认为,在英国小说作家中,简·奥斯汀可以与莎士比亚相媲美,受到读者稳定的喜爱(朱虹:1)。奥斯汀的作品提倡人性本善,人要追求理性,并且有相当程度的自我节制,英国批评家弗·雷·利维斯称其为“英国小说大家”(利维斯:1)。奥斯汀的作品主要聚焦于英国中产阶层乡村女性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之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也逐渐引起了关注。1983年,玛格丽特·柯卡姆在她的成名作《简·奥斯汀:女权主义与小说》(柯卡姆,1983)中就以女性主义视角通过研究女权启蒙运动对简·奥斯汀的小说进行了全面探讨。在《简·奥斯汀:女权主义与小说》中,她重点探讨了简·奥斯汀的女权意识,例如简·奥斯汀作品中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对女性文学发展的作用等。2005 年,玛格丽特·沃特斯在其作品《女权主义简史》(沃特斯:188)中,将简·奥斯汀列为“执笔的亚马逊女战士”之一。国内文学评论家一部分从伦理学出发,如周青、王尧等探索小说中的道德理念,另一部分从女性主义出发,如朝阳、刘戈等分析简·奥斯汀对男权视角下某些观念的反驳。笔者认为,简·奥斯汀的作品中道德观念是一大突破,女性人物塑造丰满,女性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女性角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反映了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她的作品挑战了男性社会话语体系为女性规定的言行准则。《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女性平日光景为素材,不同于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摒弃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本文将以《傲慢与偏见》为例,用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简·奥斯汀小说中女性视角的人物塑造和道德理念突破以及价值观念的局限。
1. 强化女性人物塑造,臻显女性道德观
在道德观的形成中,女性是以男性视角下道德观为基准,成为男性希望成为的某一种或某一类女性。直到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的完成,女性开始意识到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不平等,开始为自己的权益作斗争。许多女性主义者涌现。例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系统地阐述了她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观念,勇敢地向世俗宣言:“我们将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去研究女人,给我们的全部处境以应有的重视。”(波伏娃,2004)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性角色第一次有权利表达自己,女性不再是无知、温顺的附属品,而是敢于在公众场合显现才智和能力的有自信的人。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提出女性是“家庭天使”这个概念,而奥斯汀恰好打破了这个概念。虽然她笔下的女性仍是传统的女性形象,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简,但是奥斯汀仍然塑造了像伊丽莎白这样不同于“家庭天使”,而有自我意识的生动的女性形象。
奥斯汀通过弱化男性角色,强化女性角色来表达她的女性主义观点。与富有智慧的女性角色相比,男性角色的道德和能力被有目的地放低,在两性关系中,男性似乎总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那一方:班内特太太想尽办法让她的女儿们嫁给好人家而班内特先生却什么都没有做;柯林斯与夏洛特结婚后,直到她掌管了一切他才知道夏洛特对他没有感情;尽管伊丽莎白社会地位低下,被达西的姨妈百般刁难,她仍然不卑不亢,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婚姻,捍卫家人的尊严,最终和地主的儿子达西结婚了。
另外,“父亲”在作品中是经常缺失的,并且在家庭中也没有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和宾利的是父母双亡的,达西的姨妈凯瑟琳也是丧夫。即使家中存在一个父亲,如伊丽莎白的父亲,他也是与家庭成员距离甚远,整天只想在自己的书房里看书以躲避外界的喧嚣,不想被打扰。除了“父亲”的缺失,男性角色的道德也被描绘地较为不齿。威克汉姆和柯林斯便是刻画的典型。威克汉姆被塑造成一个骗子和流氓,不仅把父亲的遗产挥霍殆尽,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乔治安娜私奔,因失败而对达西怀恨在心,便对伊丽莎白谎称达西私吞了他父亲的财产。有先天缺陷的柯林斯没有坏心,却是有些滑稽和荒诞的存在。对待社会地位比他高的人,他阿谀奉承,卑躬屈膝;对待社会地位比他低的人,他鄙视嫌弃,毫无同情心。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后,还自负地认为拒绝是淑女惯用的手段,极大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观,初步臻显了奥斯汀所宣扬的女性道德观。
奥斯汀虽然也赞同以经济为基础的婚姻,但是却是以爱情为前提的。简·奥斯汀出生于牧师家庭,父亲从事神职,因此奥斯汀信奉基督教,逝后也安息于英国最大的教堂之一—温彻斯特大教堂,可见她对于社会与家庭持和谐的传统理念:从善和孝敬父母。其次,奥斯汀作为一名女性,没有职业,在当时的社会中所能接触到的世界十分有限。尽管18 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英国工业革命逐渐兴起,但女性依然是弱势群体。毛姆在他的读书心得中提到过奥斯汀,说“她的兄弟们都进入了社交界,唯有她与姐姐被禁锢在家庭和狭小的邻里社交圈之中”(毛姆:35)。对绝大多数女性说,可以从事的职业很少,社交活动也很有限,婚姻就成了唯一的出路。正因为奥斯汀家庭经济拮据,不能提供丰厚的嫁妆,她的初恋离她而去。她专注于写作之后,也是经济拮据,曾经有一篇未出版的手稿搁置出版社多年,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将手稿赎回。这些经历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
《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与伊丽莎白,是典型的王子与灰姑娘的翻版,伊丽莎白自尊自爱,富有个性,这些外貌之外的特质让达西不能自已,即使她地位低下,家境寒酸,面对身份显赫、家境优越的达西,也从未放弃独立的思想和优雅的品格。但是他们各自都有缺点,伊丽莎白的“偏见”,达西的“傲慢”,让他们在交往中看到了自我的缺陷,双方的结合也给予女方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是理想化的结局。通过伊丽莎白视角下的生活,奥斯汀将自身遇见的无奈和所希冀的光阴抒发在她的身上。奥斯汀也曾遇到颇有资产的男性向她求婚,但两人的性格不合,男性学识也有所差距,奥斯汀最终没有和他走在一起。由此可见,奥斯汀在婚姻中,首先关注的是爱情这一必要条件,但同时不排斥经济基础这一充分条件,她也在呼吁女性不要在物质社会中迷失自我。
2. 奥斯汀女性价值观念的局限
在作品开头班内特太太就说了一句著名的台词:“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看似从男性视角写了这一句话,实则 “举世公认的真理”是女性需要嫁给一位有财产的男性。在作品中,女性大多没有职业,舞会是女性们唯一的社交场所,而年轻的女性去舞会只有一个目的:找一个有钱人。无论是因爱结合,还是因财结婚,作品中的女性都逃不过一个最终的归宿:婚姻。相较于其他几位女性,伊丽莎白对这种的金钱至上的婚姻观持蔑视态度,其出彩之处正在于她坚持去追求自己真正的爱情。即使是特立独行的伊丽莎白,虽然她与达西结合不是因为财富,虽然她是“叛逆”的,要寻找和她有精神共鸣的绅士,她仍像其他女孩一样,在参加各类舞会之前盛装打扮,以优雅美丽示人,最终的人生目标也是寻觅意中人,嫁得一个如意郎君。《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彰显了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与金钱观,没有对爱情的执着,没有对人格的坚守,没有对平等独立的追求,婚姻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命力可言。
奥斯汀创造了伊丽莎白,似是写她的人生经历,又是把她所有美好的愿望都寄托在伊丽莎白的身上,她醉心于童话世界中王子与公主的传统模式,善恶分明,超现实主义的人物表明奥斯汀忽视了人性中复杂的一面。伊丽莎白在消除与达西的误会爱上达西后,并没有主动去追求达西,而是等待达西来再一次求婚,碍于“淑女”的社会准则,没有追寻爱情的勇气,并不是完全人格独立的女性。没有女性试图谋求过经济独立,跳出家庭之外寻找职业,更谈不上实现自我真正的人生价值。在奥斯汀的笔下,女性的道德标准仍然是男性所规定的标准,女性仍然无法摆脱男性“附属品”的角色。
3. 《傲慢与偏见》的现实意义
奥斯汀通过《傲慢与偏见》开启了女性主义的启蒙运动,即使有道德观念上的局限,实质却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启蒙,为女性意识的苏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奥斯汀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希望社会自由、平等和公正,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谋而合。
尽管在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的局限下,在今天看来,简·奥斯汀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还不够觉醒,但不可否认的是,简·奥斯汀已是她所处时代的先驱,她用文学的铁锤在男权意识的巨幕上砸出了一条裂痕。即使是今天,依然有太多的女性将婚姻视为物质生活的保障,依然有太多的文学作品充斥被男权意识所主导的女性角色。时过两百余载,重读简·奥斯汀的小说,其中美好的结局给人希望,善必胜恶给人以慰藉;读懂她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初探西方知识女性对于塑造社会意识的积极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能够予以借鉴。在当代中国,不乏有像班内特太太和夏洛特这样的追求物质的女性,也有像柯林斯这样有钱但自大的男性, 《傲慢与偏见》对他们的嘲讽与批判依然不过时,依旧给世人予以指引,仍然能够以它的特有的美好教育人们惩恶扬善,努力保持自我本心,让人们尤其是女性思考究竟以何种方式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Gilbert S,Gubar S.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Literature by Women( 2nd ed)[M].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Ltd.,1996.
[2]Kirkham M. Jane Austen, Feminism and Fiction[M].Brighton: Harvester Press,1983.
[3]Walters,Margaret. 女权主义简史[M].朱刚、麻晓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5]利维斯,伟大的传统[M].袁伟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毛姆,毛姆读书心得[M].刘文荣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11.
[7]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8]朱虹,奥斯丁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