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发明专利申请技术现状分析

2016-08-01 07:47王菲,吕茂平周英田小藕包宁疆钟树先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利分析

王菲,吕茂平 周英 田小藕 包宁疆 钟树先

摘要:本文以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发明专利申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状况、申请人类型、主要申请人分布及技术发展脉络等内容。专利申请量的趋势反映相关技术的发展,专利申请主要集中于原料产地、技术较活跃地区和市场需求大的区域,申请人类型分布呈现出“产、研共创”“高产业转化”态势。技术发展脉络显示,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经历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再到精准型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三七皂苷提取物;专利分析;技术发展脉络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8.005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8-0013-05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名贵中药,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1]。皂苷类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迄今已从中提取得到的皂苷单体成分有人参皂苷Rb1、Rd、Re、Rg1、Rg2,以及三七皂苷R1、R2、R3等70余种成分[2],这些成分均是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类。而根据皂苷苷元的不同,又分为20(S)原人参二醇型和20(S)原人参三醇型皂苷[2],二醇型皂苷主要有人参皂苷Rb1、Rb2、Rc、Rd、Rh2等,三醇型皂苷主要有人参皂苷Re、Rg1、Rg2、Rh1、R1等[3]。

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科研工作者对三七皂苷提取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截至2015年11月10日,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共收录与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非专利文献4482篇,表明三七皂苷提取物获得了广泛关注。以三七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中三七总皂苷冻干粉针剂血塞通和血栓通获得可观的商业价值。据国内22个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三七总皂苷制剂2005年销售额为1.9亿元,2014年为6.9亿元,9年市场整体增长3.7倍[4]。截至2014年,三七皂苷提取物的制剂生产企业有近30家[4]。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检索系统显示,三七总皂苷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多达12家[5],表明整个产业链存在激烈竞争。

专利赋予权利人在一定时间内的技术排他权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在激烈商战中,专利的挖掘与布局改变着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同时也推动该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兹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自主研发的检索系统中国专利文摘(CNABS)数据库收录的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发明专利申请为对象,梳理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状况、申请人类型和主要申请人分布及技术发展脉络,明晰创新竞争格局,挖掘技术价值,以期服务于三七皂苷提取物领域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的发展。

1 专利申请趋势

笔者检索了CNABS数据库中以三七为原料而提取的皂苷类活性成分(即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CNKI中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的非专利文献。截至2015年8月1日,专利申请了(且处于公开状态)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发明共计430余件。1987年以来,专利申请量经历了萌芽期(1987-1995年)、增长期(1996-2001年)、第一爆发期(2002-2005年)、第二爆发期(2006-2009年)和第三爆发期(2010年以后)。截至2015年11月10日,全国共发表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论文共4482篇。其发表趋势与专利申请趋势相似,也经历了萌芽期、增长期、爆发期,也存在3次发表量的高峰,且3次峰值均出现于专利申请量峰值的次年。表明专利申请量与非专利文献发表量密切相关,专利作为技术信息的重要获取途径标志着技术发展的趋势。详见图1。

三七总皂苷注射液(血塞通)自上市以来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在不断优化三七总皂苷的提取工艺。1984年我国建立专利制度以后,三七皂苷提取物专利申请进入萌芽阶段(截至1995年),1987年,昆明医学院申请了含皂苷类植物可用成分的提取方法(申请号:87105272)。随着血塞通注射液的广泛使用,其质量问题时有显现。秋冬季节是我国北方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注射水针剂在北方冬季容易冻结,故急需运输方便、储存期长的制剂类型,这种需求促进了相关技术的发展。1996年,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了涉及三七皂苷粉针及其专用溶剂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并于2001年获得其专利权。该专利技术解决了冬季注射水针剂易冻结的技术难题。此后5年间,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专利申请处于平稳增长的阶段。自2001年始,三七皂苷提取物专利申请蓄势而发,申请量从2001年的6件增长至2005年的45件,迎来了专利申请的第一个爆发期。

2005年,三七皂苷类药物销售额过亿元,巨大的经济收益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促进了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009年该领域迎来了发明专利申请的第二高峰,专利年申请量达40件。其后,2013年申请量再度攀升至39件,因专利文献公开的滞后性,2014-2015年的申请(即图1虚线表示区域)可能存在暂时未被公开的情况。但可以预见的是,三七皂苷提取物相关专利申请在2013年后将出现申请量的第三高峰。

2 专利申请的区域分布

对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发明专利申请区域进行统计发现,申请主要集中于云南、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江苏、广西、黑龙江、四川和浙江等地。三七主产于云南的文山、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以及广西的田阳、靖西、田东、德保,其中云南文山三七产量大、质量好,故以“文三七”为道地药材。上述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促进了当地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的发展。作为三七主产地的云南和广西,其专利申请量比例分别达到29%和4%。而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城市拥有大量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聚集了相当多的研发人才,且具有雄厚的专利实力,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研发活跃,其申请量比例分别为10%、9%、6%、6%、4%和4%。

我国北方地区属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区,故对主要功效为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三七皂苷提取物类药物的需求巨大,由此也推动了当地对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的研究。辽宁和黑龙江作为东北地区的主要省份,其申请量比例分别达到5%和4%。原料产地、研发活跃度、市场需求作为3种主要驱动力,依托专利这一竞争手段,共同推动着相关技术的完善与进步。

3 专利申请人分析

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发明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类型分布呈现出“产、研共创”“高产业转化”态势,主要申请人与该领域的优势产品生产企业高度重合,说明专利(或专利组合)所赋予企业的技术排他权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3.1 申请人类型分布

笔者将我国三七皂苷提取物发明专利申请人类型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企业、科研机构、普通个人、企业管理者及其任意联合,其中科研机构包括高校、研究所、科研中心和医院,联合申请人又分为产研联合(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合)、产产联合(企业与企业的联合)、管产联合(管理者与企业的联合)及个个联合(普通个人联合普通个人)等。图2显示,以企业为申请人的类型比例为44%,其余比例分别为科研机构29%、个人14%、企业管理者5%、联合申请为8%。另外,企业管理者以个人名义(5%)或企业管理者联合本企业(1%)的形式申请专利的,在适当时机将专利(或专利申请)转让或许可给本企业,其专利申请实际上依然属于企业专利布局的一部分。因此,企业的申请量实际达到50%。科研机构为第二大申请人类型,个人申请比例显著低于科研机构和企业申请。这说明三七皂苷提取物高程度的产业化趋势,以及蕴含了该项技术的较高水准和市场价值。而值得一提的是,在8%联合申请人类型中,产产联合和产研联合分别占1%和4%,说明该领域将“产”和“研”有机联合在一起,且企业间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3.2 专利主要申请人分析

迄今三七皂苷提取物的申请人主要为医药企业(包括企业管理者)。天士力集团的复方丹参滴丸已被用于冠心病、脑血栓、静脉血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等微循环障碍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活性成分之一即为三七总皂苷,为支撑该产品,天士力集团在三七皂苷提取物领域已构建了专利网。

昆明制药集团、梧州制药公司和珍宝岛药业公司的主营产品均包括三七总皂苷冻干粉针剂,并占据国内同类产品的绝大多数市场,呈现寡头垄断局面[4]。表明围绕主打产品,3家企业均对其专利技术进行了多重布局。

除冻干粉针剂外,昆明制药集团还拥有三七总皂苷软胶囊相关专利,其市场潜力被看好。

2010年12月24日,华神集团与成都神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成都神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将三七通痹胶囊和三七通舒胶囊2011-2018年专利使用权给华神集团独占许可[6]。上述2个产品的主要活性成分均为三七中提取得到的皂苷类物质。

总之,对于以三七皂苷提取物为活性成分的产品,企业为获得市场的排他权,在不断进行专利申请与保护。专利作为有效的排他与竞争手段,不论是自我生产转化,还是专利许可转化,均可为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可通过寻求技术改进与创新,并以技术的公开换得改进技术的独占权,从而奠定专利权人的市场主导地位。

另外,作为地处三七道地药材主产地云南文山的科研机构,文山三七研究院的专利申请相关技术主要集中于三七原料及皂苷提取物。其他研究机构,如北京本草天源药物研究院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三七皂苷提取物中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检测及单体化合物所制备的药物组合物;浙江大学发明专利申请既涉及三七皂苷免疫佐剂的应用,也涉及三七皂苷化学提取和生物提取方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提取三七总皂苷的方法(专利号:ZL201210185786)已经以独占许可方式实现了技术转化。

4 专利申请技术发展脉络

随着三七皂苷提取工艺的不断进步,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三七皂苷提取物由主成分不明的总皂苷提取物到成分明确的总皂苷提取物、再到皂苷单体和单体混合物的技术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衍生出二醇型皂苷提取物和三醇型皂苷提取物技术分支。为研究三七皂苷提取物专利技术的发展脉络,笔者将检索获得的相关专利文献进行了分类标引,分为主成分不明确总皂苷、主成分明确总皂苷、二醇皂苷、三醇皂苷、单体混合物、皂苷单体6种技术分支,其技术发展脉络见图3(图中气泡大小表示该年份相应组别申请量的多少)。图3显示,三七皂苷提取物技术起源于主成分不明确的三七总皂苷,在2000年以前,该领域的申请集中于主成分不全明确的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申请量于2005年达到顶峰。2000-2002年,对三七皂苷提取物的研究出现了4个技术分支:①对三七总皂苷所含具体单体的组成和含量的研究;②对三七总皂苷中的二醇型皂苷和三醇型皂苷的相关研究;③对皂苷中单体化合物的研究;④对单体化合物的组合得到的组合物的研究。上述图1显示的专利申请量于2005、2009和2013年出现了3次峰值(第3次峰值或出现于2013年以后),结合三七皂苷提取物专利技术发展脉络不难看出,申请量的3个峰值分别对应3项技术的兴起。2005年主成分不明三七总皂苷达到了申请量的顶峰,主成分不明的三七总皂苷主导的第一爆发期峰值;2009年主成分明确的三七总皂苷及三醇型皂苷申请量分别达到的峰值,因此主成分明确的三七总皂苷和三醇型皂苷的申请主导了第二爆发期;而2013年(或之后)皂苷单体的研究空前活跃,三七总皂苷申请量依然保持高位,二者的综合促成(或将促成)第三爆发期峰值的到来。

总体而言,三七皂苷提取物经历了从主成分不明确的粗放型技术,到主成分明确的集约型技术,再到单体成分研究的精准型技术的专利技术发展脉络。其走势预示着三七皂苷提取物朝着提取更高效、疗效更明确、质量更可控的现代中药方向发展;同时,基于三七皂苷提取物中苷元的不同,又不乏二醇型和三醇型皂苷提取物技术分支的出现。

5 结语

在市场充分竞争的环境下,三七皂苷提取物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专利技术由粗放型到集约型再到精准型发展,同时衍生出多种技术分支,创造了三七皂苷提取物领域的技术繁荣。本研究表明,每次相关技术的变革都离不开专利的保驾护航。专利作为技术、法律与市场的交织,在帮助以公开换取保护的申请人获得市场竞争地位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其所公开的技术价值信息,则进一步推动了三七皂苷提取物领域的科技进步与市场发展。

一直以来,生产工艺粗放、有效成分不明确、质量难以控制等因素都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共性难题[7]。三七总皂苷的技术发展与专利应用,或许为现代中药的技术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提供思路,因此,三七总皂苷技术挖掘与专利布局值得现代中药领域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

[2] 王莹,褚扬,李伟,等.三七中皂苷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9):1381-1392.

[3] 朱会超,国晶晶,任煜.三七总皂苷药理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 2014,34(3):537-541.

[4] 徐轩.中成药大品种炼成术[N].医药经济报,2015-04-13(A03).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七总皂苷数据[DB/OL].[2015-11-12]. http://app1.sfda.gov.cn/datasearch/face3/base.jsp?tableId=25&tableName;=TABLE25&title;=国产药品&bcId;=12435656030388690901573 7447882.

[6] 华神集团.关于签订《专利权实施许可合同》的公告[EB/OL]. [2015-11-12].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000790/13758191.

[7] 王君平.为现代中药蛮拼神威药业科技研究纪实[EB/OL]. [2015-11-12].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5/0114/c1007-26385872.html.

猜你喜欢
专利分析
在Patentics数据库中分析我国充电桩专利技术的发展
基于专利计量的广东高水平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
国际云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启示
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综述
专利分析在产业创新中的利用
生物育种专利现状分析
稀土发光材料专利分析综述
我国平板式汽车氧传感器专利技术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国内云信息处理技术的专利概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