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壤土区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创建技术规程
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一年两熟栽培制度,在冀东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基础。但是由于热量条件的限制,两者争时、争肥矛盾较多,两者衔接播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小麦、玉米一体化高产栽培是把小麦、玉米上下两茬两熟生产作为一个整体,把品种、投入、管理统筹安排,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科学搭配品种,运用综合管理技术,实现两茬均衡增产,达到超“吨粮”的高产目标。一体化栽培有三个显著优势:一是通过最佳的品种搭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生长季节,避免前后茬的不利影响,实现上下两茬双高产;二是通过各项栽培措施的优化配套,在高产的前提下能保证地力稳定提高,改善生态环境;三是避免物质投入和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体化栽培的关键是解决上、下两茬品种的衔接问题,只有上下两茬品种的合理搭配,才能确保两茬适期成熟高产。冀东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生长,能够满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生长所需。根据该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特点,生产上采用中、晚熟小麦品种搭配早熟玉米品种的组合,小麦品种在6月18日~24日成熟收获,主栽品种选用增产潜力大、抗逆性较好的“良星99”、“河农6425”,辅助品种有“轮选987”、“京冬22”、“唐麦8号”等。夏玉米选用成熟期在95 d左右的早熟品种,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浚单20”、“郑单958”,夏玉米在9月底之前收获完毕,确保下一年度小麦的按时播种。
该区一体化栽培时间,夏玉米播期一般在6月22~24日,收获期在9月28~30日。小麦的播期在10月1日前后,收获期在次年的6月18~23日。为此,夺取晚麦高产要注意三点:一是选用发育快,晚播不晚熟的大穗品种;二是增加基本苗,以苗保穗,基本苗每亩保证在30万株以上;三是重施拔节孕穗肥,以保粒增粒重。
一体化栽培中,肥料投入是一项很大的物质投入,采用科学施肥、配方施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关键。冀东地区土质类型多为中壤土至黏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根据小麦对氮、磷、钾三元素吸肥比例为3∶1∶3的规律,生产上提倡施用高氮、低磷、高钾的三元素复混肥,在降低磷肥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钾肥的投入量,保证小麦植株后期的抗逆性,壮茎秆,促千粒重。根据生产实践,小麦每亩施入三元素复合肥(N-P-K含量15-10-20)35~40 kg,孕穗拔节期追施氮肥(尿素)30~40 kg;夏玉米底施缓释控释肥(N-P-K含量26-12-10)40~50 kg,有条件的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30 kg。
为保证地力不断提高,改善长期施入化学肥料造成的土壤板结和盐渍化,同时节省作物秸秆清理外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延长小麦、玉米一体化发育的有效积温,要积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是把免耕、化学除草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小麦收获脱粒时选用连带粉碎的机器,收获后立即抢时播种玉米,实现秸秆旋翻、播种同时作业,然后在播后、出苗前喷施除草剂,以控制杂草的混生,在全生育期内免除中耕作业。玉米秸秆还田,是使用自动收棒机,机械作业按行行走收获玉米穗棒,同时粉碎秸秆均匀喷洒地表,之后用翻耕机先深翻一次,深翻后再使用播种机播种小麦。
优化种植结构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安排最适宜的播种期;二是采用最适宜的播量和密度;三是配置最佳的行距和株距。
3.1安排最佳的播种期。本文所提的一体化栽培,是指常年实行一年两熟的种植制度,没有换茬、倒茬。因此,为确保最适宜的播期,除优化组合品种外,要尽可能缩短收获、清理秸秆及残留物的时间。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以及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小麦、玉米收获、播种的间隔可以缩短到1 d。小麦的播期不能超过形成冬前壮苗的时间下限,力争在10月1日前后2 d内完成播种,夏玉米力争在6月25日前播完。
3.2最适宜的密度。留苗密度是优化种植的中心环节,要因地、因品种而异,合理安排。小麦适期播种时(10月1日前后),每亩播量15 kg,保基本苗每亩28万~30万。随后每晚播1 d增加播量0.5 kg。玉米的种植密度不足是影响产量的一大因素,采用生育期较短的“浚单20”,每亩留苗要保证在5 000株左右。
3.3最佳的种植样式。适当的种植样式对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利于田间管理十分重要。由于采用机械播种,小麦可采用等行距播种,玉米则提倡宽窄行种植,大行距66~73 cm,小行距36~ 40 cm。
3.4合理用水,节水灌溉。在小麦、玉米的关键时期浇水,可以起到既增产、又节水的双重作用。小麦在浇三水的条件下,以封冻水、拔节孕穗水、灌浆水三水配合最佳。夏玉米生长期间,一般与雨季同期,但在干旱年份,注意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初期浇水。
3.5一喷多防,做好病虫草害防治。随着机械化作业的普及,小麦、玉米的田间管理趋于简单化,加强田间管理,重点在于控制杂草的滋生和病虫的综防。小麦的杂草控制,提倡冬前分蘖期以后施药,以避免春季用药较晚造成药害。在5月上旬,随着气温上升,小麦已进入快速生长期,白粉病进入发病高峰期,蚜虫也开始由下部叶片向穗部转移危害,为延长小麦旗叶功能,确保小麦“活熟”,在防治小麦蚜虫和白粉病、锈病的同时,加入适量叶面肥,达到防早衰、增粒重的综合效果。为此,近几年生产上推广了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即将防病、防虫农药与叶面肥混合喷施,减少喷药次数,达到综合防治效果。另外,玉米化学除草是田间管理重要的一环,首先提倡播后苗前喷施除草剂,控制杂草滋生;如果采用苗后用药,掌握在苗后3~5叶期、杂草2~4叶期用药,效果较好。
063500河北省滦南县宋道口镇人民政府赵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