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及对策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大国,粮食生产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的农产品自给率从原来的基础上跌至69%。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创新需要采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1.1栽培技术较落后。多年来,我国的农业耕作方式大部分采用常规的机械耕作,甚至在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人工耕种的现象,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农作物灌溉技术方面,仍然和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地方农业灌溉条件较差,有的没有灌溉条件,完全依赖于自然降水,农业生产种不保收。在栽培方面,大都采用优种和化肥辅助种植的方式,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水平较低,如抗寒、抗旱基因等生物技术的研究相对发达国家仍然较为落后。
1.2资金投入不均衡。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多,但和其他非农业产业相比,比例较低,差距极大,显然不能满足农业创新的发展进度。据统计,2003年我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不到GDP的0.5%(世界规定标准为1%)。同时,政府对于农业创新研究资金的分配并不均衡,主要进行开发研究,导致农业技术在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经费不均衡、不合理;对于农业中的各个行业的投入也不均衡,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如畜牧业和渔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远远低于林业的投资。
1.3农业技术创新需求较低。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的技术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加剧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技术的创新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不敢随意接受新的技术,进一步抑制了农业创新技术的发展。目前,造成农业技术创新需求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新型技术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1.4科研团队配置不合理。由于国情和政策的限制,农业创新研究的投入资金是有限的。一方面,科研团队配置的不合理,使得团队的编制过于庞大,整体质量得不到提升。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必须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精英团队,从而研究出新型高质量技术;另一方面,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和转移。
2.1促进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农业技术的创新不能敝帚自珍,需要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抓住全球经济化和信息化的机遇,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引进高质量人才,特别是鼓励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回国发展,创办中外合资的农业技术研发企业,在合作中不断进步,完善我国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规范。
2.2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首先需要保障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建立成熟的保护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如进出口食品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控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引进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杜绝假冒产品和技术。
2.3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除了调配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之外,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研发的投资。建立一定的鼓励政策和评价体系,将其投资的程度作为企业资质的考核指标,从而提高各企业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参与度,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收益准则。对于知识产权较弱的成果的保护,可通过政府收购,在国家权威机构的支持下进行推广。
2.4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除了进行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外,还应该实现调控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定期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在农业院校建立研究机构,根据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和气象环境,提供合理的农业技术,分区域且有规划的实现创新技术项目。
参考文献
[1]胡培松.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02):17~23.
[2]郭将.农户行为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8(06):2568~2569. 050000河北省农业厅机关服务中心常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