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
——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

2016-08-01 06:07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渭南市城市发展金融支持

高 洁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



城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研究
——以陕西省渭南市为例

高洁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城市发展联系着产业发展的微观面与国家战略的宏观面,是经济增长的中观桥梁。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分析渭南银行贷款对城市经济的结构化效率,并将其与产业结构联系起来,搭建起金融支持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桥梁。基于以上认识,研究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形式的渭南金融资源是否推动了渭南市经济的发展。同时,研究渭南金融资源是通过何种途径支持渭南市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渭南市银行业贷款投放所产生的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效率效应次之,结构效应则对GDP变动效应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城市发展; 金融支持;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 渭南市

一、研究意义

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以促进内需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构成中国“新常态”经济得以实现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型经济方式崛起则需要在国家内部推动以城市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化进程。渭南市作为典型的中西部城市,战略地位重要,产业形式多样,具备研究的典型性。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以及国家开放型经济崛起过程中资源的优化配置都需要金融业为第一与持续的推动力。金融业作为市场经济核心的地位在中国经济能否经历“新常态”后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至关重要。在中国,信贷规模占全部非金融机构融资总量的比例长期超过80%,这样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信贷波动对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影响非常直接[1]。将银行信贷作为主要的金融活动,建立起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采取合适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具体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本研究试图以渭南这个中西部城市为案例,基于数量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审视当地的金融资源是否成为经济发展的持续推动力量。通过模型实证分析渭南以货币资本为表征的金融资源是通过哪些途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各种方式的贡献作用又有多大,从而可以更为细致地观察当地金融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提出针对性政策推动两者更紧密关系的建立。

二、文献综述

17世纪—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兴起与金融于其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古典经济学者如洛克、斯密等人的著作已然认识到良好的金融系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凯恩斯主义、新供给学派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一致认可金融作用于经济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一步认为货币资本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及持续推动力,更是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经济基础。以金融与经济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相关文献,仅核心期刊上从2001-2015年就有1 379篇文章以此为专题论述。在美国经济学会数据库以Economics and Finance为关键词搜索,则高达119 041篇以此为主题的文章。基于此,本文仅选取涉及金融的主要代表机构银行及其支持经济主要方式——银行贷款指标与城市经济关系的文献作为参考,以获取有价值的资料。

Amit Ghosh通过观察美国50个州及哥伦比亚行政区1984-2013年的银行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通过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实际生产总值与人均收入较高的州会通过影响房地产价格指数降低银行业的不良坏账率,而失业率与公债增加则会导致银行不良坏账率提高[2]。Martinez、Li分析了旧金山和堪萨斯城2002-2009年间由于联邦住宅贷款银行与社区银行不同的经营模式所导致的商业环境的差异[3]。Becker Bo进一步发现美国人口统计上的分布变化能够高度解释美国银行业的分布格局。美国银行分支机构的贷款能力与当地收入水平、存款能力、制造业数量及新兴产业数量高度相关,而制造业部门亦高度依赖于外源性融资[4]。David A Pinder等则通过观察欧洲投资银行于1986—1992年间在欧盟内部多达700多个与交通运输建设有关的贷款项目效益发现,其对于欧盟地区经济的持久发展作用明显,而贷款基金的一致性原则往往依赖于欧盟内部各国的政治地位[5]。Alm等则指出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对城市扩张的意义,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发挥融资机制的作用[6]。Halbert等人则从公共设施及资本市场进入条件两个角度分析一个城市培养、吸引及发展盈利性组织的能力,进而推动该城市的发展。研究认为,一个城市的制度安排及资本市场会对该城市盈利性经济组织的数量、质量及盈利性均产生不均衡的影响[7]。Lu等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为案例,通过将银行贷款分为外资银行贷款、城市银行贷款与其他类银行贷款三部分,并将其与城市经济发展建立联系,发现银行贷款之于中国城市发展至关重要,而外国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外资银行贷款,但是会压缩该城市内其他类银行的贷款额度[8]。

中国学者将银行贷款与城市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凌秀丽等人以上海银行为例,指出中国地方银行与地方经济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与矛盾性两方面的关系[9]。张智勇提出类似的观点,并提出了促进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10]。沈中华等人通过研究2004-2006年中国19座城市不同类型银行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不同模型中,外资银行均表现出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固定效应也强化了其与城市经济的关系,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它银行都只能推动城市经济总量上升,而不能促进经济水平提高,其贷款仍处于粗放水平[11]。王楠则从中国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发现西部城市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占GDP的比率对于城市投资的影响相对于东、中部城市的影响要大。东部城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率则对城市投资影响要显著高于对西部城市的影响[12]。王春阳等人则运用双重差分法构建固定双向效应模型,将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及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建立关系,发现城市商业银行贷款相对规模对当地经济增长呈非显著关系,地区贷款相对规模、工业企业数目增速和工业总产值增速没有明显变化[13]。

金融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是通过引导和促进经济资源有效配置,进而增加经济增长动力和能力[14]23。16世纪以西班牙为代表的“耗散型金融”不仅未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使得金融沦为产业资本与行政力量的附庸。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及前几年的美国房地产危机所出现的“泡沫化金融”则是金融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显然,只有将金融与实际生产结合,在循环再生产过程中引导、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才能够实现金融支持经济增长。要透视金融之于经济的效益,关键要将金融支持与一国、一地区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生产方式是决定生产水平高低、质量好坏的决定方式,是联系劳动者与生产要素的桥梁。不同国家、区域的生产方式差异以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差异、产业间及其内部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产业内部的二级行业差异等方式具体表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2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提高领导中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必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15]。生产方式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重点,是搭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要环节。上述学者的研究由于仅将金融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数据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忽略了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区域下不同的生产方式本身,就难以深入地对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结构化对比分析,也就难以回答为何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内体现出金融支持的不同效率与不同效果。中国所处的时期恰恰是“新常态”发展期,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谋求生产方式改进的经济发展期,势必深刻影响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本文选择渭南市进行案例分析,就是尝试将当地金融代表性指标与经济数据联系起来,同时考察当地生产方式所体现出的产业动态,将相关数据与其背后的生产方式联系起来分析渭南市内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金融支持效益问题,这正是对前面文献的一种弥补,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实践方面的推广。

三、模型构建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一直以来是国际学术界对经济总量指标进行结构化分析的有效工具。本文将LMDI分解法引入到对渭南经济增长中金融贡献分解的研究中,构建以渭南为研究样板的GDP总量分解模型。

将渭南银行信贷E总量投放对当地GDP变动的总影响拆分为银行信贷投放量E投放所产生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可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渭南银行信贷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活动效应是指渭南贷款的地域结构及单位货币资本效益不变情况下,仅由于投放额度变化所导致的地区GDP变动。结构效应反映了仅由于渭南贷款区域结构分配变化所导致的GDP变动。效率效应则单指仅仅由于贷款的单位货币效益改变所产生的对区域GDP的影响。模型构建如下:

(1)

其中GDP为渭南全市经济增长总的成果,Gi则代表渭南市所辖的i县(市)经济增长(GDP)成果;E代表渭南市银行贷款总额,Ei代表渭南下辖的i县(市)银行信贷额,Zi(=Ei/E)代表渭南所辖的i县(市)的银行放贷额在渭南全市银行放贷额中所占的份额,Ci(=GDPi/Ei)表示渭南下辖的i县(市)的银行放贷产出率。

在基期(T-1)和报告期(T)的GDP差异可表示为加法公式:

ΔGDPtot=GT-GT-1=ΔGact+ΔGstr+ΔGeff

(2)

其中ΔGact、ΔGstr、ΔGeff分别代表渭南市银行业贷款所产生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效率效应。

根据LMDI分解法,在加法分解模式下,则有:

(3)

(4)

(5)

其中ΔGact/ΔGtot、ΔGstr/ΔGtot、ΔGeff/ΔGtot表示各影响因素在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向渭南市放贷对GDP驱动的贡献率且满足:

(6)

四、 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自2005—2014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2005—2014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县市卷)》。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便于进行因素分解,本文选用渭南下辖各县历年GDP总和来替代渭南市历年GDP总量,同时选用各商业银行对渭南下辖县(市)放贷额总和作为渭南市各县(市)年度贷款投放总量。

(二)数据描述

数据分析结论显示,在2005—2013年间,渭南市GDP从2005年的2 528 010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10 357 193万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6.97%。在银行放贷方面,渭南下辖各县市贷款总量从2005年的1 760 267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5 302 161万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3.03%。通过GDP与贷款额度比较分析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增长率低于同期渭南市GDP增长率,说明银行贷款对渭南经济产生的支持效率在上升。具体来讲,渭南市单位贷款对GDP产出价值由2005年的1.436元上升至2013年的1.953元,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以银行贷款为表征的货币资本被渭南经济有效吸纳并成为推动其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力。进一步看,渭南市银行业贷款对渭南经济的持续推动作用是由于贷款规模不断增加并达至一个合理水平产生规模效应,抑或是渭南经济对银行业贷款的单位货币资本价值利用率提高所致,这又或者是银行业贷款在渭南各县市放贷区域上的结构性变化所致,这是本文利用LMDI方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是本研究希望解决的问题,并进而凝练可资借鉴的建议以供渭南银行业与当地实体经济实现更为有效的结合,推动渭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图1 渭南市各县(市)GDP产出与放贷余额

(三)实证分析

基于公式(3)~(5)可以分别计算贷款投放对于经济增长的活动效应、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如下:

1.活动效应分析。从表1知,2005—2013年间渭南总体活动效应值为6 340 798.28万元,总活动效应对贷款所产生的经济推动总效应贡献率为75.19%。同期活动效应年均贡献值为792 599.78万元。分年份来看,渭南市活动效应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8—2009年陡然升至852 877.6万元后,直线下降,并导致2010-2011年形成负效应,表现为-167 039万元。数据反映了渭南经济所受到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2008年8月始,自美国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逐步蔓延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虽然渭南市委、市政府在2009年即开始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全力推进经济持续发展,但整体上仍无法摆脱全球宏观经济长期低迷的不利影响。事实上,虽然渭南市2010年GDP达到6 276 390万元,高于2009年的5 126 230万元,但是其环比增长率22.44%仍显著低于同期的银行贷款82.86%的环比增长率。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于2008年11月推出的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同样落实在渭南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2010年各商业银行机构对于渭南市的贷款额度达到截止目前为止的最高限5 356 595万元,这远高于2009年的2 929 319万元,截止当前还未有超越此记录的贷款总额在渭南出现。显然,2009年后渭南经济仍旧可以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实现“十一五”圆满收官与”十二五”良好开局,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高额贷款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类似4万亿投资的天量刺激计划并不具备操作面的持续性。这在银行业对渭南的放贷总额方面即可明确反映。研究发现,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渭南的放贷额从2010年的5 356 595万元锐减至2011年的4 185 603万元,环比增长率为-21.86%,与同期渭南GDP高达29.17%的环比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反映了为何渭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对渭南市经济的活动效应会在2010—2011年间陡然降至负值的缘由。

表1 2005-2013年渭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贷款余额对GDP驱动影响因素分解

图2 渭南市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GDP变动影响

2.结构效应分析。从表1可知,从金融对渭南经济的支持视角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区域结构变化对促进渭南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整体来看,2005—2013年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贷款区域结构的变化所产生的贷款结构效应对于贷款带给渭南经济的贡献率仅为7.16%,这远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对于渭南经济所产生的高达75.19%的活动效应贡献率。按年份来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区域结构上变化所产生的贡献在大多数年份均在万元以内,其中仅2010—2011年间,其结构效应高达1 597 088万元,这与2009—2010年的-1 007 829万元形成鲜明对比。与此同时,通过表1可发现,2006—2008年间渭南市银行贷款的结构效应亦为负值。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在2006-2008年间,渭南市下辖之华县、大荔、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富平、韩城各县均从2006—2007年的结构效应正值转变为2007—2008年的结构效应负值。与此同时,潼关、韩城和华阴三县(市)则仍保持正值。需要说明,潼关、韩城和华阴三县(市)2007—2008年度结构效应值较之于2006—2007年度结构效应值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分别从3 851.119、-61 052.885 58及-17 937.862 69跃升至10 167.886 53、282 044.309 2及39 980.213 14。尽管如此,这三县(市)2007—2008年间结构效应的优秀表现仍无法抵消其他县结构效应为负值的情况,导致渭南市银行贷款的结构效应呈现负值状态。进一步考察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渭南所辖潼关、韩城和华阴三县(市)在2007—2008年间银行贷款总额占本文所研究的渭南下辖各县市的比重均较之于2006—2007年度有所上升,而其余各县均呈下降状态。换句话说,2007—2008年间渭南市下辖的潼关、韩城与华阴获得过较之于往年更多的贷款,相比于渭南其他下辖县来说,其在渭南贷款总额中的比例提高了,当然这是以其他各县贷款所占比重下降为代价的。潼关、韩城和华阴三县(市)能源、冶炼及旅游业一直以来在陕西甚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渭南市在制定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所涉及的优先发展项目有相当大比例是与潼关、韩城和华阴三县(市)有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2007—2008年度上述三县市所获得银行贷款所占比例较之于渭南其他下辖县上升的缘由。事实上,从2008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上述三县市的项目开工或完成数及投资额度较之于渭南下辖其他县确是较多的。2009—2010年度除过渭南所辖的澄城与华阴两县(市)外,其他各县的结构效应均呈现负值,主要是由于只有澄城与华阴两县(市)在2009—2010年度的银行贷款比例较之于2008—2009年度相比渭南其他下辖各县比例有所上升,其代价是以渭南下辖其他各县的贷款所占比重下降为代价的。澄城在2010年以较多规模项目上马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先进县”称号。华阴是西岳华山所在地,是渭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利用好华山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事关渭南经济转型升级能否成功,更关系陕西产业升级能否顺利实现。2010年华阴招商引资工作位居渭南前列,完成年计划的147%,51个支撑固定资产项目完成投资40.85亿元,占年计划的10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3亿元,增长147%,为该市历年来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拉动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一年。这也是渭南乃至陕西推进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华阴各方面建设的表现及获得的成果。上述政策落实均以银行贷款与实体经济的有效结合为前提,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银行贷款在渭南的区域性分配结构,形成了银行贷款在渭南的结构效应变化。

3.效率效应分析。我们从表1可见,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效果可以看出,渭南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效率效应是促进渭南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在2009—2010年及2012—2013年间发挥了负向作用。2005—2014年渭南市银行业贷款支持经济所发挥的总体效率效应为17.65%,年均贡献值为186 048.090 1,年均贡献率为2.21%。效率效应整体上与渭南经济发展高度正相关,说明银行单位贷款量对当地经济的驱动力很强。2009—2010年度因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渭南经济增长受限,银行虽然响应中央精神天量放贷,但是由于经济整体处于下滑区间,单位贷款所产生的效益不好在所难免,这也从2009—2010年的效率效应为负值可以看出。与此同时,本文也发现2012—2013年渭南市银行贷款的效率效应也为负值,这恰恰是中国经济即将步入经济“新常态”,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前兆。数据显示,不对实体经济进行彻底的结构性调整与升级换代,必然拖累银行业贷款效益的实现。从这一点也可发现银行业贷款效率效应可以有效反映经济发展的现有质量,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预示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上述研究表明,渭南市银行业贷款投放所产生的活动效应对GDP变动总效应的贡献最大,是主要驱动力;结构效应对GDP变动效应作用不明显,且存在较大波动性,主要表现为下辖各县中贷款额度提高县的结构效应提升是以贷款增长率下降县结构效应下降为代价的,显然同期对各县均增加贷款才能有效解决结构效应不稳定的情况;效率效应整体显示,渭南市实体经济质量较好,银行业单位贷款可以带来较高的单位效益,从而有效推动渭南实体经济发展。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渭南市推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仍需多用、善用银行业贷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一方面,随着中国开展经济结构的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技术支撑、创新推进、协作发展的态势已然明显。新产业的打造、集聚、升级与创新均需要货币资本发挥其第一和持续推进力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国进行产业机构转型的阵痛期,更需要金融资本的大力支持。目前,银行仍作为地方经济重要的金融支持机构,发挥好、使用好银行的金融资本,使之与新项目、新企业、新产业结合,是发挥其活力并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时代要求,也是当前的重大政策步骤。

第二,渭南金融机构贷款的效率效应为正值,这反映了银行贷款为主要形式的金融资本可有效推进当地经济增长,也证明了渭南仍具备诸多高增长性的潜在经济资源可待开发,其开发空间很大。金融资本具有可撬动的诸多有效资源,并在推动实现经济效益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金融机构贷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高,也说明金融机构单位贷款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仍可保障。在“新常态”下,渭南市需要通过当地政府的顶层设计,挖掘当地比较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将政府信用以适当方式输入包括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在内的经济系统,藉此强化银企信用关系,有效推进金融资源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升级改造的进程,如此必然会进一步推进银行、实体经济、地方城市发展三方面效益的持续性提高。

第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区域结构变化对促进渭南经济增长的效应并不明显的实证研究表明:推动实体经济升级换代,具体表现为渭南下辖各县的差异化发展。渭南下辖各县的差异化发展均需要金融资本的大规模投入。

渭南金融机构贷款的结构效应之所以不明显,原因在于渭南下辖各县是由于不同年份间贷款额度此消彼长的差异性导致,其中银行贷款规模背后又是由于不同县(市)投资项目年度变化不同导致。渭南下辖各县资源禀赋迥异意味着差异化发展战略必须严格实施。一方面,渭南市相关部门要依据各县资源禀赋优势,科学合理宏观规划下辖各县产业布局,并通过渭南市金融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建立起与银行机构的协调磋商联席制度,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安排贷款规模与发放时间安排,做到贷款资本与实体经济在时间与空间上紧密结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在贷款规模上要实现年际间的平稳性,降低贷款规模在不同县(市)间年际间波动,如此才能整体上推动渭南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这对于提高银行贷款效率与实体经济平稳发展具备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敏,缪海斌.银行信贷与宏观经济波动:2003—2009[J].财贸研究,2010(4).

[2]Amit Ghosh.Banking-industry Specific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Non-performing Loans:Evidence from US States[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2015(10).

[3]Martinez John,Li Qian.Community Banks Use of FHLB Advances Across the Kansas City (KC) and San Francisco (SF) Federal Reserve Districts[J].Southwestern Economic Review,2011,38(1).

[4]Becker Bo.Geographical Segmentation of US Capital Marke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85(1).

[5]David A Pinder,Julia B Edwards,Mark Wise.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Transport Investment and European Union Objectives:An Exploratory Analysi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1995(3).

[6]Alm,James.Financing Urban Infrastructure:Knowns,Unknowns,and A Way Forward[J].Journal of Economic Surveys,2015,29(2).

[7]Halbert Ludovic, Henneberry John, Mouzakis Fotis.Finance,Business Property and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Regional Studies,2014,48(3).

[8]Lu Chin Hwa, Shen Chung Hua.Bank L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hinese Cities[J].China & World Economy,2012(2).

[9]凌秀丽,王正耀.从上海银行看中国地方性银行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5).

[10]张智勇.城市商业银行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J].求索,2006(12).

[11]沈中华,魏世杰,吕青桦.银行贷款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城市的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2).

[12]王楠.金融发展和城市投资行为的面板协整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4).

[13]王春阳,黄子骥.城市商业银行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4(7).

[14]陈雨露,马勇.大金融论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5]习近平.立足中国国情和中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5-11/24/content_5016212.htm.[2015-11-24/2015-12-08].

(责任编辑:李勤)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简介:高洁,女,陕西澄城人,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宏观金融与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6)04-0052-06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inancial Support: An Empirical Study of Weinan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GAO Jie

(School of Econom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s a type of bridge which link the micro level of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o national rising strategy.Based o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this paper takes Weinan Shaanxi as an example to study whether the bank loan is the main form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einan city economy.Further,how to support Weinan economy by bank loans.This -paper analyze the above matters based on LMDI method to find bank loan's efficiency.Also this study builds u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ta by model analysi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industries which data reflected.The study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firstly,activity effect ha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effect of GDP growth; secondly,intensity effec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DP growth; thirdly,the structural effect has not obvious effort.

Key words:urban development;financial support; LMDI approach ; Weinan city

【统计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渭南市城市发展金融支持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浅谈机场净空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