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晓华
摘 要: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党内和谐的内在要求。如何切实增强在全体党员中理想信念教育,这是新形势新任务向党的思想建设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
关键词: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一、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分析
我们党一贯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推动全党同志真正把理想信念牢固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从总体上看,当前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普遍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尽如人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思想困惑甚至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动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早在2000年,中组部组织了全国30万名党员进行思想状况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中存在理想信念动摇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存在腐败问题,一些基层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的问题。
我们巴楚县2015年的党员情况从年龄结构上,以中老年党员为主,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高;在文化结构上,农村党员以低学历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在性别结构上,农村党员男女党员比例不平衡。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的确有少数人甚至包括有些党员干部到现在还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优越于社会主义。这些现状令人忧虑,而出现这些现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论和认识的因素。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在理想信念上动摇,是由于没有真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分析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改革发展稳定中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普遍表现出的是一种“了解但不理解,认同但不关注”的漠然情绪。当然,也有些思想理论过于悬空化,缺乏应有的说服力,不能切实回答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困惑。
第二,现实和实践的因素。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加之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在许多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不配套问题。在这个时期,一些历史遗留的和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逐渐显露,有些与改革的理论指向和目标产生了差异,有些还以比较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第三,环境和教育的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既有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又有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各种杂音噪音带来的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方法也需要有所变化,然而我们的教育工作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讲原则、概念的东西多,具体的深层次分析少;流于形式多,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少;教育培训覆盖面还没有覆盖到每一个党员,没有满足党员、领导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内在需求。这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使得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人甚至对理想信念教育产生逆反情绪。
二、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的路径分析
(一)强化理论支撑,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
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它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有意识地灌输、教育。以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有的比较空泛,容易形成厌烦心理,效果不好。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首先依赖于教育内容对共产党员的吸引力,缺乏这种吸引力就会妨碍理想信念为共产党员所向往和接受,就会妨碍其真正在每个党员心中树立起来。为此,要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必须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支撑。
目前,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扬创先争优精神。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优良品性。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创先争优的历史。从建党之初的13个代表,到现在的8000万党员。从延安的小米加步枪到现在陆海空一体化的人民军队,从危难之时的遵义会议到1949年中国革命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中国革命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这是在极端困难情况下,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史,这是一个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无数共产党人顽强不屈、创先争优的奋斗史。
创先争优是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革命先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在战斗中,他们个个奋勇向前,不畏牺牲。在生产中,他们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争当先进,争当优秀服务人民的精神永不泯灭。所以,创先争优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优良品性,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实践养成,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我县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积极探索新途径,创新特色,注重实效,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结合干部群众思想道德建设更新观念,拓宽渠道,改善结构。一是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入手,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出击”,针对农村党员队伍现状,改变以往先交入党申请书后培养的传统做法,积极主动地引导农村有经济头脑、文化素质较高、“双培双带”能力强的青年、妇女骨干和农村致富能手中的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二是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优势,为党组织“培源”。结合群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推优”、妇联组织“推荐”作用,为入党积极分子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和环境。对农村中文化偏低的男女青年,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或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强化文化补习班,使他们逐步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以解决部分男女青年文化偏低的问题。三是坚持“三优先、两倾斜”政策。优先发展具有市场经济知识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入党,优先发展有文化的年轻人入党,优先发展做出特殊贡献及在抗灾救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入党,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向党员难发展、党员队伍老化的村倾斜,明确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改善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性别结构。这三项具体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在社会经济建设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优化制度机制,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制度保障
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除了依赖于持之以恒的思想教育外,同样需要制度机制的促进与保障。优化制度机制。
针对我县的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坚持突出重点,分层次,抓教育管理。一是明确管理目标。制定管理目标建立党员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制定目标半年初评,年终总评,并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规范党员行为。二是严格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对不合格党员,依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关措施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对少数党性意识不强、履行党员义务不好的,经常性的做教育转化工作,对少数思想上已经退党的党员,要按《党章》要求严肃处理,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三是注重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实行流动党员备案管理,采取“一站、一员、一证、一卡、一库”的“五个一”管理。加大外出务工、经商党员教育管理,提高他们的党性修养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四)开拓方法途径,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渠道支持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艺术高超的教育技巧,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我县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我们以“充电 ”的方式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基础,抓好农民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当前,农民求知求富欲望强烈,尤其是农民党员希望受到“致富技能和信息”教育。针对这一情况,巴楚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对农民进行文化基础知识、 设施农业、林果业、架子瓜、节水增地等科技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因势利导,发挥农民党员外出务工能人、党员种养大户、党员营销能手,以及党员组建专业协会典型带动作用,为农民搭建致富奔小康平台。同时我们致力于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培训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载体。
要把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抓实抓好,就必须在全党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创先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好、推动好、落实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组织保证,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5周年和党的十九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