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笑与泪

2016-08-01 04:25解宏乾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曲艺团马三立段子

□ 解宏乾



“相声泰斗”马三立的笑与泪

□ 解宏乾

“大耳凹腮,总睁不开的一双小眼,细瘦的身条在灰布大褂里晃来晃去;哑嗓子说起来从容又机警,傻乎乎的表情中夹带着锐利;对于他,最普通的事物下也可以挖出笑料,最平常的语言也能刺激人的笑神经……”冯骥才曾如此形容这位相声界的泰斗——马三立。

创立“马派相声”

在马三立先生的大量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如《开粥厂》中的“马善人”、《卖挂票》中的“马洗澡”、《黄鹤楼》中的“马叫官”,《似曾相识的人》《十点钟开始》和《相声的魅力》中的“我”等。这类段子的特点是以第一人称方式,通过表演者的自我展现,把人物的个性、缺陷表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直观的感受。还有一些,如《买猴》中的“马大哈”、《练气功》汲取养分,以其含蓄隽永、质朴自然、温文尔雅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因此有行内人认为,直到马三立才真正形成了本色自然、冷面滑稽、外松内紧、有条不紊、表演细腻的“马派相声”。

马三立出身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年纪轻轻就漂泊江湖,向评书艺人学会说书,最拿手的是《水浒》,娶妻生子后进北京城安了家。他在什样杂耍门中颇有声望,交友甚多,其中包括相声前辈春长隆、恩绪。马诚方让儿子马德禄拜在他们门下窘迫,1930年马三立迫不得已子承父业,拜周德山为师,入了相声一行,走街串巷,尝尽了江湖险恶。

心存敬重为艺人

虽然生活艰难,但马三立在相声创作上却从没有丢掉过自己的风格。他早年表演的传统相声,主要是最见演员功力的“贯口”活儿与“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其表演“活儿宽、路子正,哪段儿都有新东西”。中年之后,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马三立也擅长演单口相声,并且常能使所演节目给观众带来“余音绕梁”的美感。

据不完全统计,他演出过传统相声两百多段,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相声节目六七十段。同时,他还创作有两百多个相声小段。他一生都扎根市井大众,评说的是家长里短,刻画的是街坊四邻,对小人物的演绎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作品以讽刺见长,超越了对一事一物表面现象的关注,更注重于对人性的反思与揭露。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前,说相声属于“下九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但马三立却一直秉承老艺人敬师敬业、自珍自重的态度,对于相声也抱有一种敬畏的心理。

早年学曲艺相声同京剧界一样,不论你家里几代从艺,也不管出过几位名家,只要子女想吃这碗饭,就得另外正式拜师,否则就是没有“家门”,得不到同行的承认,在场上被别人“携家伙”(即演出时同行来搅场子)。

马三立投师一切礼仪仍依授业的规格。相声行供奉汉朝善于讲笑话的东方朔为祖师爷。在《马三立别传》中,他回忆,从仪式开始,他一直低头恭立屏声止息。焚香过后,马德禄代子向周德山敬献“见面礼”,一包提前裹好的钱,照例多少不拘,师父也不挑剔,一拱手收下了。接下来是新徒弟给师父磕头行礼。他连忙将写着拜师字据的红帖——俗称“小帖”顶在头上,给师父下跪三叩首。磕完头,师父照例训示弟子几句。然后拜“门长”王德隆,师大爷、师叔依次每人磕三个头。起来又跪下,以头碰地,砰然有声,再起来,再跪下,循环往复,直磕得腰酸腿软,天旋地转,脑袋晕晕乎乎。

如此繁多的规矩,为的就是让入门者明白,从此入门,终身为业。马三立毕生都记得“门长”王德隆的训话:“学艺不是儿戏。干一行,敬一行,爱一行。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多学多看多想多练,明白相声的道理,‘子母活’(为甲乙双方台词一环扣一环的段子)怎么使,‘贯口活’(为长篇独白的段子)怎么用,‘柳活’(为学唱的段子)、‘倒口活’(为穿插方言的段子)怎么学,许你藏拙,不许不会。不能‘水’(指表演懈怠,敷衍了事),不准‘刨活’(指自己说不好的段子,偏要硬说,或故意在别人前面说同样的段子,糟蹋了别人的拿手节目)……孝敬师父如同父母,授业之恩,重如再生。”

为“相声”历尽坎坷

在马三立看来,相声就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9年里,他满腔热情地改编表演新相声。1952年,他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后转到天津市曲艺团,还当上了副团长。

但直爽的性格,又让他吃到了苦头。“大跃进”时,曲艺团里开工作准备会,受社会上浮夸风的影响,有些相声演员纷纷表态:“我向组织保证,今年创作相声作品五大段、两小段。”顿时有热烈掌声。有的人甚至自报一年写出15段,马三立没说话。领导点他的名:“马三立,你表表态。”他站起来说:“我向组织保证,今年创作相声五万段。”一下子,会场鸦雀无声,也没人鼓掌了。有人问:“你什么意思?”他说:“我什么意思也没有。某某你站起来跟组织说说,你能写得出来吗?你要是能写这么多,我就写五万段。”

1958年9月 ,“反右”运动卷土重来。有一天下午,一位领导告诉他:“马三立,从明天起,你就只盯晚上演出吧,不用参加领导小组的会了!”这个时候的马三立,四十多岁,正值盛年,按照儿子马志明的说法,正是出活、出好活的时候。但是,从1958年秋天当上“右派”到1977年秋返回市曲艺团,19年间马三立只说了3年相声,其余则是长达11年的下放劳动和5年关“牛棚”做杂役的生涯。

马三立平素沉默寡言,极少外露感情,但是被打成“右派”之后,竟然几次当众落泪。1961年3月16日晚,在天津东郊军粮农场,马三立已经下放到此劳动两年。当晚农场开大会,领导突然宣布马三立是“摘帽右派”了,可以返回原单位重操旧业,他当场落泪。1961年3月24日,他阔别观众两年,在劝业场楼上天乐曲艺厅演出,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久久平息不下来。面对如此钟爱自己的观众,他以惯有的方式,向台下诸位频频作揖,人们终于静下来了。他喉间哽塞,尽量平和地说:“老没见我了吧(场内一阵应和的笑语声),我——病啦!”话音刚落,掌声再次响起,马三立不知不觉间,两行热泪潸然而下。

1984年,马三立的老伴儿甄惠敏去世。两人相濡以沫几十年,马三立曾一度非常消沉,在安葬老伴儿时,甚至为自己也立下一块墓碑。他曾多次表示:“我目睹过旧社会艺人晚年悲惨凄凉的生活状况,托共产党的福,我拥有了幸福的晚年,我要尽我的力量让更多老伙伴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1999年4月,“马三立老人园”正式落成,在他的晚年生活中,除了大量的慰问演出之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马三立老年公寓”和“马三立老人园”上,亲自安排医疗、伙食等事务,还常常到各个房间与老伙伴们说笑聊天。

2003年,这位最会讲笑话的老爷子走了,享年89岁。他在遗嘱中说:“我毕生只想把笑留给人民。”

猜你喜欢
曲艺团马三立段子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马三立的哏儿
嘻哈段子铺
马三立的“哏儿”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广州市两类粤曲职业表演者生存现状考察与比较
“情系深湘建设者”庆国庆首场演出在宝安上演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段子来了